中秋節期間,中國科技企業的領軍者華為裁員的消息令業界震動,有消息稱華為已經制訂裁員計劃,目標是將員工總數控制在15萬以內。甚至會涉及以往工作考核為“合格”的員工,運營商部分將是主要被裁員對象。
由于此前華為高層表示,未來五年運營商市場在華為的占比要從70%縮減到50%~60%,這個消息被眾多媒體采信,四處傳播。
而華為方面則迅速做出反映,否認這一消息,稱內部正在進行人事調整,只是淘汰一些考評不合格的員工,并引入更多高性價比員工。
華為的末位淘汰制度其實一直存在,那么這次傳言中的大裁員是正常淘汰還是非正常的裁員呢?這得從華為的薪酬制度說起。
一、 華為的特色虛擬股
多年以來,華為以其內部虛擬股著稱,由于過去十多年通信行業的高速增長。華為迅速發展壯大。而華為崛起的一個秘訣就是華為的虛擬股。
華為本身并不上市,但是其全員持股,任正非只占華為公司1.42%的股份,公司98%以上的股份為員工占有。這在全球都是極其罕見的。
華為的虛擬股把員工與企業的利益僅僅捆綁在一起,在華為工作時間越長,持有華為的股票越多,享受的分紅也就越多,而分紅是員工干出來了,員工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工薪工作,也為了自己的投資工作,這樣就格外有動力。
所以,華為有各種恐怖的加班,有嚴苛的管理,有狼性文化,而員工還能甘之如飴,很大程度上都是虛擬股這塊蛋糕的作用。
在中國的特色A股,除了銀行股分紅在大熊市的時候能比銀行存款利率高以外,其他股票都可以忽略不計。而在華為的虛擬股中,分紅比例有時高達30%。
對華為的老員工來說,外人看上去還算豐厚的工資僅僅是零花錢,多年積累的虛擬股分紅才是大頭。
但是,華為這個虛擬股權利是受限的,除非你45歲以后退休申請審批通過,否則只要離開華為,這個股票就要回購回去,有時高達30%的投資收益就拿不到了。
所以,從企業支出的角度看,老員工的使用成本是工資+分紅。因為老員工離職以后,退還本金,華為要融資只要付出正常的貸款利率即可,無需給出那么高的投資收益。
二、 末位淘汰的優勝劣汰
華為一直是有末位淘汰的,但是這個力度是不同的。華為的崗位很多,業務面很大,要調整這個末位淘汰力度是很方便的。
在市場好的時候,新人可以多進一點,末位淘汰可以少一點,崗位變動可以和緩一點,保持人員的穩定,增加人員開拓市場,提升研發。
而在大形勢不好的時候,如果新人繼續引入的話,那么老員工就可以多淘汰一點,末位淘汰的力度可以加大,崗位變動可以頻繁一點,變化可以激進一點。不用華為主動裁員,員工也會自己辭職。
最近一段時間,運營商面臨著自然的瓶頸(4G到5G時間還久,而人口紅利基本吃完),互聯網廠商的業務沖擊和政策的限制三重壓力,無法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而華為目前大部分業務都是與運營商有關的,自然算是大形勢不好的時候,這個時候淘汰力度大一點也是正常的。而外界自然就理解成大規模裁員了。
其實,華為要減少人員根本不用主動裁員,合同到期不續簽,給應屆畢業生加薪形成倒掛,外派國外,組織機構合并或調整……,有很多辦法可以員工主動離職。
華為只需要能給華為帶來足夠效益的員工,而不會養閑人。
三、 新員工的性價比
余承東在清華大學講演時,說到華為招收應屆生,最高可以給到35萬的年薪,這個數字看上去令人咂舌,但是我們要注意到這個是最高,普通畢業生有一半就不錯了。
而華為在多年以前就有員工平均年薪28萬的消息了,而薪水還僅僅是華為老員工收入的很小一部分,虛擬股的分紅才是大頭。
而華為這些年一直在努力搞IPD-S流程,降低老員工的替代難度。也就是說同樣的工作,新人來干,華為支付的總成本是遠遠低于老員工的,增加老員工淘汰數量,增加畢業生招生比例,是有利于華為降低成本的。
這就是華為所說的性價比。華為這個做法與阿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樣是大形勢出現問題。阿里的做法是減少畢業生的招收,而華為是老人加速淘汰,新人引進反而增加(今年校招將達到1萬人)。
所以,華為所謂的大規模裁員只是正常的人員調整,用比較便宜的新員工替代老員工,目地是在大形勢變化下降低人力成本,提升效益。
從華為2015年上半年的業績看,銷售額同比增長了30%,而去年只有20%,運營商市場雖然不太好,但是華為總體還是越來越好,吐故納新,內部部門比重調整帶來的人員變化不應理解為大規模裁員,媒體還是有些誤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