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野蠻人”們震顫了許多傳統產業,而這一次,他們又盯上了一個看似很先進,實則已經十年沒有創新的領域——路由器產業。
從第5代路由器面世之后,除了基本的WiFi路由器普及之外,這個領域已經近10年沒有任何創新。路由器市場長期以來一直被TP-link與D- link兩個“老大哥”霸占——TP-link第一,D-link第二。如今,路由器全球每年出貨量破億臺,而中國消費量約為總量60%左右。也就是說,現在中國路由器市場每個月仍有600萬臺左右的出貨量。
在巨頭TP-link與D-link之外還生存著騰達、華為、 銳捷網絡等第二梯隊品牌。去年,智能路由器還只占路由器市場極小的份額,而如今已經有顛覆之相,在3月份接受i黑馬采訪時,極路由創始人王楚云表示今年的自己的智能路由器產品HiWifi銷售量“將達到300萬臺”。
而小米方面也積累了巨大的品牌效應。2013年11月20日,小米預售500臺“小米路由器”,在定價高達799元的情況下,居然有50萬的預定量。
2012年底開始,360、百度、小米等互聯網巨頭相續宣布開始進軍智能路由器領域,極路由、智路由以及果殼等新銳智能路由器企業,也發展迅速。而傳統路由器巨頭在趨勢的裹挾之下,也不得不開始做智能路由器。
年初,華為宣布智能路由器MEMO將在今年夏天面市;3月份,老牌路由器廠商Netcore磊科宣布其首款智能路由器即將問世;3月底,聯想也宣布將推出智能路由器......
種種跡象已經表明,路由器,已經處在顛覆的前夜。智能路由器在還未出現巨頭,甚至各公司都只是在試水的情況下,今年已經能硬生生割下傳統路由市場約10%的份額,產業洗牌已經注定開始。
一時,新路由器市場形成巨頭、新銳、傳統三方對持的局面。
三方博弈的焦點
根據工信部公開信息,2013年我國寬帶接入用戶量為2億,而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其中約有80%左右寬帶用戶都會使用WiFi路由器。按現在市場上路由器均價在100~200元之間換算,路由器這個硬件品類如今的市場消費量級約為300億元左右。
如果單論市場,路由器的市場并不大,利潤也并不豐厚,用戶的更換頻率也不高(一般用戶購買路由器,基本上都是用壞了再換)。這也是為什么近十年來,路由器沒有任何進步的原因。企業都是逐利性的,既然這個市場不存在多少肥肉,干嘛要費力干這事兒呢?
而一個來自互聯網的思維模式,打破了沉寂已久傳統路由器產業的寧靜,這個思維叫做“入口”。
亞馬遜,小米模式
互聯網時代,用戶和流量為王,BAT莫不是掌握了極大的用戶和流量才能稱霸。而這一思維也是互聯網敢于做免費模式的關鍵,一位從業十幾年的互聯網老兵對《創業家》記者說:“互聯網的玩法就是先圈住用戶,再賺錢”。
而這一玩法已經經被遷移到離用戶非常近的硬件產品上,最先實踐者是亞馬遜CEO杰夫·貝佐斯。在2012年接受媒體采訪時杰夫·貝佐斯表示:“亞馬遜只是‘按成本價’銷售Kinlde電子書閱讀器,轉而通過在線內容的銷售獲得利潤”。
互聯網硬件思維的核心是用硬件產品去占領用戶入口,然后再在后面搭建起一個生態系統。正如貝索斯一直強調的亞馬遜硬件方法論:“亞馬遜并沒有身處電子產品業務,而是身處零售業務。我們希望在用戶使用我們的設備時賺錢,而不是購買我們的設備時賺錢”。亞馬遜通過低銷售硬件產品戰略市場,然后讓用戶在亞馬遜消費各種電子書籍、音樂、電影,從而用硬件背后的生態系統去賺取收入。依靠Kindle電子書,亞馬遜的電子書在2011年的銷量就超過了實體書銷量,而增長趨勢非常強勁。
雖然目前路由器靠賣硬件,只有300億左右的市場,并且利潤微薄。但是,路由器面對著的是中國2億的寬帶接入用戶,以及超過6億的網友,且其中超過半數都是移動互聯網用戶。路由器面對的是一個億級用戶量的市場,如果這個入口真的能建立起來,那么在后面建立一個生態系統,想象空間將是非常巨大的。
果殼路由創始人黃冬認為:“傳統的路由器廠商更多的是生產和渠道強勢的企業,卻很少嘗試為用戶去做服務”,智能路由器的決戰之地并不是硬件本身,而是后面的生態體系如何構建。當然,這個生態系統也要與硬件深度整合,黃冬說:“一個理想中的智能路由器,我認為必須首先要滿足三個條件,即:硬件基礎、內容與服務的生產與消費生態、基于互聯網的云基礎服務。從這一個標準上來看,能夠將傳統硬件行業、服務、移動互聯網行業的三大核心資源有效進行整合的公司,將會非常有價值。”
智能路由器的生態系統是什么?
而這個“入口”之后的生態系統是究竟是什么?極路由創始人王楚云開始想復制Pad和手機的模式,做一個應用、內容消費入口,但是效果并不好。
主要原因是路由器硬件的特殊性,目前只能基于Linux開源做操作系統,王楚云說:“這個事沒辦法,你看小米Android玩得這么好,但是在路由器上也只能從新用Linux做一套系統”。
Android是應用于移動端基于Linux的開源操作系統,而極路由想基于Linux再做一個應用層的系統,等于就要重寫一個“新的 Android”,然后再在上面做應用,操作難度非常大。對比一下就知道,小米的Miui是建立在Android之上的"系統",本質就是就是套在 Android外殼上做了一套自己的UI,然后再塞入自己的功能和應用,而就是這個東西,小米也花了上百號人,搗鼓了幾年時間才打到今天”還不錯“的程度。
并且你要做一個新系統,就需要在平臺中引入大量開發者資源。而Google、微軟、蘋果等巨頭耗費十幾億美金,數年時間,才能構建一個良好的開發者生態,對于一個初創公司,乃至國內的很多大型互聯網公司,想建立一個開發者生態,都是極端困難的。
還好,王楚云沒有在此糾結太久,在搭建好底層操作系統后,他開始轉型嘗試智能路由器的另外一套生態系統——智能家居中樞。
“我們是想做一個物聯網的中樞神經,目前我們已經和很多電器、智能家居廠商達成合作。我們會做一個開放平臺,用紅外線或別的方式去控制智能家居”,王楚云告訴《創業家》。
或許是英雄所見略同,小米路由器的思路也是要做智能家居中樞神經。
負責小米路由器產品的唐沐說:“目前小米路由要打造的生態圈分為三層。第一層是芯片層,我們去找美的和海爾這樣的家居廠商合作,然后給他們的電器裝上WiFi芯片,然后讓他們可以通過紅外發射器連接路由器,然后路由器就成為整個家庭電器的中樞神經。”
在唐沐的設想中,家里的電器都可以通過紅外線等連接方式接入路由器,然后統一由智能路由器管理,信息輸入互聯網。這樣一來,用戶只要用一個APP,就可以管理家里所有的設備,什么時候開空調,什么時候燒熱水,開關某個屋子的燈,通過監控看家里的情況,統統都可以“一手掌控”。
谷歌在今年1月13日斥資32億美元收購智能家居服務提供商Nest公司,證明智能家居的風口正在到來。而小米路由和極路由正在依靠智能路由器切入智能家居的風口。
對比極路由和小米,其他在做智能路由器的公司,如360、百度、果殼以及傳統路由器公司,等仍然在迷茫中尋找出路,究其原因是未能找到合適智能路由器這個硬件后面的生態系統。他們大多數仍然在用PC入口或手機入口那一套在思考智能路由,或者做屏幕互動,或者舉行APP大賽,或者在做安全概念。
雖然“入口+生態系統”的模式,小米手機和亞馬遜證明的成功證明是可以運用于硬件領域的,但是恐怕還需要思考怎么“變種”。
對比傳統路由器,智能路由器的顛覆點在哪兒?
王楚云對i黑馬說:“現在的路由器市場是沒有品牌的,D-link和TP-link不是不錯,是用戶沒得選,很多人其實都不知道D-link和TP-link有啥區。他們沒有品牌文化,還是工廠模式。”
而至于新玩家用什么方法顛覆傳統的路由器產業,i黑馬采訪的新玩家們基本遵循了以下四個原則。
一、用營銷,制造情感,吸引粉絲。
王楚云對i黑馬說:“現在的路由器市場是沒有品牌的,D-link和TP-link不是不錯,是用戶沒得選,很多人其實都不知道D-link和TP-link有啥區。他們沒有品牌文化,還是工廠模式。互聯網可以依靠傳播做出品牌,然后打磨超出用戶預期的產品去打動他們。”
和小米一樣,王楚云在剛開始做極路由時就建立起了自己的“粉絲社區”。截至目前,極路由社區已經積累了40萬用戶。王楚云認為,雷軍在最開始做軟硬件產品的時候,采用了正確的“粉絲經濟學”策略,這是小米手機能取得初步成功的關鍵。極路由也在模仿,并把自己的粉絲稱為“極蜜”。
而諸如360智能WiFi,果殼路由器等都有自己的社區,并且會進行含有文化意義的情感營銷。
二、用戶體驗。
小米的一位產品經理說:“用戶遷就軟件、遷就硬件的時代早已經過去。”——這就是智能路由器的機會。
例如,以前用無線路由器上網,首先你要輸入IP,然后進入設置頁面,輸入賬號密碼,之后設置PPPoE、DHCP等技術問題……別說許多老爸老媽搞不定,就連很多年輕人也弄不大明白,而智能路由器將讓設置完全“傻瓜式”、“一鍵式”。
再例如,以前上網不穩定,極路由等產品將在這上面下功夫,用技術和硬件保證一定的網速,提升上網速度的用戶體驗。
三、可擴展。
可擴展指的是智能路由器能具備更多功能,就像現在的智能手機一樣,不只是打電話,還能拍照,玩游戲,辦公,聽音樂......由于智能化,智能路由器將能有更多的擴展空間。例如,裝入應用商店,國外已經有把路由器擴展成為家庭智能監控機器人的實例。而國內的小米和極路由嘗試用智能路由去控制家居,也是一種功能擴展。
四、“免費”戰略
周鴻祎說過,互聯網的玩法之一就是“先免費,圈用戶,再賺錢”。雖然讓硬件免費還是非常難,但是眾多硬件產生已經在用極低的成本價去占領市場,只要用戶圈住了,到一定量就能夠賺大錢了。王楚云說:“我們99的價格相當于免費,因為傳統硬件定價不可能定這么低的。”
以上三招,俗稱“互聯網思維”,基本上所有做智能路由器都有在按這種思路做。其實大家在用的“武器”都一樣,關鍵是“出槍”的位置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