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的進步與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正在改變人類的方方面面,銀行業同樣也會面臨著新的挑戰,包括客戶預期和需求以及新進入者帶來的巨大挑戰。
傳統銀行需要意識到,數字化轉型已經是不可替代的趨勢,否則傳統銀行就會成為當代的恐龍。對于在轉型過程中的艱難,華為與德勤發布了一本金融白皮書,分析了傳統銀行面臨的挑戰以及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其中最關鍵的一條是技術先行。
傳統銀行:轉型趨勢已不可逆轉
互聯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各個行業滲透,企業開始紛紛借助新渠道和新書來重塑傳統商業模式。據華為與德勤聯合發布的《數字時代銀行的轉型與重塑》白皮書中寫道,銀行業正在面臨著兩大方面的挑戰:一方面是客戶行為模式改變,產生了隨時隨地,知我所需以及量身定做的三大需求;另一方面新進入者也在慢慢蠶食銀行價值鏈的挑戰,對銀行資產、負債以及中間業務產生了沖擊。
因此,銀行業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否則銀行就會變成當代恐龍。“我們相信,銀行仍然會存在,但這次變革之后,積極擁抱新技術的銀行會脫穎而出;而因循守舊的銀行則會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和競爭。”華為企業業務金融系統部總裁劉利民警示道。
為了避免成為當代恐龍,銀行應當實施數字化戰略,從渠道、產品服務、客戶三個方面轉型,并需要輔助以有力的支撐體系和IT能力建設,包括交付方式立體化的全渠道策略,產品服務場景化的大平臺策略,以及客戶管理智能化的智慧銀行策略,構建敏捷的IT能力是保障銀行數字化戰略順利實施的基礎和前提。
如何打破轉型顧慮?
雖然有些銀行對新技術和新模式有所恐懼。“現在大部分國有銀行管理機制都是總分形式,每年業績目標并不是由總部來擁有,而是由分部來執行。所以,分部權限非常大,在發展過程中,都建立了幾百個系統,而且數據是割裂開的。” 德勤中國企業風險管理合伙人吳穎蘭認為,“利益協同機制的缺位是傳統銀行轉型需要克服的障礙。”
吳穎蘭認為,要打破這個障礙和顧慮很重要的一條是:技術先行。舉例來說,銀行有現金管理部門、有融資貸款部門、有貿易融資和供應鏈融資部門,也有其它結算部門。雖然在信息機制上是割裂的,但可以在華為等高科技產品推動和支持下,讓客戶體驗跟它唯一出入交互門戶,即便背后團隊是分開的,但可以通過技術引領,通過云計算把很多數據上傳到云平臺上,通過云平臺來交互,又進一步通過大數據來集成。“對于短期內不能夠及時在大公司治理組織架構上開大刀,技術先行是一個很有效的手段”吳穎蘭認為。
其實,對于傳統銀行轉型。白皮書認為應該分為兩個方向:大型企業和高端私人客戶本身比較復雜的產品和服務目前大部分還是在傳統的銀行基礎架構上。由于對云安全的擔心以及云架構和分布式計算成熟度的擔心,銀行并沒有完全將業務搬到云上。
另一個方向,對于類似中小貸如何更快、更自動化,普惠金融的零售客戶配套相對簡單,透明的產品和服務可以搬到云上。這才是革新關鍵點。
華為幫助銀行重塑IT架構
在傳統銀行轉型過程中,華為希望通過自身轉型,幫助傳統銀行一起轉型。“我們希望與金融業的客戶與合作伙伴一起重塑金融IT架構,應對并加速業務轉型,目前已經在金融云、大數據、創新服務渠道等方面有了一些成功實踐,并不斷推進創新課題研究,這些成果將幫助金融行業客戶構建開放、彈性、安全、成本可控的IT平臺,建立智慧全面的數據體系與敏捷的服務渠道。” 華為企業BG Marketing與解決方案銷售總裁何達炳表示。
華為可以通過金融私有云、金融敏捷網絡、模塊化數據中心,打造靈活開放的IT架構,實現業務敏捷部署,降低運維成本。
“華為今天為什么還活著,是因為我們持續不斷的關注客戶的成功。我們把客戶的成功作為我們唯一存在的理由。這樣,通過這種方式,公司所有資源都在圍繞客戶轉。我們有信心幫助客戶成長。”劉利民表示。
而且,劉利民認為華為是一個全球化的企業,擁有不同經驗,可以為不同客戶提供不同的服務和產品,從而將客戶利益最大化。
據了解,華為已服務全球300多家金融機構,包括6家全球TOP10銀行。在歐洲、亞太、俄羅斯等區域進入到當地主流金融客戶系統中,在中國市場,已成為國有四大銀行的主流IT設備供應商,并聯合客戶進行多項創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