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遠離華為,三大運營商公有云突圍之路

責任編輯:editor007

作者:李秀琴

2017-06-16 20:54:12

摘自:雷鋒網

筆者認為三大運營商對于其在云計算領域的戰略定位要有清醒的認知,才能幫助其依靠競合策略從公有云市場的混戰中突圍。隨著華為在2017年3月高調宣布要進入公有云市場,雙方的合作前景頓時被蒙上陰影。

在由《互聯網周刊》和eNET研究院推出的《2016年度公有云提供商TOP50》排行榜中,排名前十位的玩家基本上涵蓋了國內公有云市場的四大陣營:以阿里、騰訊和百度為代表的互聯網陣營,以華為為代表的IT基礎設施廠商陣營,與微軟結盟在華運營Windows Azure的世紀互聯所代表的國際巨頭陣營,和包括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在內的運營商陣營。

遠離華為,三大運營商公有云突圍之路

根據國際市場研究機構IDC公布的“2016年度中國公有云市場統計數據”,阿里云的市場份額是40.67%,幾乎占據公有云市場的半壁江山,緊隨其后的中國電信“天翼云”、騰訊云、金山云均只有個位數的市場份額。阿里云暫時的一家獨大帶給市場一個強烈信號,“勝者全贏”的互聯網經濟規律同樣適用于云計算市場,在先發企業形成規模優勢之后,留給后來者的市場空間將越來越窄。

因此,國內公有云市場的競爭將更為激烈,各路勢力膠著的玩家不可避免地要展開混戰,以求在阿里之外的第二陣營中站穩腳跟,而這其中三大運營商的表現格外引人關注,特別是在美國通信運營商巨頭AT&T和Verizon相繼退出云業務領域的背景之下。

繼去年4月關停其公有云服務之后,美國第一大無線運營商Verizon在5月2日宣布將其企業云和托管服務的業務出售給IBM公司,業界認為這標志著Verizon徹底退出了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場。短短兩天之后,美國第二大無線運營商AT&T宣布將其內部數據庫遷移到Oracle的IaaS和PaaS云平臺上,這也是繼2015年底將其應用程序(Managed Applications)和托管服務(Managed Hosting Service)轉移至IBM云端服務器之后,AT&T所作出的向外采購云服務而非自建云平臺的又一舉措。

Verizon和AT&T在云業務市場上采取收縮戰略,對外宣稱是為了更專注于核心優勢業務,其實還是為美國云計算市場的競爭形勢所迫。經過近10年時間的擴張,美國的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場已經形成了亞馬遜、微軟、IBM和 谷歌這四大互聯網及IT巨頭相互爭霸的局面,當年通過在IDC數據中心上投入重金而殺入戰團的Verizon和AT&T最終因為IT技術實力落后于對手而敗走麥城,從某種程度上已經宣告傳統通信運營商并不能適應云計算技術和云業務市場的競爭,體面退出貌似已成大勢所趨。

Verizon和AT&T的痼疾,同樣出現在國內三大運營商身上。通信行業是全球標準化體系最為完善的行業,通信運營商已經習慣了與通信設備廠商在各種標準化組織框架下先制定技術標準再采購合格產品、先按標準測試再入網建設乃至運營維護的傳統運營模式,進入云計算這一新領域后對于IT和互聯網的技術創新和演進迭代從使用習慣到管理流程上均不適應,并且其人才積累多集中于通信領域而造成的IT人才斷檔也嚴重制約著其云計算技術的開發實力和應用能力。

此外,與通信行業運營商之間的同質化競爭不同,云計算融合了IT、通信、互聯網市場后形成了規模更大、范圍更廣的新競爭市場,產業鏈各個環節都向下游集中,原本在各自領域領先的公司直接展開競爭,對于包括通信運營商在內的所有參與者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戰。三大運營商在云計算領域的競爭對手既有以創新為引導的互聯網企業,也有技術實力雄厚的IT廠家,還有在金融、電力等垂直行業形成壟斷規模的大型國企,甚至連其網絡設備和解決方案的供應商華為也搖身一變成了需要廝殺的對手,用陷入重圍來形容三大運營商在云業務市場上的處境并不為過。

因此,筆者認為三大運營商對于其在云計算領域的戰略定位要有清醒的認知,才能幫助其依靠競合策略從公有云市場的混戰中突圍。

(一)運營商云計算的戰略定位

雖然業界對于云計算的定義有多種說法,但其本源就是亞馬遜等互聯網企業不想在IT建設上多花錢,于是自己動手另起爐灶搞出云計算技術來擺脫傳統IT廠商的控制,以達到降低IT成本投入的目的,通信運營商也由此搭上便車成為云計算技術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IT支撐系統是三大運營商的中樞,僅以中國移動為例(見下圖)。其每年投資在IT資源、數據平臺等IT支撐系統上的錢就將近百億,可見三大運營商是不折不扣的IT消費大戶,同時其也深受傳統IT廠商硬件綁定、軟件定制等銷售模式之苦。因此利用云計算技術,進行IT資源整合和虛擬化,建立統一的業務系統IT支撐平臺,逐步構建運營商企業內部私有云應當是三大運營商在云計算領域最為主要的戰略方向。

遠離華為,三大運營商公有云突圍之路

但是,由于三大運營商負責IT支撐能力建設的信息化部或業務支撐部,在公司內部屬于花錢的部門,其受關注的程度要低于向外開展業務能直接為公司帶來收入的政企客戶部門,因此政企客戶部門推動公司參與公有云服務市場競爭的聲音蓋過了內部IT私有云建設的需求。

然而,與運營商在IT私有云建設上所能帶來的效率提升和成本節省的效果相比,目前國內公有云全年150億的市場規模只能是小巫見大巫,以率先對外公布云服務收入的中國電信為例,其在2016年的云服務收入只有區區15億,可以參照的是其同期以基礎設施IDC托管和帶寬銷售為主的收入已接近160億元人民幣。

所以,三大運營商不能本末倒置,過度抬高公有云的戰略地位而輕視內部IT基礎設施的私有云建設。筆者建議在戰略定位上,三大運營商更需要明確云計算是基于互聯網的IT業務,要以優化內部的IT支撐資源為主,首先著力利用云計算技術提高業務支撐的靈活性和低成本,以適應公司網絡業務發展和數字化運營的轉型需求,其次才考慮如何對外提供公有云服務。

(二)運營商公有云的競合策略

國內三大運營商的公有云業務主要針對TO B開展,屬于集團客戶市場,這一市場在運營商業務收入版圖中占比很小,而公有云業務也僅僅是集團客戶部門面向TO B客戶所提供的眾多服務中的一個單項,在現階段屬于“邊緣業務”。因此,與將公有云作為重要業務方向并傾全公司之力進行戰略投入的互聯網企業和IT廠商相比,三大運營商參與公有云市場競爭更帶有玩票性質和試探意味,并且其競爭的重點也更集中于三大運營商彼此之間“你做我也做”式的內斗,是TO C市場上的競爭在TO B市場上延伸。

所以,筆者認為在傳統的纏斗模式之下,能否依靠合縱連橫的競合策略,與其他陣營的玩家結成同盟,通過強強聯合的跨界合作來尋求利益最大化并壓制同業對手,將成為三大運營商突圍公有云的最佳選擇。

在市場實踐中,三大運營商為了提升競爭實力也對陣營之外的力量秉持開放態度,希望把平臺級、應用級和服務級的合作伙伴聚集一起,形成較為緊密的生態聯盟,這其中最引入矚目的就是中國電信與華為的合作和中國聯通與阿里巴巴的合作。

1.不可靠的方案供應商

中國電信和華為的合作原本是運營商與方案供應商共同打造公有云服務的合作典范,雙方在2015年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并在2016年聯合推出了天翼云3.0產品及服務。根據國際市場研究機構IDC公布的“2016年度中國公有云市場統計數據”,中國電信以8.5%的市場份額搶到了國內公有云排名第二的位置,領先了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一大步。

但是,隨著華為在2017年3月高調宣布要進入公有云市場,雙方的合作前景頓時被蒙上陰影。

自華為以云解決方案供應商的身份進入云計算領域以來,一直以使能運營商數字化轉型為口號,推廣其一體化的云解決方案,并陸續為德國電信、西班牙電信和中國電信等主流運營商所接受,按照華為負責技術方案,運營商負責運營的模式在公有云領域進行戰略合作,這在當時一度被稱為“公有云的第三條路線”。華為的領導層也在多個場合表示華為在公用云市場采取優先與電信運營商合作的模式,以公有云服務使能者的角色協助電信運營商實現業務轉型。

但短短數月風向突變,華為輪值CEO在其中國生態伙伴大會上,高調宣布“從2017年開始,華為將以公有云服務為基礎,強力投資打造開放的公有云平臺”。隨之,其新近設立的Cloud BU總裁鄭葉來進一步對此做出闡釋:“華為過去30年的商業模式是P&S,提供Product和Solution,未來我們要成為Service Provider(服務提供商)”,這說明華為已經下定決心并采取行動,從運營商云服務使能者的角色徹底轉化為公有云市場上的直接競爭對手。

由于政策原因,華為的公有云服務還只能在國內市場開展,因此中國電信首當其沖受到沖擊:在短兵相接的公有云競爭中,依靠華為技術、采購華為產品搭建而成的天翼云在技術和成本上能PK過華為云嗎?而且如果不及時與華為松綁,中國電信今后還將被迫依靠競爭對手對其云平臺進行業務開發和技術升級,因此天翼云3.0的后續發展實在令人擔憂。

正如網上所流傳的,華為進入哪個市場,哪個市場就將很快變成焦土,在云服務領域,首先要燒起來的就是政務云市場。隨著《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的發布,政務云建設成為近期市場競爭的焦點,三大運營商憑借市場影響力和網絡優勢將政務云視為其勢在必得的市場,并不惜在某些招標項目中以激進的價格強行切入市場,以圖站穩腳跟之后謀求長期回報。

但華為的角色轉變卻使得這一市場陡然生變。進入2017年以來,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密集拜訪各地政府,先后見了貴州、江蘇、四川、陜西、山西、廣東、浙江和湖北等多位省委書記和省長,且每到一處均與當地政府達成關于云計算、大數據和智慧城市的相關戰略合作,風頭之盛已遠超通信運營商陣營。

最近,在部分省份的政務云招標中,華為與運營商同臺競標的場景已經出現,某運營商的內部人士對此的形象評價是:養了多年的狼終于向金主露出了牙齒。

2.優勢互補的互聯網企業

通信運營商與互聯網企業之間以往過于強調競爭關系,OTT和管道化等話題營造出兩個陣營之間的緊張氣氛;但隨著通信運營商進入4G時代,數據業務成為收入主流之后,運營商逐漸認識到,行業的變革源自于技術進步和業務創新,與其在封閉中掙扎不如通過跨界合作實現共贏。中國移動CEO李躍就在近期舉行的2017年度股東大會上明確表示互聯網企業發展可帶動流量增長,相信加強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能夠改善客戶體驗及保持流量穩定增長。

因此三大運營商紛紛與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開展各種業務合作的同時,也希望能夠跳出通信圈來以ICT的視野推動組織轉型,并且通過和互聯網企業的合作,通信運營商也能夠借助外力的推動來對其組織架構和運營理念實現倒逼式的更新,以更好地適應行業變革和業務轉型。

處在混改停牌期的中國聯通就在5.17電信日宣布,和阿里巴巴聯盟推出混合云解決方案。根據聯通官網披露,目前雙方工作將分階段展開,首先雙方資源池通過專線互聯,將聯通沃云與阿里云組成混合云,實現彼此用戶均可達,以此發揮出雙方最大空間的優勢互補,真正地幫助企業實現1+1>2業務能力提升。

此前,聯通沃云和阿里云的市場定位相對清晰,阿里云主要面對的是互聯網電商客戶以及一些行業企業,中國聯通的主要大客戶則是政府和國企,此番聯手,雙方將在混合云市場形成合力,按照聯通官網的說法,“一個由聯通沃云和阿里云共贏的云生態已經形成,各行各業將會享受這次合作的成果”。

所以,相對于華為和中國電信一方采購對方的技術和設備,而另一方卻用同樣的技術和設備在市場上與買方展開競爭不同,阿里巴巴和中國聯通是以云空間互通、云能力互補、云市場共贏為目的結成的聯盟,雙方也有意愿將此打造成業界成功合作的范例。

公有云市場上這一反一正的兩個合作先例,相信也會影響到中國移動的競合選擇:前有電信聯通先行起飛,后有華為咄咄逼人,移動實力雖強但在公有云市場上單打獨斗恐怕還是難免恓惶,尤其在市場上不斷爆出騰訊與甲骨文合作、萬達與IBM結盟等消息的競合氛圍之下。

結語:

所以,三大運營商的公有云混戰給2017年留下兩個懸念,其一,中國移動在公有云市場上將向誰伸出結盟合作的橄欖枝:是急于搶奪公有云市場領先位置的互聯網企業?還是迄需擴大國內落地規模的海外巨頭?其二,中國電信與華為的合作,在彼此已成競爭對手的背景之下將如何繼續:是雙方劃定各自勢力范圍明確互不侵犯?還是中國電信脫離華為投向互聯網企業的懷抱?

相信市場將會很快給出最終的答案。

鏈接已復制,快去分享吧

企業網版權所有?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奈曼旗| 岚皋县| 晋中市| 山阳县| 寿宁县| 旺苍县| 体育| 绥化市| 屏南县| 四平市| 尚义县| 六枝特区| 肇庆市| 富阳市| 商洛市| 宝应县| 柳林县| 安乡县| 砀山县| 巴中市| 天气| 黄石市| 保康县| 仁怀市| 商洛市| 宁蒗| 麻阳| 天峻县| 德昌县| 兴文县| 义马市| 长泰县| 娱乐| 当雄县| 政和县| 麟游县| 赣州市| 日土县| 施甸县| 鄱阳县| 临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