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云數據“賦能中國云”高峰論壇
VMware公司大中華區渠道總經理 王冰峰:超融合架構對私有云建設十分重要
首先,云計算越來越被大眾所接受,資本在云計算的領域投入越來越大,云計算基礎設施正在全球加速擴張。
其次,從業績來講,真正的企業級云計算市場還是巨大的藍海,有待進一步開發。中國有許多提供云計算服務的提供商,但企業級用戶關注的重點不僅僅是靈活、敏捷的企業級云服務,更多的是對于安全、自主、可控的云服務需求。我認為,超融合架構會成為私有云建設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它可以令私有云變得更加簡便、更容易部署、更易于管理和保護。
一方面,中國在大數據、IT方面的研究、人才儲備都是世界領先的,國內具備的大規模的數據可以為大數據研究提供肥沃的土壤,令企業在大數據領域能夠有長足的發展,但另一方面,我們在個人信息、隱私的保護意識還不是很強,在硬件、芯片的應用方面也還有進步空間。
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 何寶宏博士:國家政策支持創新推動科技發展
創新始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終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第一,近些年來,國家密集出臺推動技術創新方面的政策,從“十九大”報告到國務院文件,不論是具體的某一項技術推進,還是從應用方面推進創新,如互聯網+,互聯網+醫療等。
第二,從政府采購方面的推動。政府采購是推動科技發展的重要助推力,近年來,政務云市場的發展是最活躍的,最成熟的。
第三,在技術研發方面加大科研投入,從不同的層面,多維度地推動國家科技的創新。
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公司數據中心總工程師 賴能和:云計算技術最重要的就是為企業創造價值
從企業的技術需求來說,企業需要創造價值,這個價值包括價值和創新兩個方面,企業需要創造新的價值增長點。對于大型企業而言,職工規模龐大,只有統一平臺,通過IaaS,整合數據,形成數據服務,借助于PaaS,利用SOA,統一數據才能形成合力,加速企業創新速度。第三,云計算技術快速、穩定、安全,可以快速部署,快速反應,對于企業的創新有著加速作用。第四,平臺化、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是企業IT轉型的大趨勢,企業面臨著數字化轉型,需要將AI、認知計算、IoT、人工智能、無人機、機器人等前沿技術利用起來,才能走得更快更穩。
對于軟件開發商而言,我認為技術還是非常重要的,軟件產品本身的功能很重要,但和企業實際相結合更加重要。對于企業而言,專門的團隊服務人員是十分必須的,專業的服務人員可以為企業帶來更大價值,定期的人員培訓、運維、服務,隨時隨地的服務可以提升企業的上云體驗。最后,云計算廠商還應該積極提供增值服務,與企業共同打造市場,才能實現雙贏。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專家與學術委副主任 李中浩:云計算技術應用于軌交領域的落地實踐
大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不同,城市軌道交通是一個城市的建設,大城市是國家鐵路網的建設。2017年底,36個城市擁有了地鐵,今后城市的地鐵建設規模將會持續擴大,但地鐵線路是一條線路一條線路進行建設的,傳統的地鐵建設沒有統一的網絡建設,每一條線路就是一套系統,而每套系統中的每一個部分又都是相對獨立的,比如信號和供電系統,就形成了煙囪型架構的地鐵IT系統。從路網運營的角度而言,建立基于云計算的信息平臺很迫切。截止到2017年底,全國高鐵里程共計2.6萬公里,2025年,預計高鐵通車里程將達到3.8萬公里,信息的融合和共享十分重要,云平臺的改造也是迫切需求。
對于軌交行業而言,數據共享的前提是數據安全,軌交行業最重要的是運營管理安全,其次是企業的內部管理,包括建設、運營、資產管理等問題,這都需要事先進行頂層設計,華云數據也積極參與了相關工作。另一方面,地鐵是公眾型企業,需要更好地為公眾提供服務,會產生大量的數據,數據的存儲也是問題,軌交企業需要對不同安全等級的數據進行不同的保護,對云資源進行有效管理,讓企業的管理平臺產生不同的層級。
第三,在中國現行的管理模式下,數據的篩選和有效使用也需要進行相關思考,推動云平臺建設不只是技術問題,還面臨著生產系統改造和組織架構調整等問題。在智慧交通需求的推動下,網絡化的總趨勢不可逆轉,我們需要將先進技術和生產管理、企業的現實結合起來。
華云數據集團執行副總裁、首席技術官 譚瑞忠: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創新要適應企業土壤
云計算平臺已經風風火火了十年。在這十年里,有許多創新企業成為了行業領頭羊,而一些傳統企業卻敗下陣來,這說明創新一定要因地制宜。
不管是區塊鏈、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或者任何的包括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的技術都需要適應,適應行業、適應國情。中國需要實體經濟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依靠自主、可控的自研技術進行企業數字化轉型。我認為,云計算作為成熟技術,已經能夠適應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華云數據的技術團隊將繼續探索區塊鏈、人工智能、IoT等技術,將這些IT方面的創新和行業真正結合在一起,幫助行業客戶實現細分行業、實體業跟互聯網的適度結合,助力中國經濟。
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如何切實幫助企業數字化轉型?
王冰峰:隨著芯片的創新、算力的不斷提升,5G等新技術的推進,云計算正在大規模地推廣,但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瓶頸,第一是安全,新技術如何更快、更安全地使用,更好地助力企業轉型;第二是網絡帶寬,網絡帶寬會制約云平臺的發展,這兩點解決后,企業數字化轉型會更快。
從企業而言,在新的環境下,企業需要加快適應能力,擁抱新技術。未來的世界是一個協作的世界,不同國家、不同行業的人只有共同協作才能完成復雜的工作,因此企業必須加強協作,才能形成合力,推動企業更快發展。
何寶宏:從行業觀察的角度來看,數字化轉型分為兩步,第一是技術,我們稱為信息化,不改變現有企業的組織架構、考核管理的方式,第二階段,數字化不僅僅是簡單的應用,而是需要改造組織管理的方式。目前,互聯網化不僅僅只是一種技術,而是一種思維,企業和社會的組織管理的思維方式和管理都需要變化。
賴能和:數字化轉型需要明確三點,第一,數字化轉型不是虛擬化,虛擬化是借助IT技術,而現在IT技術已經不僅僅是輔助,而可以成為新的模式,創新、管理模式,成為了創新的引擎,今天的云計算、數字化技術早已不同以往。第二,云計算是IT新技術的底層,包括AI、區塊鏈等。現在的云計算不僅僅是計算云平臺,而是涵蓋了運算平臺、管理平臺、軟件解決方案等的一體化管理平臺。第三,如何開展數字化轉型,實際上這是一個四維模式,第一個維度是基礎設施,第二個維度是資源,第三個維度是轉型,第四個維度是環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環境維度,因為包含了流程再造,我們目前已經就此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對于管線的監測維護全部實現了虛擬化、數字化,在一些非常復雜的地形區里,我們嘗試使用機器人、無人機進行勘探,目前,我們也在做大數據分析,采用人工智能的技術做分析。
李中浩:在軌道交通到數字化的轉型過程中,云計算大有可為。上云或者虛擬化,都是發展生產力,令企業獲得更多效益。上云之后,一切都是為數據服務,數據才是靈魂。本來獨立、分散的數據,可以通過云變成共享數據,在這個技術上進行大數據分析。作為軌交行業而言,最難的是生產過程的數據收集,對于軌交企業而言,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在于頂層設計,將管理系統、生產系統、便民服務系統集中在云上,結合生產流程的變革,可以產生大量有效數據。現在大家都在講大數據,實際上最關鍵的是采集有效數據,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軌交企業的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實際上都來自于有效數據的分析。
譚瑞忠:云計算實際上也是一個跨界問題,我們作為IT人,也需要跨界思維。云計算廠商需要幫助企業獲得真正的好處,幫助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進行改良,而不是盲目追求一些新鮮詞匯。云計算廠商需要幫助企業實現自動化,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和人力,另一方面,還需要通過云平臺的技術,通過數據采集、分析、建模,輔助企業進行智能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