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占用戶絕大多數的小白用戶來說,智能的概念其實更多的就是不用在麻煩,不用專業,一鍵完成,就如當年一鍵殺毒、一鍵清理電腦垃圾一樣。
因為參與了海康威視的螢石W1智能生活路由器的測評,才有了這個不像測評的體驗文章。
至少在打開包裝之前,我對于這個路由器并沒有多少聯想,因為這無外乎又是一個穿墻術修煉到滿級的路由器,至少銀質的天線,可以讓我在我的復式樓里,不再有盲區。
但如果這就是智能路由器,其實也就沒啥意思了。記得360的周鴻祎曾經總結自己第一次路由器試水失敗時,小白用戶都是用信號強弱來看待路由器的,所以路由器的天線越多,就會直接被用戶定義為信號達到超級賽亞人階段,盡管其實天線對于信號強弱并沒有卵用。
所以在信號之外,智能路由器往往打出了他們的特色牌,比如安全防蹭網、比如云存儲、比如智能定時開關、比如可以連接手機控制啥的。但說實話,這些都是癢點,但不是剛需。
用戶使用路由器的剛需依然還是信號上,但不僅僅是信號的強弱,所以這個穿墻術,并不是僅僅穿多少墻這么簡單,關鍵是能否收放自如。
W1智能生活路由器選擇在信號上做文章,其實并不是頭一個,只是它更偏重于用戶選擇。所謂智能,其實很大意義上就是給予用戶選擇的權限有多大。但過去的路由器,往往信號強弱并不可控,而且制造者會自動腦補用戶的需求——信號越強越好,穿墻越狠越好。
如果和空調的溫度一樣可以調節又會如何?W1的玩法其實技術含量并未見的很高,只是提供了4個信號強度模式:孕婦、一堵墻、兩堵墻、極速。
在測試中,這樣的模式選擇,其實并沒有讓我在使用中有任何停滯感,哪怕是孕婦模式,需要的網速依然強悍,手機、筆記本、電視盒子同時運行都無障礙。當然,前提是我入戶的網線本身就是10M光纖。
這其實就是刺激到了用戶在信號這個剛需上的一個欲求,家庭的多樣性需求,至少對于在孕產期的家庭,這個路由器就有了比較強烈的刺激。而在筆者看來,這也道出了智能硬件的一個趨勢,其實智能硬件本身就是在原有硬件上加持智能因子,而根據不同需求的人群進行分眾化的特色智能匹配,反而能夠從小眾市場這個小切口切入進去,獲得足夠的用戶基數。
至少,這將是一個非常容易讓人記憶深刻的口碑,而且沒有技術障礙,任何人都能夠一鍵設置、一鍵完成。
尤其是對于占用戶絕大多數的小白用戶來說,智能的概念其實更多的就是不用在麻煩,不用專業,一鍵完成,就如當年一鍵殺毒、一鍵清理電腦垃圾一樣。
當然,這是突破口,用更為收放自如的穿墻術打開一個缺口,然后再配合被挖掘過很多遍的癢點,比如不用給到訪朋友Wifi密碼,一鍵鏈接;根據聯網設備來智能調節信號強弱和分配帶寬;通過云存儲功能,手機App遠程遙控路由器下載影片;更高靈敏度的信號放大功能;等等
這些輔助技能,在智能化的穿墻術周圍,形成進一步的智能圈子,一個智能路由器的題中應有之意也就出來了。
當然,這個穿墻術還有個好處,就是小白用戶不用看那些看不懂的參數,也能知道手中的路由器能穿幾堵墻,如何少穿墻……
寫完這個其實不算測評的測評,突然想到一個問題,要是智能路由器能夠智能判斷家中哪個位置更能全面信號覆蓋,會不會更有意思?智能選擇穿墻的角度,算不算穿墻術的大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