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4G商用的全球性高潮剛剛到來,充斥行業的熱情證明5G距離我們不再遙遠。
華為輪值CEO徐直軍表示,現在的5G正處于研究和創新的階段,相當于2004年時的LTE,通信產業將于2020年前后進入5G時代。5G不僅僅是移動寬帶技術的演進,而且會對整個產業帶來革命性影響,并改變我們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使人類社會全面進入到數字化時代。
從諸如“搞5G是為了別讓研發人員閑著”的調侃中可以發現,業界對5G的認知仍極為模糊——到目前為止,其定義尚未明晰,其基本訴求、技術標準、應用場景等也有待達成共識。而華為在業界率先針對5G提出了一整套系統、清晰的理念,它所定義的超業務HyperService Cube甄選出15個典型應用場景,為后續5G工作指明了方向。
5G等于當前技術的持續演進加上革命性的創新,而在某種意義上其創新性更超過了演進性。華為無線網絡業務部CMO楊超斌向C114表示,HyperService Cube從三個維度明確了未來5G全聯接最關鍵的三大需求,即時延、吞吐率及連接數。
華為在研究創新上一直堅持投入,承諾在2018年前至少投資6億美元用于5G研究和創新。這家公司自2009年開始進行5G研究,目前已經在組網架構、頻譜使用、空口技術、基站實現等多個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14年初在高頻環境下實現115Gbps的峰值傳輸速率,刷新無線超寬帶數據傳輸紀錄;最近還與英國薩里大學的5G創新中心(5GIC)共同宣布啟動世界上第一個5G測試床,將與其合作伙伴一起整合5G測試資源實施概念驗證、外場驗證,共同推進5G進程。
為什么需要5G
人類在物理世界對生存四大基本要素的依賴需求正延伸到數字世界,隨著移動寬帶對社會各個領域的滲透,未來充滿無限可能。華為認為,5G的誕生,是為了滿足人們對全聯接美好藍圖越來越迫切的期待——用戶期望溝通和分享的方式產生革命性的改變、期望實現萬物互聯(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帶來的互聯互通便利、期望真正的網絡互聯帶來的體驗提升。
同時,5G不僅僅作用于通信服務,更將提供使能物聯網(IoT)的平臺,以用戶為中心構建全方位信息生態系統,提供各種可能和跨界整合,其影響將遠遠超出ICT的行業范疇。
“從人與人的通信來講,用戶需要有更好的體驗,3D視頻、虛擬現實這樣的應用需要更高峰值的帶寬。”楊超斌告訴C114,“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將5G的應用范圍從人與人的通信拓展到與物相關的通信,帶來的訴求就會完全不同,比如要求極龐大的聯接規模、極低的端到端時延。所有的這些問題都不是今天的網絡所能解決,需要有一些革命性的技術。”
“5G可以將信息的通信、信息的處理、信息的存儲、信息的應用組合起來,提供一整套更好的集成在一起的解決方案。”他補充道。
華為提出了三個“Everything”的未來趨勢和5G發展驅動力,獲得了業界廣泛的認可。它們分別為“Everything on Mobile”,即人們希望希望一天24小時、一周7天,隨時隨地利用各種終端設備接入網絡,與不同地方的親友分享資料、照片、影片等;“Everything connected”,即面向2020年及未來,智慧城市、工業控制、環境監測、車聯網、電子銀行、電子教學和電子醫療等核心服務的移動性普及爆發式增長,由此產生的數據流量將比2010年增長1000倍;“Every function virtualized”,即5G技術天然支持虛擬化,虛擬化的結果之一將導致大量云端存儲和計算,因而超級流量和低時延高可靠的需求激增。
華為的5G定義
盡管業界對5G的定義莫衷一是,華為已明確將5G定義為當前技術的持續演進加上革命性技術的創新。楊超斌說,5G不單單是現有技術的演進,也不單單是純粹的創新,它是二者的集大成者,而在某種意義上其創新性更超過了演進性。
從定位上看,一般認為2G、3G、4G系統都是服務于通信,5G既是下一代移動通信網絡基礎設施,更是未來數字世界的使能者,真正地變革到萬物互聯,服務于全聯接社會的構筑。
從技術角度而言,與2G、3G、4G不同,5G并非一個單一的無線接入技術,也不是幾個全新的無線接入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它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融合網絡,無縫支持各種新的網絡部署,包括超高密度的無線網絡部署、回傳、設備到設備的通信(D2D)、動態頻譜重整和無線接入基礎設施共享。
前幾代無線網絡的特點是有固定的接入參數和頻譜塊,5G網絡將允許使用任何頻譜和任何接入技術來提供最佳通信服務。同時,5G的空中接口和接入網系統需要革命性的創新設計以適應具有超大容量、超高連接性以及極速等特征的新移動接入模式。
“華為與運營商均十分關注在演進和創新的同時保護現有投資。”楊超斌表示,華為在設計創新技術的同時將無縫融合現有技術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以在現網情況下支持技術上的持續發展和演進,最大化收益的同時最小化投資。
從需求評價的角度,對比2G、3G和4G,除了高容量的需求外,5G將引入超大連接數和超低時延等新的維度。楊超斌說,在容量方面,5G技術相比4G將實現單位面積移動數據流量增長1000倍;在傳輸速率方面,單用戶典型數據速率提升10到100倍,峰值傳輸速率可達10Gbps;端到端時延縮短5倍;在可接入性方面,可聯網設備的數量增加10到100倍;在可靠性和能耗方面,每比特能源消耗應降至千分之一,低功率電池續航時間增加10倍。
HyperService Cube解析5G體驗
5G的應用將帶來更加豐富的溝通方式和更加真實的體驗,智能連接的新境界將從多個層面對提升生活質量產生影響。利用5G技術,可以實現虛擬現實對話、觀看3D投影,通過5G終端設備隨時隨地通信交流,而無論身處室內、公共場所或是交通工具上。
華為定義了超業務HyperService Cube,甄選與日常工作生活緊密相關的15個典型應用場景,比如海量鏈接的物聯網、垂直產業場景(汽車、醫療、工業自動化機器人)、終端用戶的自組網等,具體如自動駕駛、超高清視頻、虛擬現實、醫療保健、智能家居、萬物互聯的智能傳感器等場景。、
此外,HyperService Cube還從三個維度明確了未來通信最關鍵的三個需求——時延、吞吐率及聯接數,分別對應1、10、100,即1ms的時延、10Gbps的用戶速率和100個billion也就是1000億的聯接。
具體而言,1ms意味著零延時和零等待,支持實時移動控制、車聯網應用和通信;10Gbps數據速率帶來了身臨其境、類光纖速率的體驗,能夠支持超高清視頻和虛擬現實應用以及移動云服務;華為預測,到2020年全球范圍將產生1000億聯接,5G需要同時支持數十億的應用和千億級的互聯設備,而基于物聯網的特性,還要滿足“永遠在線”的訴求。
華為引領5G步伐
目前5G正處于初期研究階段,標準化工作尚未啟動。業界預計,標準研究立項(Study Item)會從3GPP R14(2016年)開始。國際電聯(ITU)目前正在研究2020年及以后的IMT頻譜要求,2015年WRC(WRC-15)將針對6GHz以下的頻譜提出相關技術方案,到2019年,將針對6GHz之上的頻譜。5G的商用部署預計將始于2020年。
早在部署了全球第一張LTE商用網絡后,華為就馬不停蹄地開始了對5G的研究。2009年,成立了一支團隊專門從事5G工作。到今天,華為投入5G研發的專家工程師有300多位,在國內的深圳、上海、成都,以及美國、加拿大、瑞典、英國、法國、德國設立了9個5G研發中心,充分整合全球各地最頂尖的研發資源。
華為承諾在2018年前至少投資6億美元用于5G研究和創新。楊超斌強調稱,這6億美元中不含5G產品的開發,當整個技術研究和創新完成、標準化完成,華為會有另外的開發費用預算,產品化的預算將會遠遠超過這個數字。
2012年,華為在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展示了供50Gbps基站使用的5G原型機。2013年11月,發布5G愿景與需求白皮書。
2014年初,華為宣布在高頻段無線5G空中環境下實現115Gbps的峰值傳輸速率,刷新無線超寬帶數據傳輸紀錄。11月4日,聯合5GIC宣布啟動世界上第一個5G測試床,將與其合作伙伴一起整合5G測試資源實施概念驗證、外場驗證,共同推進5G進程,該測試床將在2015年完工。
在由華為與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共同舉辦的2014年全球移動寬帶論壇期間,華為宣布與俄羅斯及獨聯體領先運營商MegaFon簽署了一份5G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將為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足球賽合作建設5G實驗網。同時,宣布與阿聯酋電信(Etisalat)合作,為2020年世博會場館提供5G網絡保障。
多領域突破性進展
實現全聯接世界的美好藍圖面臨許多技術挑戰,華為在研究創新上一直堅持投入,目前已經在5G組網架構、頻譜使用、空口技術、基站實現等多個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5G系統技術領域,華為5G系統既支持6GHz以下的核心接入頻段, 也將支持高于6GHz的擴展頻段(高頻段可用于接入和回傳)。
5G將實現軟空口,典型技術如新型調制多址技術稀疏編碼多址(SCMA)在相同資源下復用更多用戶,增益相對于OFDMA提升300%。此外,華為在抗多徑全雙工技術、大規模天線MIMO技術、全數字化射頻技術等領域也取得了創新突破,在提高頻譜效率、能源效率的同時,降低全網成本。
網絡架構上,華為提出了業務定義的網絡 (Service defined network)——未來5G網絡架構將集連接管理、移動性管理、安全性管理和路由管理于一體,以業務為中心,以用戶為中心,支撐海量垂直行業應用。同時在核心網功能虛擬化有所突破,其核心網將全面基于云架構、按需實現資源分配,實現更靈活的網絡開放和應用創新,并與當前的3G、4G核心網實現無縫集成。
華為還提出了以用戶為中心的No Cell的無線接入網創新架構,突破了用戶與Cell綁定的傳統架構,聯合優選多個物理小區鏈路隨時隨地適配用戶體驗,有效提升有用信號、降低信號衰落和干擾。同時因上層邏輯小區唯一識別,可成功規避小區間切換,為實現5G超密度網路架構奠定了基礎。
在5G基站的關鍵特性方面,華為已經推出了全球首款100Gbps無線傳輸系統原型機,實驗室測試速率達業界最高115Gbps,未來總容量可按需在任意方向動態分配。其Micro 50G實現接入和無線回傳一體化架構,單站支持200多個用戶同時高清4K視頻通信,支持百萬傳感器聯接。其100G按需小站內置高低頻模塊,語音數據接入以低頻為核心頻段(小于6GHz)、高頻作為擴展頻譜,支持更大的數據接入,高頻可同時按需作回傳;小站目前支持最大100米覆蓋距離。
構建5G生態系統
為推動5G技術發展和生態系統的形成,華為已與全球20多所大學建立伙伴關系,并積極與歐盟METIS、ITU、中國IMT-2020和3GPP等組織展開合作。
華為與歐盟及產業界各方共同推動5G公私合作聯盟(5GPPP Association,5G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Association),并成為董事會成員;參加由設備商、運營商、高校和科研機構聯合發起的歐盟第七框架計劃(FP7,Framework Programm7)項目“構建2020年信息社會的無線移動通信領域關鍵技術”(METIS,Mobil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nablers for the Twenty-twenty Information Society),該項目是H2020(Horizon 2020)計劃下的5GPPP網絡基礎設施大型研究項目。
同時,作為英國5GIC創始成員之一、中國5G研究國家項目的發起者之一,華為積極參與項目的制定、規劃和執行。
在推動全球5G產業進程上,華為與產業界進行了廣泛對話,并組織了5G@Canada、5G@Europe系列高峰會議,與來自歐盟、通信設備商(包括愛立信、阿朗和諾基亞等)、歐洲領先移動運營商以及垂直行業伙伴共同研討5G未來趨勢和產業發展前景。
“5G的成功必須建立在全球生態鏈健康發展的基礎上,走開放創新、廣泛合作的道路。華為將不遺余力,利用通信行業的技術儲備積累和持續創新共同推動這一進程。”楊超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