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消息,在今日舉辦的聯想Tech World大會上,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中國區總裁童夫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聯想是唯數不多國際化成功的中國公司,是中國企業走向海外教科書般的存在,任何企業出去碰到的問題,聯想都碰到過,這樣一個經驗教訓對中國的企業是一個非常寶貴的財富。
何謂“國際化成功”,童夫堯認為國際化成功的標志不是把生意做到國外這么簡單,而是有幾個指標。童夫堯以聯想為例解釋到:第一,是我們聯想的員工6萬8千名,可能一半以上都是老外;第二,我們在本地化發展,用當地的員工;第三,研發體系是不是覆蓋了全球?我們在北京、日本、美國三地的研發中心;第四,我們70%的營業額來自中國以外。
談及聯想的業務架構調整和未來的規劃,童夫堯認為聯想已經不是一家傳統的PC公司了,而是PC+云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童夫堯表示:“聯想自己有自己的云平臺,我們的大數據的處理能力是9個PB,僅次于BAT,那就意味著我們有大量的數據和客戶信息是放在云端進行處理的,同時再通過這些數據重新精準定位,滿足客戶各種類型的需求。”
童夫堯表示,聯想未來的戰略布局是PC轉型到PC+云服務,同時手機等智能終端業務和企業級業務、DCG業務也將是重點。以下為群訪現場實錄:
問:你好,有一個問題是有關聯想企業級業務的表現的,前段時間聯想剛剛發布了財報,可以說企業級這塊的業績是非常喜人的,但是放眼整個全球的企業級市場來看,整個市場也處于一種比較混亂的狀態,尤其是很多巨頭們在進行一系列的調整,來應對企業級市場的亂象,我想請問您是怎么看聯想未來企業級市場保持增長的勢頭的,尤其是外界非常亂糟糟的局勢的?
童夫堯:特別高興,首先今天歡迎大家來到舊金山,來參加這個活動。前段時間我們內部也在交流討論怎么看待當今企業級業務的市場。聯想并購了System x業務之后,我們去年基本上在進行業務的整合,當然這個整合包括前端銷售、營銷等等的,也包括后端的供應鏈、生產,尤其是IT、BT系統的整合,其實花了相當多的時間。
在過去的一年里,中國區是最早開始進行兩個團隊整合,并且最先結束整合的團隊,所以您會看到中國區的業績在整合之后是一路在高速增長的。我們的市場份額,不管是營業額,還是出貨量,都在中國區排名第一。全球最大的服務器市場一個是中國,另外一個更大的是美國,美國可能占到全球服務器市場的40%,其他包括還有歐洲、拉丁美洲和亞太。同時,我們其他區域團隊的整合都接近尾聲,今后會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客戶面前,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并購完之后的整合。
第二,我們在前幾個月成立了DCG集團,其實這個信息我個人認為是相當重要的。為什么不叫企業級業務集團,或者為什么不叫服務級集團,而叫DCG數據中心集團?也就是說我整合完之后,聯想給客戶提供的,我們將在數據中心、云,包括網絡設備等等這一系列相對完整的IT基礎架構方面會做比較大的動作。因此,現在就中國區來說,我們在推動硬件銷售的同時,我們將會比較多地經歷研發,包括營銷推廣會放在云,放在大數據領域等等的方面,進行進一步的策劃。
第三,競爭非常激烈。咱們先不談美國,就談中國,我認為中國企業級行業的競爭對手可能比其他任何國家的都要復雜,有國外的競爭對手,有國內的競爭對手,還有所謂以后的本地化、中國制造等等這些潛在的競爭對手,都給整個行業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挑戰,所以我覺得可能中國的競爭情況應該是更加激烈的,所以,我們對團隊,對研發,對產品,對解決方案的要求也可能會更加豐富多彩,所以我覺得這塊業務從長遠來看,我們還是非常有信心,能夠讓它成為聯想繼PC業務之后一個非常重要的業務板塊。
問:你好,聯想一直在不遺余力的進行著國際化,我想問一下在國際化方面聯想有什么新的動作或者是規劃?
答:我不知道你指的新的動作具體是指什么。我不能說聯想是中國第一家,但是目前來說是唯數不多國際化成功的中國公司。我認為國際化成功的標志不是你把生意做到國外,我講幾個指標,首先,我們聯想的員工6萬8千名,可能一半以上都是老外。第二,我們在本地化發展,用當地的員工。第三,研發體系是不是覆蓋了全球?我們在北京、日本、美國三地的研發中心。第四,我們70%的營業額來自中國以外。關鍵還有兩個團隊業務的整合,背后還有文化的整合、管理的整合以及業務模式的整合。其實歸根結底來說,我認為聯想的國際化應該說是為整個中國企業走向海外樹立了一個教科書般的樣本,因為任何企業出去碰到的問題,聯想都碰到過,而且都在解決,很多都已經解決了,因此,我認為這樣一個經驗教訓對中國的企業是一個非常寶貴的財富。
所謂的國際化,大家可能看到的是以前我們10年前PCD業務的并購,包括兩年前的摩托和System x,其實我認為聯想在這幾種并購之外,一直沒有停止各種國際化的合作,包括我們和SAP,Nutanix的合作,包括我們未來和Juniper的合作等,我認為這些都是聯想國際化的一個體現,這種合作部是所謂的非常高大上的很空的戰略合作,我們是有產品,有落地,有研發的,因此,這種合作對方也是看重了聯想的國際化的能力、研發體系、銷售團隊和營銷組織的,而我們也通過這個能夠吸取國外很多優秀企業在產品、在解決方案方面的領先優勢,這是雙贏的戰略。因此,你可以看到這么多的企業在找聯想大家看重的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他認為聯想是一個跨國的企業,因此,我們一直沒有停止自己國際化的腳步,不管是并購,還是戰略合作,包括今天發布的PHAB2 Pro,和Google的合作。包括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我們的創投集團最近一直和硅谷的企業在合作,很多優秀的企業我們也會投資,所以說聯想在國際化的舞臺上應該是一個非常活躍的角色。謝謝!
問:你好,我有個問題,現在全球所有的巨頭,包括美國的、中國的,互聯網的也好,IT的也好,要做人工智能、VR這種面向未來的業務和技術的時候,都要布局,一個是基礎技術,一個是云,今天上午元慶也說了好多聯想的云和技術方面的話題,我想延伸的問一句聯想的云服務是怎么和移動業務結合和協同的?
童夫堯:我們今天所提的很多概念一直想強調一個觀點,就是聯想已經不是一家傳統的PC公司了,我們是PC+云服務。就像你說的,怎么理解?因為聯想自己有自己的云平臺,我們有自己的云計算的解決方案,我還可以跟你講個數字,我們大數據的處理能力是9個PB,什么意思?僅次于BAT。大家可能很難想象聯想在大數據領域的處理能力、規模僅次于BAT,我們是9個PB的量,那就意味著我們有大量的數據和客戶信息是放在云端進行處理的,同時再通過這些數據重新精準定位,滿足客戶各種類型的需求。
這是咱們講的很多的2C業務,在2B業務上其實能夠講的更加多,不管是私有云,還是混合云,聯想都積極的在參與,同時還有非常多的成功案例,我這里就不再一一羅列了。不僅是國內,還有很多國外在云計算、解決方案的成功案例,因此你可以看到今后我們想給客戶傳遞的信息就是一個智能終端設備它所關聯的盡可能多的相關的設備,我們都可以提供,同時,我們還能提供基于后端的數據支撐的各種增值服務。所以,我們叫做云計算,我們叫做PC+云服務,或者叫做智能終端+云服務,所以我們今后的賣點或者是今后的營銷策略會聚焦在給客戶提供各種增值服務上。
我再舉個例子,聯想在全國有上萬家專賣店,這些專賣店以前只是呈現簡單、枯燥的硬件產品的,而未來我們在一二三級城市可能會聚焦放精品,同時我們會提供VR或者是VR的各種體驗,來吸引廣大的消費者。
今天早上談到的是Tango,這個AR技術,今天我們吃飯的時候,很多客戶的興致非常高,他提到Tango這個應用的時候,如果我放到博物館,就可以進行位置的導航,我可以馬上看到任何我想看的地方,我還可以聽到它的解釋,還有教育行業、其他的行業,應用會非常廣泛。
今天來參加Tech World的有一個中國最大的房地產公司的CIO,他跟我說你這個東西以后就把家庭裝潢的軟件全部放上去,就可以實現真正的家居設計,讓你有更好的體驗。因此我們是希望這樣的產品和服務來改變客戶傳統上認為一個計算設備應該是一個方方正正的臺式機,或者是一個筆記本的概念。我們希望給用戶帶來這樣一種概念,盡管現在AR、VR的技術還不是特別成熟,但是這個世界發展得太快了,很難想象3年、5年之后AR、VR能夠發展哪一種高度,一定是個非常好的市場。
問:你好,我看聯想新財年以后把平板、AR、VR這些都劃歸到了PC的業務部門,我想問一下這些劃過來的業務從產品和業務方面都有哪些新的規劃?謝謝!
童夫堯:這個特別重要。聯想在中國是沒有秘密的,我們任何的調整、變化,媒體都很清楚。其實你們通過了解聯想的組織結構,可以了解到聯想未來的戰略。我們把智能電視,把平板電腦,把個人云服務都放在PC機上,其實傳遞了一個信息,就是聯想未來要在數字家庭、智能家居方面發力,在IOT、物聯網、數字家庭、多媒體家庭等等領域去發力,因此我們會放各種終端進入這樣一個平臺,可能以后任何一個平臺都是一個用戶的入口,我可能家里一臺智能電視,它可能既是電視機,又是跟客戶互動的很多日常生活的一個窗口,不排除以后可能微波爐的屏幕也是這樣一個窗口,或者說衣服,或者說眼鏡,因此我們把這些個人的終端設備,盡管Pad、平板,或者是智能電視,智能電視的量,聯想目前為止是做不過PC和電視機的企業,不管是傳統的,還是新興的企業,我們一年的量并不是很大,但是我們沒有放棄這個業務,養著、留著,因為它今后是未來智能家居的窗口之一。
所以你會發現我們把很多業務,包括個人云服務,都放在這個平臺上了。以后所有的信息都在云端,客戶要什么,我幫你處理什么,提供什么。所以說這個業務也可以說是為未來聯想下一代的智能終端和數字家庭、智能家居的產品做布局。
問:我想接著上面的問題再延伸一下,智能家居這個方向既然已經有了,那我們和家電這塊有沒有一個合作的規劃?目前智能家居這塊的數據接口標準還不統一,未來聯想有沒有想做這樣一件事,把這個標準統一起來,把一些第三方的家電企業連接進來?包括現在有些家電企業已經在做了,像美的和海爾已經開始做自己的小平臺了。未來聯想如果可以像Google做Nest一樣去做這樣一個第三方的大平臺,有沒有這樣一個計劃?
童夫堯: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因為我現在還不敢說我們有這樣一個計劃,聯想有這個能力,但首先我們的產品能不能讓客戶認可,還不知道。其實智能家居未來得突破兩個瓶頸,第一個瓶頸它未來是不是老百姓的一種生活新常態?第二個是你的產品做得精不精,做得好不好,其實到最后大家都在做標準,可能有N個標準,但是最后哪個可能會被客戶認可,我覺得還是要把自己的產品和未來在產品上所能提供的各種服務,讓用戶能夠認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可以站出來說,由于有這樣強的一個產品+服務,我們可以為業界制定這個標準,如果現在就說我們能,或者是我們可以,我覺得這個話有點說得大了,因為這個行業的競爭對手是非常多的,但是我們有信心能夠把產品做好,做好的情況下,再定標準,我認為這個是有機會的。
問:我這邊有個問題,其實是謝老師那個問題的延續,上午談愿景,提到了設備+云服務,Moto Z它提出了成為一個硬件開放的平臺,可以讓外設設備廠商有很多創新的機會,我的問題是,聯想認為未來重要的是自己做核心設備的提供商,還是它是作為一個連接平臺?比如在硬件這兒有Moto Z,就可以給其他的外設提供機會,在軟件上,云服務是聯想自己做嗎?還是說我提供了這個平臺以后,吸引在行業里面在混合云領域做得特別好的解決方案的,他也能吸收到這個平臺上,您到底是做設備的,還是做平臺的,想聽一下您的高見?
童夫堯:這個問題我可以直接回答你,我們一定是做平臺,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平臺能夠把外界更多的設備進行互聯,個人意見是做硬件的平臺難過做軟件的平臺。在蘋果的整個系統里,我們可以有無數個人來做Apps,只不過是到最后有些成功,有些失敗,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硬件的,而且做硬件的,上下游你都能拿下。
打個比方,我們想象一下未來我們去餐廳吃飯,你能不能在餐桌上看到聯想的16個點的接口,手機放上去就點菜、買單,這樣一種生態,這只是我的一個愿景,但是,如果你把你的產品做好,我把我的開發者聯盟做強、做大,大家會覺得有意思,就是在你這個平臺上開發硬件有前途、有意思,我相信我們會把這個平臺做得很大的,因此,這樣我就變成了一個平臺的提供商,同時,我們肯定跟外界很多軟件的服務商合作,來一起做生態。因為這里面不只是2C的業務,還有很多是2B的業務。我認為像摩托模塊化的手機,加上PHAB2 Pro,其實我認為更多的市場在2B。
我如何能夠把很多細分行業的應用給硬件化,把它做上去,我認為這是一個人人有非常廣泛的想象空間的領域,所以我個人有這個信心。摩托在全球發布的成功,我覺得它不僅僅是銷量,衡量摩托這款手機業務很重要的指標是我的開發者聯盟能不能建立起來,大家有這個意愿為我這個產品開發更多的模塊,這個就做成了。所以說元慶的按1個million的美金,我認為這個不是大錢,我認為這個錢還不夠,應該是吸引更多的用戶來為我們進行創造性的、激發創造的潛能。
問:你好,我是來自證券日報的記者,今天我們也看到了聯想的創新,包括您剛才說到聯想未來會有很多想法和做法,那您是否能夠總結一下聯想下一個階段或者是未來發力的主要方向是什么,包括有那些會成為我們下一個主要的利潤增長點?
童夫堯:我覺得一句話很難總結,從我的理解,因為咱們內部沒有做過這樣的總結,但是,我們經常有這樣一個討論,第一我認為非常重要的一個是聯想從傳統PC制造商轉型到PC+云服務,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第二,手機的業務在全球以及中國必須得做成功,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ZUK前幾天的發布,應該說銷量非常不錯,摩托也會在今年9月份在中國的推出,我相信能夠給大家一個新的驚喜。第三,企業級業務,我們這次分拆是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希望能夠給到客戶更加聚焦聯想在解決方案方面的一個實力。如果合在一起,單單是從品牌推廣的概念,如果你們想到聯想,我估計絕大部分的客戶很少會想到聯想是一個提供數據中心服務的公司,可能你們看到得比較多的是消費級產品、手機、PC等等比較炫、比較酷的,很難想到這個領域,但是確實很難平衡,因為你兩邊業務都很重,你如何把一個品牌拔高到讓人家覺得你既是消費,又是商用,而且這些方面都很強,這是很難的,只有把它聚焦,所以說我認為DCG業務中國算是成功的樣本,第二我們是希望中國以外的全球也有一個高速的成長。在這之外,我更加覺得聯想如果我們像做PC那樣做服務器,那我們買了System x這個錢白花了,我們肯定是不能這么做的,因為現在的企業級業務已經不是我們10年前、15年前高高在上的了,它就是越來越多的變成一種大眾商品了,因此如果你不在這個產品上放增值服務,放解決方案,放我們現在所談的大數據、云等等的,純粹把它當成硬件,那我們真是幾十個億白花了。
所以你可以看到PC轉型到PC+云服務,手機業務,加上企業級業務、DCG業務的發展,我認為這是聯想未來幾年非常重要的一個戰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