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企業正在探索使用容器技術。有一些組織特別是政府一直不愿意采取行動,等待著容器的標準化。現在他們可以結束等待了,Open Container Initiative(OCI)已經發布了容器運行時間和映像規范的1.0版本。
Docker是最受關注的容器,同時也有很多小的、但很重要的、各種容器規范之間的差別。為了讓容器更有序,Linux基金會創建了Open Container Project,也就是現在的Open Container Initiative。.
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通常,開源項目開放了舊的、標準流程,讓代碼決定標準,而不是先設定標準,然后寫入標準。說到容器規范,兩者都有一些。
無論是從Docker還是CoreOS的角度來看,開源容器代碼都已經是可行的了。讓這些細微的、但是重要的差別常規化則是需要時間的。
OCI執行總監Chris Aniszczyk在采訪中解釋說,開源標準這個過程需要一些時間,因為“樹立標準與構建一個開源項目是一種不同的協作。與任何技術開源項目一樣,企業以獨有的方式賺錢,總是會有一些不同的意見。”
不過他說,最終結果是“一套通用的、小的、開放的標準和規范,圍繞著容器技術變成現實,包含映像格式規范以及運行時間規范用于管理容器的生命周期。規范的開放性會帶來一系列真正共享的行業標準,減少互操作問題并加速創新。”
Docker的代碼是這些規范的基礎,并且對這個結果感到滿意。Docker負責人Michael Crosby表示:“我很高興看到過去幾年容器社區和容器維護人員的心血最終正式發布。從容器早期到OCI 1.0發布,很多早期的維護人員,以及很多OCI的貢獻者,多年來一直堅持這個項目,才能讓我們走到今天這一步。”
除了容器領導者Docker和CoreOS之外,Red Hat和華為是主要的貢獻者。富士通、微軟、Google、Oracle、思科和騰訊也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CoreOS首席技術官Brandon Phillips在博客中這樣寫道:“作為OCI Technical Oversight Board主席,我們感謝開源社區所做的工作才能實現這一里程碑。用戶可以期待OCI繼續幫助互操作性和可插拔工具市場的成長,讓他們對容器技術繼續發展下去抱有信心。”
最后這一部分很重要。雖然大多數公司都已經轉向容器,但也有一些沒有。Aniszczyk表示,特別是政府機構一直對遷移到容器很擔心。隨著容器技術的標準化落地,他認為圍繞著容器的疑問將逐漸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