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亞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申元慶
上有亞馬遜AWS在國際的圍剿,下有阿里云、騰訊云在國內的虎視鷹瞵。多年來,Microsoft Azure(微軟智能云)經歷著國內外的強勢挑戰。
近日,這家很少發聲的洋企業突然宣布,在未來12個月要將云計算在國內規模翻一倍。
在玩家眾多的中國公有云市場中,這個洋品牌如何“虎口奪食”成了關注的焦點,中國企業為何要棄“國貨”而選“洋貨”……這一切,微軟亞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微軟中國云計算與企業事業部總經理申元慶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翻倍的不是機房而是體量
根據微軟官方的數據,作為首個正式實現在華商用的國際公有云服務,其在中國已推出了60余項云服務,來自8萬家的企業用戶在使用Azure云服務。
而在微軟看來,這一切還遠遠不夠。
申元慶告訴新浪科技,在過去3年,其規模擴展已達到一倍,而在未來兩到三年中,增長依舊會翻倍,而且每年翻一倍。實際上,翻倍并不是在原址擴建機房的問題,而是把整個云計算規模的體量增長一倍,這也是未來一年要做的工作。
在今年3月19日,同樣為國際廠商的IBM與萬達集團“牽手”,這意味著中國企業可以獲得IBM云基礎架構等服務。業內分析,“洋企業”IBM進入后,在未來肯定要與微軟搶占中國市場的份額。
但申元慶對此并不擔心。他認為,微軟智能云雖然面臨眾多挑戰,但基本上每年都在三位數增長,這些成績可能會讓未落地的云廠商有壓力,同樣存在借鑒微軟運營模式的可能。
公有云市場如戰國年代各有特色
毫無疑問,中國云市場的未來潛力是巨大的。
不久前,工信部發布了《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提出2019年中國云計算產業規模將達到4300億元。這也使得國內玩家紛紛入局瓜分“蛋糕”。對于中國云市場的未來,申元慶也有著自己的看法。
從云計算市場的體量分析,全球范圍內美國排首位,中國緊隨其后,足見云市場的巨大空間。從云市場的接受程度來看,目前國內有很好的創業份額,接受程度很高。
但公有云市場的“廝殺”也是不爭的事實。申元慶將這個市場比喻為戰國時代,每家均有自己的特色,但作為全球排名前三的Azure,顯然有著技術上的優勢。申元慶說,微軟在華有著20多年的歷史,而智能云也是少數可同時在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方面提供完善解決方案的服務商。
數據必須留在中國但會有兩套環境
近些年,中國公有云出海成了潮流,各個玩家紛紛布局海外市場。同樣,中國客戶遷去海外發展時,也可使用微軟云服務。
但問題隨踵而至,根據中國政府的監管要求,數據必須保留在中國大陸。那么微軟智能云是否涉及到違規?申元慶解釋稱,目前微軟智能云在全球覆蓋38個不同區域,每個區域的運營都會符合當地的相關政策和法規。從國內的情況看,Azure會確保全部數據留在中國國內,但同時也會在海外的Azure上進行部署。
這就意味著,如果國內一家企業要利用Azure拓展海外市場,那么會出現兩套生產環境,一套部署在國內Azure上,另一套部署在國外,這也與我國的法律法規相符。
不會因中國價格戰而提供劣質服務器
不久前,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在2017年綠公司年會時提到,在未來30年,如果有公司不用互聯網發展業務,就如同在數十年前不用水電一樣可怕。這里的互聯網發展業務即涉及到云服務。
實際上,在微軟給出的報告中,目前全球有86%的企業歡迎數字化轉型,另有14%的企業對上云仍屬于徘徊狀態。
對于未上云的企業,申元慶認為要從兩個角度分析:首先,有些企業在可預見的未來中,暫時還未碰到太多商業方面的競爭和挑戰,還處在相對保守的階段。其次,有些企業的決策者還沒有必須顛覆自己的危機感。
此外,目前國內一些服務商正在打價格戰,申元慶稱,目前絕大部分價格戰都在淺水區,因為在IaaS層方面技術含量相對低,“很多公司的IT部門申請買服務器,但老板都不批,選擇云計算但預算又少,所以只能比價格”。實際上,價格戰的根本拼的是價格和價值,“微軟不會因為進入中國后為了拉低價格,就提供很差的服務器”,申元慶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