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蘋果2007年推出iPhone并從此激發了六年的科技行業繁榮發展時期以后,今天的科技行業正處于一種異乎尋常的地位,在美國經濟的復蘇進程中變成了“拖后腿”的落后者。
盡管科技行業中還存在一些亮點,有些公司——比如說幫助其他企業管理數據或提供網絡安全產品的公司——仍在蓬勃發展,但這個行業中許多規模最大的公司都面臨著困境,它們必須找出企業和個人消費者購買和使用技術的模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在這些處境尷尬的科技巨頭中,微軟、谷歌(微博)、IBM和戴爾等
昔日的行業增長“發動機”赫然在目。
這種情況已經變得十分嚴重,甚至于有跡象表明科技行業的“功能紊亂”正在造成更加廣泛的影響。當零售巨頭沃爾瑪在上周四公布令人失望的季度財報時,該公司高管指出,消費電子產品行業中缺乏令人激動的新產品是導致其業績表現不佳的原因之一。
應該說科技行業還沒有到達泡沫破裂的發展階段,至少就目前而言尚未如此。事實上,在硅谷的土地上,人們所能看到的景象是科技公司仍在為了聘用人才而展開激烈的競爭。
但在最近幾個月時間里,科技公司的利潤一直都呈現出下滑跡象。在已經公布了財報的科技公司中,很多公司的增長速度都有所放緩甚至是轉為滑坡。另一方面,今年截至目前為止科技行業所吸納的風險資本也已經下跌了近7%,而科技行業內的并購交易活動也已經陷入了步履蹣跚的狀態。
在股票市場上,科技類股的表現也落后于大盤。截至8月初為止,標普500指數上漲了19.68%,而該指數中的科技類成分股則僅上漲了11.1%,是表現最差的類股之一。盡管有很多人仍舊對科技行業的長期前景持樂觀態度,但這個行業本身則已經在“犯嘀咕”,想要知道這只是一種暫時的局面還是已經變成了一種“新常態”。
在美國經濟的復蘇進程中,科技行業也一反常態地變成了后進分子。Zacks投資研究公司分析師謝拉茨·米安(Sheraz Mian)在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科技行業仍舊是導致公司利潤增長受阻的一個重大因素,這個行業的盈利狀況相當糟糕。”
對科技行業來說,被貼上“拖后腿”的標簽是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那么,這個行業到底為何會喪失了自己的“魔力”呢?
在科技行業的墮落過程中,充當“壞人”角色的看起來不止一個。米安指出,黯淡無光的全球經濟是導致科技行業滑坡的原因之一。科技公司對于海外銷售額和利潤的依賴性正在增強,而海外市場上的企業支出狀況仍很疲弱。而在美國市場上,個人電腦銷售量的下滑速度快于預期,也導致科技行業受損。
個人電腦銷售量下滑的原因之一是受到平板電腦的影響,但現在平板電腦市場也已陷入困境,就連蘋果iPad的銷售量也在上一財季中有所下降。據市場研究公司IDC公布的數據顯示,第二季度中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比第一季度下滑了近10%。
當然,有些大型科技公司早在多年以前就已經陷入了困境,如黑莓、諾基亞、雅虎和惠普等。此外,戴爾則正面臨著由公司創始人邁克爾·戴爾(Michael Dell)和私募股權投資公司銀湖發起的私有化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