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消息,在今天舉行的云棲大會·北京峰會上,阿里云總裁胡曉明闡述了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布局,并提出 “AI for Industries”(產業AI)的理念,認為人工智能的發展要去泡沫化,下一站將是“產業AI”。目前,阿里巴巴在城市、工業、零售、金融、汽車、家庭等多個場景推出ET大腦等“產業AI”方案,這些能力、產品和解決方案都通過阿里云服務于各行各業。
胡曉明認為,“現在人工智能領域有種浮躁的氛圍,有些企業靠AI講資本故事、炒作股價。人工智能不應僅僅是實驗室里的、PPT里的‘概念上的AI’,更是‘產業AI’,阿里巴巴對人工智能的三個判斷是:第一,必須要有場景驅動,我們在解決什么問題,為這個社會的成本降低了多少,效率提高了多少;第二,在人工智能背后是否是有足夠的數據來驅動AI能力的提升;第三是否是有足夠的計算能力,支撐我們的算法、深度學習可以發生。只有三個場景同時具備的前提下,人工智能才會有價值”。
胡曉明認為,“過去每一次產業革命,都是技術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從而引發經濟和社會變革,AI也不例外。未來AI要深入各行各業,去解決生活、生產和社會環境中遇到的棘手問題,這樣才能引領真正的產業革命。”胡曉明表示,“過去第三產業靠著互聯網發展起來了,人工智能是比互聯網更大的技術紅利,它也要深入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中,去定義和解決中國經濟最根本的問題。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產業AI,比國外有更大的空間。”
在今年天貓雙11上,人工智能已經滲透到各個環節,從機器智能推薦系統、客服機器人“阿里小蜜”、AI設計師“魯班”、機房運維機器人“天巡”,它們與人類一起完成各項任務,成為“史上最大規模的人機協同”。
在城市和工業場景上,則通過阿里云研發的超級人工智能ET大腦來解決人類無法解決的棘手問題。ET城市大腦將杭州試點區域通行時間減少15.3%,救護車自動抵達現場時間減少一半。ET工業大腦“走進”車間,突破了良品率提升、故障率預測等制造業核心難題,幫助協鑫光伏、中策橡膠、天合光能、盾安新能源等大型制造企業創造利潤數十億元。 其中在天合光能,阿里云ET工業大腦幫助其提升了電池片A品率達7%,是國內首個按效果付費的IT服務案例。
而在該次大會上,面向航空以及金融行業的ET航空大腦、ET金融大腦也相繼發布,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這些行業,能夠極大地提升該行業的服務水平。以首個落地首都機場的ET航空大腦為例,可以在50秒內刷新首都機場1700架次航班的停機位安排,廊橋停機位利用率提高10%,相當于每天有20,000名旅客不用再乘坐擺渡車。
ET金融大腦可輔助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實現對貸款、征信、保險等業務的智能決策與風控監管。在南京銀行,ET金融大腦使得54%的貸款申請者可免去人臉核驗和視頻核身,減少重復驗證打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