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邱洋,品高云(BingoCloud)的產品總監,國內首個商用云操作系統BingoCloudOS 云操作系統由他的團隊創建,從2008年開始,他見證了品高云從零到現在的過程。現在是品高云的第七個年頭,他筆下的“品高云七年”是怎樣的?
上周給大家分享了《第一部:云計算10年從概念與技術到業務與場景》(點擊閱讀),今天為大家帶來第二部,或許之后還有第三部、第N部……誰知道呢?
邱洋 品高云產品總監
第二部
品高云的發展歷程與定位
01 公司簡介(成立13年、CMMI5、云大規模商用)
廣州市品高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已經13年了(成立于2003年),目前全國員工總數超過600人,其中90%以上是技術人員。公司的核心業務是云計算產品研發,大型行業客戶的應用系統建設與企業IT顧問服務。客戶中擁有眾多世界500強企業,包括:騰訊、中車、招商局、中國移動、南方航空、中國石油、一汽大眾等。品高公司通過了軟件能力成熟度最高的CMMI5級認證和企業信息安全管理ISO27001認證。
截止2016年9月,品高公司的云計算產品BingoCloud(以下簡稱品高云)已經被全國15個省/直轄市的超過150家大中型企業在生產環境使用,包括行業龍頭:騰訊、中車、國藥、招商局、招商銀行等客戶使用品高云作為其業務的主要支撐云平臺。目前已經累計在客戶的數據中心部署超過2萬臺物理服務器。最長的客戶的累計使用時間已經超過43000小時(5年)。
(品高云客戶版圖)
品高云(BingoCloud)的定位是一個企業級的、具備IaaS+能力的云操作系統,它的目標是成為企業云計算戰略的引擎,而這個產品的研發竟源于一個偶然的項目需求。
02 云源于大型企業的剛需
在2008年前后,品高正負責國內某航空公司的電子客票系統建設,這個項目屬于民航系統的第一個電子客票系統。此項目成功上線后,為了進一步擴大電子票的銷售范圍,預計拓展海外業務,這時面臨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國外航空法要求,電子票的銷售數據必須在本國,而這就涉及到要將系統部署到國外,而第一步是在國外建設或租用數據中心。而這則需要很長的談判和考察周期,一定程度上響了海外電子票的布局計劃。
而在此時大洋彼岸的互聯網公司Amazon正式在它的AWS云平臺中推出了云主機服務(EC2),并且配套提供了云硬盤(EBS)和彈性IP(EIP)等基礎設施服務。用戶只需要壓一張信用卡給Amazon,然后就跟電子買書一樣,在web上點擊兩下就可以在幾分鐘內快速獲取到大量立即可用的基礎設施資源,這種模式在當時看來太超前了,以至于客戶雖然“十分想要”,但礙于安全和審計的需求不得不另選它法。
但品高云認識到,這種“與平臺”而不是“與人”要資源和服務的模式,將為企業IT帶來無限便捷性與生產力,并最終將企業的工業化推向更高的水平,而就是在這一年品高公司決定自己研發一套面向企業的云平臺——品高云。
03 吃自己的狗食dog food(2010,V1.0)
經過近2年的研發和測試,品高云的第一個商用版本V1.0在2010年2月2日拿到著作權,是國內首個(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可查到)擁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基礎架構云產品。
在研發期間品高云的定位就是企業級,而企業級的重要考量點就是穩定、可靠。因此,除了在底層采用多活的三層控制架構外,開發語言也選擇了更適合高并發控制的ERLang(巧合的是同期一個開源的云軟件eucalyptus也是這種架構,但開發語言是Java和C)。
品高云的調度控制架構
另一方面,為了驗證產品的質量、穩定性符合預期,品高公司把自己作為第一個云客戶,邊實踐邊研發。因為在2008、2009年品高公司的行業軟件研發業務迎來了爆炸式增長,諸如:中國移動的ERP類項目、一汽大眾的國產化類項目、中石油的OA類項目、中國再保險公司的郵件系統項目等等,每年有近200多個軟件項目在并行開發。密集的軟件項目需要大量的開發測試服務器,而這對品高公司自己的IT資源管理水平和交付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品高云1.0中,功能研發重點在控制器的高可用(物理機宕機不影響業務運轉)、高效的服務器調度(用輪詢、貪婪、集中化、利舊等模式使用服務器)、實現基礎云服務(包括云主機EC2、云硬盤EBS和彈性IP等)、實現云主機的配套高級服務(包括:負載均衡ELB,應用自動化部署服務)。
04 生產業務的支撐(2011,V2.0)
2011年云計算在中國還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階段,越來越多的人希望了解云計算到底是怎么落地的,品高公司攜最新推出的品高云V2.0首次亮相中國云計算大會,是當時唯一一個允許人們現場體驗的云產品,這在現場引起了轟動,展位可以用“人山人海”來形容。并且得到了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的高度肯定,指出“國內這么多云計算公司,你們是真正在IaaS上做出成績的”。
2011年中國云計算大會品高云展臺
也正是借著中國云計算大會的平臺,品高云被更多企業客戶所了解,包括廣州政府、海南航空、澳洲電信等一批企業客戶開始嘗試使用品高云,而品高在這一年也把公司的郵件、SVN、OA、門戶、財務等生產系統遷移入云中,嘗試在7*24的業務壓力下考驗云的能力。同時,通過這一過程切實掌握了應用向云遷移的方法論和規范,為日后協助客戶的應用云化奠定了良好基礎。品高云也在這一年被Intel推選為全球推薦架構。
在品高云2.0中為了應對運維人員對業務實時監控的需要,加入了云監控系統CloudWatch(針對云資源的運行、變化的實時監控系統,并支持觸發聯動報警)、彈性伸縮AS(當虛擬機集群負載能力不足時,自動增加虛擬機數量),也是業內第一個支持彈性能力的私有云產品。
05 公有云(2012,V3.0)
雖然品高云當初的定位是企業云操作系統,但是在當初設計路線圖的時候,為了更好的借助產業鏈的力量,除了架構和代碼是自己編寫外,云平臺各項服務的API選擇了兼容AWS的相應標準。這使得品高云天生具備公有云的運營基因,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品高云在2012年跟世紀互聯與中國電信合作,共同運營的位于西部電信的天翼云,這也是中國電信首個對外公開運營的IaaS公有云項目,雖然后來由于世紀互聯戰略轉型退出了,但是此后3年多的無故障運營,充分的驗證了品高云在支撐大規模公有云方面的能力。
基于品高云的中國電信西部信息中心天翼云
在品高云3.0中,主要推出了應對公有云運營的BOSS平臺(針對服務的計費、定價以及CRM、ITIL等組件),業內首個私有云RDS功能(代替DBA在云中自動部署、備份、運維關系數據庫系統),除此之外,為了應對在公有云運營過程中的vm數量逐漸增多所突顯的集中式存儲的帶寬短板,品高云推出了分布式存儲系統BingoFS,并且通過本地I/O優先的策略提升vm的I/O效率。此舉極大的降低了運營成本,增加了產品收益。
06 大數據與科研(2013,V4.0)
2013年一個新熱詞誕生—大數據,一時間各行各業都希望借助大數據來做點什么,而擁有大數據的往往是科研機構和高校,而對他們來說進行大數據分析,還要掌握和運維另一個叫做Hadoop的開源產品以及一套新的集群,為了降低客戶的上手成本和實現對現有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品高云4.0中,主要推出了大數據服務EMR(在客戶現有集群中自動部署、擴容和回收hadoop集群的云服務),支持了容器技術(為了避免vm機制帶來的性能損耗,用LXC來運行hadoop環境),推出了NFV功能(云中的防火墻、云中的路由器)。
英特爾的全球云計算參考架構列表
這一年,品高公司收獲了業內最大私有云案例——騰訊公司的企業IT云。也是和騰訊一起,品高云成功驗證了單集群500臺物理機的規模(是VMware的15倍),后來又成功將這數字提升至1024(是VMware的32倍),將私有云的健壯性和擴展性推進到一個新高度。
另一方面,品高云的客戶部署規模突破了3000臺物理機,包括廣州地鐵、北京渲染平臺、惠州政務云、中山政務云、中山大學、廣州大學等一批典型的行業客戶開始使用云平臺,這時品高開始考慮云計算該如何針對行業客戶的特殊性,提供更加“專業”的服務能力,也是在這一年品高云推出了:HPC集群服務(獲得了ICR認證)、3D渲染服務,并成功的應用在天河一號先導項目,科大訊飛,中山大學、廣州大學等科研與教育客戶中。
07 集團云(2014,V5.0)
2014年,業內開始暢談混合云,而對這一需求最為迫切的往往是大型集團企業,它們擁有自己的固有資產,同時又希望拓展基于互聯網的業務。于是在品高云5.0中推出了混合云管理能力(同時管理多個私有云和基于品高云的公有云)、計算存儲一體化架構(將虛擬機和分布式存儲部署在一臺物理機中,現在普遍理解為超融合架構)、全新的自助服務平臺(通過服務目錄、服務計量、流程等將集群企業IT能力顯性化),并成功在國藥集團、招商銀行、廣州地鐵等客戶中得到應用。
某銀行客戶的云服務目錄
這一年,品高云客戶裝機量突破5000臺物理機,同時為了滿足企業對IT云化另外兩個方面—移動信息化和大數據管理的綜合性戰略需求,品高云正式推出了企業級PaaS平臺BingoLink(企業移動信息化平臺MEAP)和BingoInsight(企業一站式大數據平臺),原來的IaaS+產品命名為BingoCloudOS(企業云操作系統)。
BingoLink:可以幫助企業完成傳統業務向移動化的遷移,與單純的MEAP平臺不同,除了提供應用開發、整合接入、應用管理、安全保障等能力外,還自帶開箱即用的社交組件(如通訊錄、網盤、自定義流程等)。
BingoInsight:更是在原有IaaS+所提供的大數據處理能力(提供hadoop、hbase、Spark、R語言等集群交付)的基礎上,增添加了大數據開放能力(提供數據目錄、數據權限、數據接口的統一管理)和可視化大數據分析平臺(提供儀表盤、報表、數據地圖、自助分析等多種分析工具,幫助客戶快速交付數據價值),實現企業大數據的一站式管理。
品高云產品覆蓋企業IT云化的多方面
08 企業云演進策略(2015,V6.0)
這一年品高云已經在12個行業、超過100家大中型客戶中落地,并且作為它們的全業務支撐平臺。我們開始進一步思考【企業級的IaaS+云操作系統】應該具備哪些特質?尤其通過對騰訊、招行、國藥、中車等一系列行業標桿客戶的成長訪談和對IT業內趨勢的分析的判斷,總結了三個重點訴求并推出了品高云6.0:
【資源更匹配業務】:意味著客戶云資源池中的基礎設施,能夠自動感知用戶要部署業務的需要,如高性能、高I/O、特殊硬件等,并自動交付相應能力。為此品高云在原有8種資源全局調度策略外,新增了調度標簽功能(通過為硬件打業務標簽,用戶部署應用時云可以交付提供相匹配的硬件資源)、支持HPC場景的硬件(包括:GPU、PHI、IB網絡等)、支持了為不同場景設計的更多存儲系統(包括ceph、lustre)。
并且為了支持超大規模云集群的公有云、行業云場景,品高推出了企業級SDN模塊:包括擁有核心專利和高可用的SDN控制器、兼容openflow和企業原有vlan架構、網絡功能(NFV)可以動態擴展(自帶虛擬交換機、虛擬防火墻、虛擬路由器、虛擬子網、虛擬網關等10余項全新NFV功能)。與世面常見SDN架構不同的時,品高SDN不需要用戶采購專門硬件即可實現。而且在這一架構下,品高云的單集群服務器規模未來有望突破5k臺。
【更個性的云服務】:由于客戶的特質(規模、行業、IT發展階段)的不同,可能意味著云平臺的原生服務不能夠完全滿足客戶的需要,因此私有云不應該跟公有云一樣,采用僵化的功能形式,讓用戶去適應產品。而是更積極的采用靈活的架構,能夠為用戶的特質量身定做更加個性化的云服務功能。為此品高推出了云服務創造功能(通過資源編排+應用自動化部署方式交付各類企業所需的個性化云服務)并在業內的私有云中第一次實現不用編程的方式上架新服務的模式,以及推出了可自定義指標的云監控增強版(允許用戶針對主機、網絡、應用等對象通過shell方式編寫查詢腳本,云平臺自動生成匯總的監控信息,支持報警和觸發彈性)。
【可演進的云顧問】:云計算的戰略如同企業的IT戰略一樣,不是買一個軟件,做一個項目就可以達到的,因此每個企業都需要一個經過驗證的可演進的路線圖(roadmap)。品高憑借大規模的商用案例和行業標桿的實施經驗,將云計算的實施劃分為:云基礎建設(數據中心集約化 )、云服務能力構建(管理重點從資源到應用)、云運維體系完善(原有IT流程&服務轉型升級)、混合云與服務能力輸出(IT成為利潤中心)這4個階段,幫助客戶逐步實施。甚至與標桿客戶一起聯合推出了《企業云計算演進策略與實踐報告》,共更多的企業CIO參考。
企業云計算演進關鍵階段
另一方面,由于品高云提前布局企業移動信息化市場,通過BingoLink(一個社交化的MEAP平臺)和各種底層的IaaS+云能力的組合方案,在對此有迫切需求的公安行業取得了突破進展,分別支撐了深圳、廣東地區移動警務平臺。在粵警民通項目上線的前三個月的時間內,就接入了 123項 業務 ,其中省級業務46項,地市業務77項,接入地市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梅州、順德、東莞、中山等。全面為當地市民提供業務的查詢、預約、預辦理、互動能力。根據平臺后臺數據顯示, 平臺實際用戶數已達215萬,平臺在線用戶達6萬以上。至此充分證明了品高云在支持規模并發訪問和移動互聯網業務方面的能力。
09 總結
2016年是品高云正式發布的第7個年頭(很快7.0就要到來),品高云平臺也從最早的開發測試到生產系統支撐、從企業傳統應用到互聯網業務支撐、從小規模私有云到大規模的公有云、從提供通用類功能到行業特性功能、客戶從自己到行業標桿、部署的物理機從第1臺到超過20000臺。
一路走來我們越來越發現,對于客戶來說,沒有最好的云產品,只有最合適自己的產品。拋開客戶的實際需求談云產品的功能和特性只能為用戶徒增煩惱,因此當企業的CIO在選擇一個云計算合作伙伴(而絕非單純選擇技術)時,建議從如下幾個維度多考慮下,以便更快實現企業心目中的云計算戰略。
● 標準化程度:技術是否被客戶和其他廠商同時支持?廠商自身的標準化成熟程度如何?
● 包容性:為了避免鎖定,產品是否兼容更多的基礎技術供用戶選擇,而不要盲目相信所謂最佳實踐?
● 客戶的認可度:應該考量產品在更多場景化下的驗證,觀察用戶尤以及行業標桿用戶的認可度,而不是站在廠商所謂的趨勢角度。
● 可維護性:不要單純看中一次性投資,更要觀察隱性成本。
● 中立性:看到廠商真正賺錢的部分,而不是它鼓吹的部分。
● 代碼控能力:看中廠商對代碼和產品核心發展方向的控制度,而不是代碼本身
推薦CIO選擇云計算合作伙伴的考量點
-第二部完-
“品高云七年”系列第一、二部已經完結,第三部還會遠嗎?
點擊回顧第一部:
《品高云七年 | 第一部:云計算10年從概念與技術到業務與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