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6月“斯諾登”事件以來,中國政府、央企出于信息安全考慮開始“IT采購國產化”。此后,IT國產廠商一路高歌猛進,他們被理所當然地視為中國“IT采購國產化”的最大受益者,成為資本爭相追逐的對象。
最新消息,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向上遞交了關于 “必須用國產操作系統替代微軟” 的報告后,
得到了政府 “最高層” 的高度重視,并回復了 400 字的批示。消息人士稱,政府高層批示后,中央已經發出內部指令,要求各部委按照計劃每年以一定比例由國產操作系統替換微軟 Windows 操作系統,這一比例可能達到 15%。
此舉是“政府在采購清單中剔除了近1/3的國外科技品牌”后的又一個重磅消息,國家在國產化方面的決心可見一斑。
你是國產黑還是國產粉?
關于國產化是否靠譜的言論一直都是業內爭論的焦點。針對本次操作系統國產化問題,許多網友激烈吐槽:
網友A:
純國產?敢不敢不要基于linux內核開發!還3-5年內實現國產化替代!?還在沒睡醒吧!三五年做個系統出來我相信,但是想要替代蘋果、Google兩家的系統,在等三十年、五十年之后看看有沒有這個可能吧。
網友B:
打著“國產”這種感情牌我覺得根本就是一個錯誤的做法,尤其在這個時代,“國產”這個詞幾乎就等同于貶義詞,很多行業一提國產就沒啥好印象,“山寨“、”質量差“的標簽如影隨形,我認為短期內根本就無法改善、無法提升“國產”在國人心中的形象。
網友C:
目前尚不清楚這個系統是由政府主持研發還是民間企業研發,眾多的手機廠商買不買帳還是個問題。至于信息安全,出于國家層面,考慮到國家信息安全,研發自己的操作系統無可厚非,但是對于平民百姓來說,不是剛需,國產的沒有亮點就完全沒必要更換系統,況且大部分人對國產不感冒,不然何至于三星、蘋果大行其道。
網友D:
出于個人隱私保護,我更愿意相信蘋果、Google這兩家公司。
殊不知,沒有此刻的國產化培育,絕不會有未來的“中國制造享譽全球”。20年前中國IT界的一片貧瘠,到今天的可以算是欣欣向榮吧。這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步步走過來的。盡管現在國產IT依然沒有獲得全面認可,依然有許多廠商在打著國產化的名義“渾水摸魚”,但并不能否定國產化的必要性。
甚至,哪怕最終用戶依然選擇國外產品,國產化也會在其中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
舉個栗子,一種儀器,之前全世界只有美國一家企業生產,老美在國內售價百萬人民幣,不講價。而國內的產品研發出來之后,售價只要四十余萬。于是老美的價格立刻直降至不足六十萬。如果用戶可以做進口免稅的話,老美的價格則甚至可以做到比我們還低。
當然,由于國內用戶有更信任進口儀器的傳統,所以大部分用戶最后都一定會選擇老美的產品,但是不可否認,由于國內公司的努力,每家用戶都至少節省了四十萬人民幣。
品高云為什么支持國產?
作為第一家投入商用的國產政企IaaS云廠商。品高云理解國內政企用戶的一片良苦用心,并對國產廠商的處境感同身受。
舉個栗子,2013年,在某電子政務云項目中,政府信息中心采購的服務器采用了國產麒麟系統。對此,不少外資廠商紛紛說No!“對不起,我們沒有測試過”,“做適配很辛苦,大家都懂的”。后來輾轉找到了品高云,接到項目后,我們對產品進行了不少調整,才最終順利完成對接。這種偏向產品底層的調整,當時在外企云廠商和開源云廠商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但是對于擁有獨立知識產權,完全自主研發的品高云來說,實現起來雖然復雜但并非不可能。
對于看重國產化的用戶來說,在品高云的幫助下,最終實現一整套純國產的電子政務云系統上線是值得慶祝的事情。然而,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在國產化指標的要求下,不少單位采購了一批國產設備之后,因為業務部門的頻頻抱怨“不好用”放在角落吃灰。
正如在“去IOE”概念剛剛提出的時候,曾近認為是癡人說夢。
但是互聯網企業"去IOE"的成功經歷已經證明了“去IOE"不僅靠譜,而且會釋放更快的業務,支撐速度更大的經濟效能。所以,支持國產與否就看各位自己的需求了,吐槽只會激勵那些有斗志的國產廠商更努力地證明自己罷了。
有意思的是,在完成了與國產操作系統服務器的對接后,品高云不僅重燃了客戶對國產化的信心,還順勢拿下了該電子政務云平臺的二期項目。(盡管后續麒麟服務器由于性能問題,在后續擴容中在被用戶放棄,但是品高云在用戶心中已經成為最佳國產云的代表。)
當國產更好用
上面的故事告訴我們,當國產化更好用,一切對它們的質疑都將煙消云散。特別是國產廠商必然更懂用戶。在消費級市場,眾多國產手機廠商已經用它們的銷量證明了這一點。企業市場同樣如此,哪怕一向被認為是IOE不可能被替代的金融市場,我們也收到這樣的反饋:
在招商銀行總部數據中心云平臺項目中,負責人對筆者表示:
“選擇品高云,主要是因為我不希望一個不穩定或者不靠譜的構架在我們這里運行。因為我上面跑的是生產系統。另外對于商業銀行來說,特別我們招商銀行,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技術團隊去做OpenStack的開發或運營(而采用第三方方案),那么可能會面臨眾多無法解決的問題。因此,我們更傾向于選擇成熟的商業產品。
另一個關鍵原因,比起老外,本土企業顯然更懂我們的需求,在金融市場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