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寬帶IP網絡的發展和FMC時代的到來,IP網已經從承載單一的Internet業務向承載語音、數據、視頻等Multi-play(多業務)過渡;同時用戶可以基于不同的業務終端,來獲取各種基于IP的多樣化服務體驗。
與此同時,運營商的收入結構也開始發生巨大變化,傳統的語音業務開始步入下降通道,數據業務逐漸成為未來利潤來源的重要支撐。作為Multi-play業務的終端/用戶管理平臺和業務提供平臺,部署在寬帶城域網接入邊界和IP/MPLS核心網邊界的業務網關正迎來一次歷史性革新,其產品形態、網絡架構、商業理念等都需要加速演進與創新。
而在廠商表現方面,從電信、聯通、移動的集采結果中可以看到,華為憑借在業務網關領域的技術積累和多機框冗余、智慧經營、IPv6等技術正持續引領市場發展,占據多半市場份額;老牌勁旅思科、Juniper、愛立信等國外廠商的原有市場逐步被上海貝爾和中興所取代。
產品形態加速融合:MSE應運而生
首先,新興技術和業務的不斷涌現,對業務網關的設備形態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傳統的業務網關設備形態分為寬帶接入服務器(BRAS)和業務路由器(SR),其功能和定位是涇渭分明的:BRAS承載面向Internet的公眾上網業務,SR則承載政企專線及電信級專線業務;從接入技術上看,BRAS多采用PPPoE認證和計費,SR多采用IPoE以支持多終端接入。
不過,眾多新興業務的出現正在讓BRAS和SR的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例如,IPTV雖然是面向寬帶用戶,但是一般采用IPoE的接入方式。在技術發展的推動下,各廠商的業務網關設備能同時提供BRAS和SR的功能,運營商也希望通過減少設備的形態種類來降低建設和運營成本。
在這種情況下,多業務邊緣路由器(MSE)應運而生,并且首次出現在運營商的IP高端數據集采中,這也標志著BRAS/SR融合進程正式啟動。
MSE的出現,意味著設備能力的融合。在實際建網時,多數場景下仍然按照寬帶或專線業務區分BRAS和SR,只有少部分同時接入寬帶和專線業務的區域開啟MSE功能,所以網絡架構并不會產生大的變化。目前,現網主流廠家的BRAS/SR設備均具備平滑升級MSE的能力,如華為的NE40E/ME60、上海貝爾的7750等。
網絡架構加速革新:大容量熱備份
除了業務網關的設備形態需要推陳出新,業務網關設備的使用率也亟待提升,構筑大容量、少局所的業務網關部署形態已勢在必行。
由于中國地域廣闊,又恰逢互聯網大爆炸、中國寬帶用戶迅猛發展,所以此前的業務網關建設以廣覆蓋為主要目標,并未完全重視設備使用率的提升。目前全國平均每臺BRAS承載用戶數不到1萬,遠遠小于數十萬用戶的設計承載能力。
隨著網絡的深度發展建設,運營商也逐漸意識到“高量低效”使用在運維、端口投資、設備配套等方面造成的巨大壓力,已經開始著手提升設備使用效率。運營商正通過提升單臺設備的容量,控制或適當減少新建站點的方式進行深度經營。
此外,隨著現網業務網關的大規模部署,如何實現業務網關網絡級的冗余保護也是一大挑戰,熱備技術正逐步成為業務網關的重要技術指標。
業務網關在網絡中承擔了二層交換到三層轉發的關鍵作用,業務網關上記錄的大量用戶業務屬性、計費狀態、QOS等與用戶強相關的信息無法實現實時備份,點到點的鏈路層連接也無法支持無縫切換。
所以多年來,業務網關一直是網絡中的單點故障節點,一旦出現故障將造成大量用戶同時下線,用戶直接感知網絡中的故障嚴重影響了運營商的服務質量。
為有效解決上述問題,華為首創的熱備技術實現了業務網關網絡級的冗余保護,在鏈路、設備發生故障時均可以完成毫秒級快速倒換,實現用戶不感知、不中斷的業務永久在線。除普通寬帶上網業務之外,業務網關上所承載的包括IPTV、CGN、組播、L2TP等幾乎所有業務均可以進行冗余保護。
商業理念加速演進:助力智慧經營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可長期持續發展的業務網關產品和解決方案,將幫助運營商更有效地打造可增值、高盈利的智慧網絡,從而更好地實現智慧經營。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傳統的運營商的利潤正在被新興的OTT廠商所侵蝕,電信運營商正面臨著增量不增收的窘境。不甘淪為“啞管道”的傳統電信運營商,已經將基礎網絡定位為“智慧管道”。
業務網關正是IP網絡中“智慧”的關鍵角色,它與普通路由器最大差別在于具備用戶接入管理功能。用戶信息正是互聯網經濟中最關鍵的基礎信息,而這些用戶信息正是控制在運營商的業務網關上。IP網絡應當依托業務網關來構建智慧管道,從而實現智慧經營。
首先,智慧經營是多業務能力的疊加,如增加IPv6過渡技術能力以解決用戶地址緊缺的問題,增加IP業務的智能感知能力,增加Cache/CDN能力以提升用戶體驗;其次,通過業務網關與策略平臺聯動,實現差異化服務運營,如DAA(目的地址計費)功能,可以根據流量的不同目的地址來區分簽約網站與非簽約網站,從而提供不同Qos服務、帶寬限制等,通過細分客戶實現運營商在ISP側的高效盈利。
其次,也可以為校園網等特別用戶根據內網/公網分別限速、計費,通過對特定資源提供訪問速度更快的綠色通道,實現用戶與運營商的雙贏;此外,用戶也可以通過BOD(Broadband on Demand)技術在線實時更改帶寬,在特定時間快速提高訪問速度,獲取更好的使用體驗。
總之,業務網關的發展之道,就是在用戶接入管理的基礎上增加更多的增值業務來實現差異化服務,使運營商的網絡實現可增值、高盈利的“智慧經營”。業務網關不僅僅是城域網的業務控制中心,更將成為城域網的盈利中心。
為了助力運營商的業務發展,華為率先在業務網關設備上實現了智慧經營的諸多特性,例如DAA技術在湖北電信、上海電信、福建電信已經實現商用。在中國電信IPv6的規模商用部署項目中,采用在BRAS上集成CGN板卡的分布式部署方案。華為CGN產品除了功能和性能上全面領先,工程實施上也充分考慮了對未來網絡演進的投資保護,一塊CGN單板可以同時部署NAT44和Ds-Lite兩種方案。
綜上所述,業務網關可謂是路由器領域的業務制高點,它體現了設備制造商對于運營商數據業務的全面理解。因此,設備廠商應提供可長期持續發展的業務網關產品和解決方案,和運營商一起打造可增值、高盈利的智慧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