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安全守護者:行業+AI+云
北京云廬科技有限公司立志成為中國領先的工程安全守護者,建立了工程健康監測大數據分析云平臺。工程健康監測大數據分析云平臺通過在工程局部設置的傳感器,并通過人工智能和力學仿真平臺的結合,來預測未來建筑物的壽命情況。以現在被國外封鎖的超大冷卻塔模擬力學監測技術為例,通過云廬科技工程健康監測大數據分析云平臺,其計算結果和世界上最大的力學仿真平臺的計算結果已非常接近,其變形差別控制在0.9%左右。
上圖為:北京云廬科技有限公司CEO王長欣
據王長欣介紹,云廬科技的工程健康監測大數據分析云平臺從傳感器的布設、數據采集、數據存儲、數據分析,再到反過來優化傳感器的布置,整個過程都采用了華為云平臺的PaaS技術。尤其是云廬科技的力學仿真平臺(YLSAS平臺),采用了華為云的云容器和微服務來做的存儲,且在數據分析里采用了華為云的大數據解算系統和深度學習平臺進行解算。這之間,華為云深度學習和力學仿真平臺之間是通過實時的云計算功能進行交互,計算完成以后便能得到建筑物在當前狀態下的實時狀態。
會上,王長欣還進一步指出:建筑物十年后和剛建成時不是一個狀態,通過人工智能的學習,結合它在風荷載等情況下來監測出它現在的狀態。因此,云廬科技通過華為傳輸模塊來傳輸這方面的預警。在整個過程中,由于這是大規模的計算,云廬科技也采用了華為GPU加速的技術來實現這一功能。
青島地鐵項目便是上述技術綜合應用的最好案例。青島地質條件復雜,離海較近,情況復雜,地鐵塌陷是面臨的最大困難也是最大風險。通過采用云廬科技的預測預警技術,在2017的12月份成功預測了一次倒塌災難的產生,從而避免了大量的經濟損失和人的生命安全損失。
AI上有信仰的云:有技術,有未來,值得信賴
王長欣的云廬科技,只是華為云一系列AI+云的行業應用中的一例。在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云BU總裁鄭葉來看來:華為云希望帶給大家三個方面的價值——有技術,有未來,值得信賴。
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云BU總裁鄭葉來
有技術,是指華為公司一直專注于技術研發,全世界有目共睹。
有未來,是指華為期望客戶與華為一起創新,來面向未來。華為期望對合作伙伴和客戶有未來。而華為公司自己的未來,要靠全體華為人自己的努力。
值得信賴,華為不做應用,不和客戶競爭,不做股權投資,也不碰客戶數據,既不用技術手段獲取客戶的數據,也不會強迫客戶進行數據的交換。華為通過開放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平臺,為客戶處理數據,讓客戶的數據發揮價值。
華為云EI:讓AI成為行業使能的工具
鄭葉來強調:“華為云立志做AI上有信仰的云。華為公司在云上不叫AI,叫EI。是結合企業的虛擬應用場景發揮價值,做普惠AI,讓AI成為行業使能的工具,是行業+AI,而不是AI+行業。AI本身是一個工具,是提升效率,改變產業的機會,所以需要用得起;此外,還需要用得好,就是AI一定要跟行業結合。第三,用得放心,幫助客戶變現場景。”
鄭葉來最后指出: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創新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基礎設施也面臨大變革的時代,需要用專用的硬件來處理海量的數據,互聯網應用云基礎設施已經進入2.0時代。華為云可以提供穩定可靠、安全可信、可持續創新的云基礎設施,為客戶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我們一起創造未來,分享利益;我們一起努力節省投資和費用,共同收益。
行業+AI,在創新道路上加速奔跑
華為云EI產品部總經理賈永利對華為云EI平臺架構做了深度解讀:以數據湖為底座,將人工智能分層,打造以“深度學習、機器學習”為代表的基礎技術能力,加上各種視覺與語言的技術打造的通用技術服務,通過多域協同,來支撐企業應用創新。
華為云EI產品部總經理賈永利
目前,華為云以服務的形式將華為AI能力分享出來,賦能全行業。根據華為云EI的典型實踐,賈永利介紹了四個主流的AI場景:
Ø 互聯網+AI,樂享智慧視界,互聯網再進化:近期 華為云推出了EI智能視頻系列服務,幫助客戶對視頻內容進行分析、內容審核、打標簽。基于華為云EI智能視頻服務,視頻場景識別支持365種室內室外場景,Top5精度大于90%。目前,華為云已為像中國圖庫網、一下科技等國內主流的專業服務商提供支撐。
Ø 家庭+AI,視頻傳遞溫度,有AI更有愛:華為云利用“端云結合”的方式,利用圖像視覺AI能力進行視頻/圖片數據處理和持續演進的智慧家庭平臺。可以為家庭用戶提供老人看護、寶寶看護、寵物看護等服務;還可以為商鋪用戶提供客流統計、VIP識別、精準營銷、即時視頻分享等服務。
Ø 工業+AI,讓機器擁有智力,邁入能效新時代:工業智能體通將復雜物理世界的海量信息和行業智慧,經過智能體的計算分析反饋作用于工業制造的流程之中,提升制造企業生產成品率,降低企業運維成本,讓企業在商海中占得先機,助企業提升效能。據介紹,華為云目前和國內知名空壓機廠家合作,支撐實現未來工廠實現能耗降低、節能減排。
Ø 城市+AI,打通城市神經網絡,讓出行更美好:基于之前與深圳交警的成功合作,2018年4月,華為與北京市交管局合作,在北京的海淀區上地三街,率先開展利用AI算法實現實時在線決策、信號配時優化和時段自動劃分的試點應用。據第三方公司評估報告顯示,上地三街車流主方向(東西方向)平均延誤下降15.2%,平均車速提升15%,支路的平均延誤時間降低了10~20%。
此外,賈永利對EI智能體進行了進一步解讀。賈永利認為:EI智能體,行業智慧是核心、是關鍵。無限增強的智能世界,只有大腦是不夠的,通過智慧大腦(華為云EI),智能邊緣平臺,和無處不在的端側感知,將復雜的物理世界海量信息和行業智慧相結合,經過智能體的計算分析反饋作用于物理世界,實現萬物智能。EI智能體不僅基于歷史的統計,而是在實時感知基礎上的互動和優化,進而實現真正的智能。
采訪小結
這幾年的AI熱度,讓AI幾乎遍布了ICT領域的方方面面。但真正要實現普惠AI,讓AI成為行業使能的工具,讓行業+AI實現價值,北京云廬科技有限公司這樣的企業先行了一步。
行業與AI的應用結合,無疑為未來的智能社會提供了更好的想象空間,無論是對華為云這樣的云服務商,還是北京云廬科技這樣的行業客戶,都是智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