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時代,開源似乎成為了一個最頻繁被提及的詞,開源是否就代表了未來軟件開發的主流?IT供應商們或用戶又如何抉擇技術路線?26維自媒體聯盟系列文章對開源抽絲剝繭,解一解開源閉源的那些結,本文屬于此系列文章之一。
近日,OpenStack的第13個版本Mikata版本正式發布,再一次將OpenStack甚至是對開源的討論推向了高潮。此前,引發熱議的是針對OpenStack的贏利、市場空間和商業模式的問題,并掀起了一番口水。而隨著OpenStack Mikata版本的發布,大家又忙著嗮自己的貢獻度,好不熱鬧!
無論是開源還是閉源,似乎在目前的IT產業發展中,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存在的價值。在撰寫本文前,《網深了說》采訪了華為、華三、青云、品高云、UCloud等置身于開源或閉源的國內代表廠商,他們也是傳統IT服務商和私有云、公有云服務商的代表。
無論是開源還是閉源,本文的目的不是搞對立和噱頭、不站隊,而是嘗試去消除誤解與偏見,幫助更多的人認識開源及閉源,下面我們就試圖揭開關于開源產業的五個真相!
1/開源已經占據上風?真相:并沒有
在當今的IT界,開源可以說是無處不在。開源和閉源軟件只是研發理念不同,它們都是為了解決技術問題。可以看到在IT及云計算市場上,基于開源和閉源的軟件解決方案都有優秀的代表。例如閉源的VMware、AWS、Azure以及阿里云等。開源領域的Linux代表Red Hat、OpenStack的代表Mirantis等。
青云和UCloud在公有云上都選擇自主開發,但他們都表示同時也是開源軟件的受益者。例如青云的物理設備的操作系統,就是定制/裁剪自開源界優秀的項目-GNU/Linux。青云目前的PaaS服務也是基于標準的開源組件,比如Hadoop、Spark、MySQL。
青云認為,一些開源項目在社區的文化塑造方面做的不是很好,里面有時會不可避免地充斥著大型廠商的利益。但無論如何,青云在這方面的態度是積極的,并積極地解決遇到的問題,并盡可能的回饋至上游社區,在云計算相關的一些重要的開源項目里,或多或少都能找到青云工程師的蹤跡。
UCloud在私有云領域選擇和Mirantis合作,而不是再次開發。
在華三看來,開源是未來新IT的發展方向,開源讓業界更多的優秀人才一起參與到共同的項目中,通過開放促進了云計算的創新,通過共享解決了系統集成的復雜性問題。
在國內閉源的私有云平臺中,同樣有一家走得靠前和很成功的一家公司,它就是品高云。從騰訊私有云到招商局集團云平臺,品高云105個大中型企業案例,從開發架構、數據服務架構、公共服務架構來逐步將原有的應用開發系統架構向云架構遷移,為企業級的IT描繪了一張完整的畫卷,以及一條明確的演進路徑。
2/公有云閉源 私有云開源?真相:不盡如此
在圈子里有這樣的說法,公有云是自研架構體系,OpenStack則更適合搭建私有云。
一定程度上這句話是對的,在UCloud高級副總裁陳曉健看來,“大部分的開源軟件足以支持中小規模的應用環境,但在海量環境下,通常需要對開源軟件進行改造,以適應海量環境帶來的種種挑戰,如分布式容災、擴容等等。”
UCloud在公有云選擇自主開發,主要原因正是看到在大規模公有云的環境下,單純依靠開源軟件無法解決海量規模運營的問題。
青云QingCloud系統工程師楊錦濤同樣認為,從產品的角度講,開源的項目往往在成熟度、高強度壓力下的穩定性、測試場景的覆蓋度等方面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
事實上在業界,大規模的公有云平臺的確大都采用自主開發。但是如果仔細觀察,這些自主開發的公有云平臺誕生時,可以發現OpenStack并沒有出現或不成熟,所以不選擇自研又能怎樣呢?
縱觀目前全球用Openstack做公有云的公司雖然不多,但是并非不存在,例如國外的Rackspace,國內的華為云、金山云、美團云等,他們或完全或部分采用了Openstack的關鍵組件。
這其中的原因正是Openstack不斷成熟和壯大,備受質疑的技術瓶頸也得到了相當大程度的緩解。
3/硬件廠商愛開源 真相:它們要做軟件公司
在開源的大潮中可以發現,華為、華三、浪潮等IT硬件公司都對開源下足了功夫,在OpenStack Mitaka版本貢獻排名中,華為表現依然強勁,是中國區唯一能進入前十名的公司,整體貢獻第六。浪潮云海OS V4.0云操作系統也首次全面擁抱OpenStack。
華三對于開源有著自己深刻的理解,提出了華三的”開源能力”和”開源方法論”的概念。華三的開源能力是其基于開源打造一個包括云計算、大互聯、大安全、大數據深度融合和集成的新IT架構,為客戶提供滿足未來IT彈性擴展的解決方案,并滿足國內IT安全可控的要求。華三通信云計算產品線研發總裁朱國平表示,華三開源軟件方法論第一個思路是,通過選擇-整合-優化三部曲來解決開源軟件產品化的問題。首先華三會選擇合適的開源軟件進行深度的需求分析,結合市場行業需求,選擇最合適的開源軟件做為產品化的基礎;然后以開源軟件組件化為基礎,基于標準接口對開源軟件進行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統架構;最后采用敏捷迭代開發的模型,對開源軟件進行優化,通過嚴格的IPD產品開發流程,最終完成開源軟件產品化的發布。
基于華三的”開源能力”和”開源方法論”理念,CloudOS、CAS產品一開始的就選擇了Openstack+KVM的開源發展路線。除了計算虛擬化、云平臺采用開源之外,華三在SDN、NFV、存儲、容器、云桌面、大數據等領域也都積極的擁抱開源。
朱國平強調,“華三在云計算的技術研發路線是明確的,那就是堅定不移的走開源的道路,打造自主可控的云計算基礎架構。”
為何硬件廠商如此偏愛開源?有業內人士這樣評論,“硬件廠商把開源的OpenStack裝進盒子中,為的是把它作為自己的能力銷售給客戶,變成整體解決方案的競爭,從而抬高硬件的價格。”
在此,不敢說這種說法并無道理。但在這些硬件廠商角度并不這么想,他們認為開源軟件的意義,在于可以提供一個巨大的知識寶庫和技術積累,任何人可以基于前人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軟件構建自己的云計算體系架構,開源可以加速云基礎架構的標準化。IT硬件廠商同樣是開源領域的積極布道者和貢獻者,誰又能說自己僅是簡單的硬件提供商呢!的確,越來越多的硬件供應商無不在強調自己是一家軟件公司。
4/新生力量從開源出發 真相:華山一條路
開源發展到如今,已經具備了強大的生命力。要說在云時代進入這一領域,還是像在五年前自己閉門造車走自研和獨立開發路線,看起來這條路已經走不通了。
有業內人士這樣評論,以AWS來說,最大的優勢就是先發優勢,無論是產品線的廣度,以及產品功能深度,都是現在最好的。所以,新進入者要想追趕甚至趕超,都沒有時間機會了。而開源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和同一起跑線上,也就看起來它是新進入者最便捷和唯一的一條路。
實際上,現在走閉源路線的成功者,創立之初也曾想著選擇開源這條捷徑。但是,就像UCloud在開始創業的時候,OpenStack尚未得到大規模的商業應用。品高云在成立之初,甚至還沒有出現OpenStack。
況且,在自研這條路上目前走得順風順水的云供應商,也不見得始終保持封閉。就像楊錦濤所說,青云也會選擇合適的時間,逐步將我們自主開發一些項目開源。品高云副總裁周靜在接受我們采訪時也透露,品高云在某個時機選擇將一些項目進行開源也是有可能的,雖然她是堅定的OpenStack看衰者,但在開源上,品高云并不持否定態度。
5/開源終極挑戰是商業化 真相:絕對如此
當然,不得不說,如今的開源項目眾多,如何選擇開源同樣重要,而不是為了開源而開源。如同前文描述,華三在此方面就提出了開源軟件方法論,華三會選擇合適的開源軟件進行深度的需求分析,結合市場行業需求,選擇最合適的開源軟件做為產品化的基礎。
華為開源能力中心主任工程師杜玉杰在接受采訪時同樣談到,在開源方面要以戰略與商業利益為導向,企業畢竟不是非盈利機構,考慮開源一定要能帶來商業價值。“華為公司要擁抱開源,但不是要擁抱所有的開源,擁抱開源還是要基于公司的戰略訴求和商業訴求。”
開源管理要從技術驅動走向戰略和商業驅動,作為實現公司戰略目標和商業價值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之一。
揭開了五個真相,再回到開文所說,最近由開源閉源、是非OpenStack引起的激烈討論,這里要強調的是,它都不是你我的戰場或秀場,無論開源閉源,能夠真真切切的滿足及解決用戶的IT業務需求才是最終的目的。
關于商業的路怎么走和價值如何體現敬請期待26維自媒體聯盟后續文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