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種子”播撒社會責任
中國企業華為在6月4日的可持續發展報告中宣布,2015年將選拔超過1000名外國學生參與其“未來種子”的社會責任項目,其中超過400名學生來自歐洲,數量超過歷年來總和。專家認為,該項目將幫助歐洲人更好地了解中國企業。
對于29歲的德國研究生康斯坦丁和20歲的比利時大學生比約恩來說,不久前在中國的經歷令他們難以忘懷。通過參與華為在歐洲開展的“未來種子”社會責任項目,他們有機會前往中國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文化和專業技能學習之旅。他們告訴記者,這次中國之行不僅改變了對中國的看法,更影響了他們的人生職業規劃,在歐洲的中國企業會成為他們就業的首選。
一個了解中國文化和中國企業的好機會
一談起3個月前的中國之行,康斯坦丁仍然會激動不已。“對于大多數歐洲人來說,中國離他們非常遙遠,特別是許多年輕人,對中國的了解非常有限,然而這個項目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了解中國文化和中國企業的好機會。”在德國學習中國和亞洲文化的康斯坦丁告訴記者。
而對于專業是信息技術的比利時大學生比約恩來說,能夠到全球著名的通信企業接受專業培訓,更是一個夢寐以求的機會。“我想要了解企業究竟是怎樣運作和研發產品的。”
在經過遞交申請信、制作申請視頻和到華為西歐總部面試三輪嚴格篩選之后,康斯坦丁和比約恩幸運地被選中。在中國為期一個月的時間里,他們先是在北京接受一周的文化集中傳授課程,之后前往位于深圳的華為總部接受專業的技術培訓,結束時還有考試。
“在中國企業的經歷太讓我震撼了,在那里我看到那么多的科技公司,那么多的員工在認真工作,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未來。”康斯坦丁告訴記者。
而對智能手機特別感興趣的比約恩說,在中國和中國企業的親身經歷使他大開眼界。“華為對我們非常開放,我們可以自由參觀,我不僅了解到了許多電子通信方面的尖端技術,更是在這里看到了一個廣闊的市場。”
比約恩的老師、比利時根特大學信息技術專業教授洛爾·巴蒂茨告訴本報記者:“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項目,對學生來說,這是一個獨一無二地去親身了解中國文化、經濟和大企業的機會,不只是以游客的身份,而是親自在企業實習。更重要的是,學生們看到了信息技術領域未來的重大發展趨勢和變化,這將成為激勵他們投身到這個行業的重要因素。”
為學生的職業生涯提供一個良好的機遇
康斯坦丁和比約恩參加的項目是華為在全球推廣的社會責任旗艦項目,也是華為在全球投入最大,并將長期進行的公益活動。自2008年在泰國首次開展以來,該項目迄今已在35個國家的100多所高校中展開。
目前僅在歐洲,就已有20個國家參與了“未來種子”項目,今年還將新增3個國家,該項目對參與學生不僅沒有任何附帶要求,而且所有費用均由華為公司承擔。
作為項目負責人,華為企業社會責任總監趙淵向本報記者介紹說,該項目的獨特之處在于,它邀請學生到華為實驗室現場學習由華為專家教授的當今行業最新信息技術,并有機會親手參與操作和實驗,使學生不僅能獲得第一手的前沿技術知識和行業資訊,還能夠在與公司高管、各領域專家面對面的交流中,親身體驗到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運作和跨文化管理。
項目的合作學校之一,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執行委員會主席史荷浦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勞動力市場的全球化趨勢對擁有跨國和跨文化背景的員工有著越來越多的需求,和中國企業華為的合作,不僅會拓寬歐洲學生的文化視野,也為學生們的職業生涯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趙淵告訴記者,很多學生結束項目時依依不舍,有學生給她寫了幾千字的長信表達感謝。“有一個烏茲別克斯坦的學生告訴我,這是一次‘童話般的旅行’。許多學生把他們在培訓期間的工作牌小心翼翼珍藏著帶回國。在華為的經歷使他們認識到了真實的中國,甚至使他們重新考慮全球信息技術的中心在哪里,重新考慮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
有助于企業和當地政府與客戶建立信任關系
華為公司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任鄧飚告訴本報記者,華為之所以長期投入“未來種子”項目,是希望通過共贏的方式幫助相關國家消除數字鴻溝,同時也有助于企業和當地政府與客戶建立起更加信任的關系。
根據歐盟委員會的報告,當今美國占據了全球數字服務市場的57%,而歐洲僅為4%,同時,歐盟長期面臨人才結構性短缺的問題,信息技術領域有82萬多個職位空缺,而與此同時歐元區的失業率曾一度超過11%,部分國家超過23%。
為此,歐盟公布了歐盟2020計劃,并于上個月公布了“單一數字市場”計劃,旨在大力發展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智慧增長目標。而鄧飚認為,華為的“未來種子”項目,正是對歐盟2020計劃的響應,旨在為歐盟信息技術人才培訓貢獻力量。
“許多歐洲國家在數字通信領域人才緊缺,作為有責任感的中國企業,推出這個項目很有意義。”鄧飚對記者說。據了解,在華為歐洲的9900名雇員當中,75%的員工為歐洲本地人。
法國諾曼魯昂孔子商務學院院長、中歐商務戰略管理項目學術主任張海晏教授告訴本報記者,越來越多的中國跨國公司正逐步把企業社會責任納入企業全球發展戰略,推廣企業全球公民形象,加入聯合國全球契約的中國公司數量也從2006年的10家增加到2014年的190家。“隨著越來越多的歐洲中小企業開始關注中國在歐洲的投資,積極尋找加入中國企業全球價值鏈的機會,中國跨國公司應當考慮和所在國中小企業及利益相關組織開展坦誠的溝通,有效開展企業社會責任實踐,以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張海晏對記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