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穩坐PC界第一把交椅的惠普,如今卻因PC行業的衰落而選擇分拆。盡管不舍,但行業寒冬讓惠普不得不做此選擇,事實上,惠普的轉型在行業內已經算是反應較慢的了。戴爾、微軟和英特爾早就為后PC時代重新布局。正如美國私募股權公司Elevation Partners常務董事羅格·麥克納米所說,每次面對行業拐點,惠普總是要比別的競爭對手慢兩到三年時間。而對于惠普分拆后的發展,麥克納米亦不看好。
對于巨頭惠普來說,今年的日子一直都很不好過,為了挽救頻頻下滑的業績,最后直接用了“一分為二”這樣的大招。
近日,已經完成分拆的惠普發布了該公司作為整體公司的最后一季財報。由于財報對兩家分拆公司第一財季的業績預期迥異,導致新公司惠普公司和惠普企業次日股價走勢出現了明顯差異。惠普公司保留了惠普PC和打印機業務。受這家公司第四財季營收大幅下滑,且2016財年營收預期低于市場平均預期的影響,該公司股價在財報公布后第二天盤中一度暴跌15%以上。與此同時,由惠普企業技術基礎架構業務、軟件業務和服務業務組成的惠普企業股價盤中漲幅則一度超過6%。
業內人士認為,在分拆前,惠普企業的業務事實上已成為惠普業績的主要貢獻者。惠普分拆,無疑凸顯了消費硬件市場需求疲軟,而企業客戶對云產品和服務有著強勁需求的市場格局。
有消息稱,惠普打算放棄公有云市場。惠普云計算負責人Bill Hilf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說:“我們原以為大家會租用或購買我們的計算資源,事實是,公有云對我們來說已經沒有什么意義。”
盛達咨詢合伙人林琴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拆分之后的惠普將能更加專注于自己的領域。“放棄云市場也是為了日后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更加努力。畢竟在公有云市場,惠普從一開始就晚了一步”。
另據媒體報道,日前,惠普公司宣布將不再生產低端平板電腦,以后將專注高端,而該公司官網也顯示,大量低端平板處于清理庫存狀態。業內人士認為,低端平板無法為惠普盈利是該公司放棄這一業務的主要原因。
一直在走下坡路
近幾年,惠普的情況一直在惡化。
8月21日,惠普公布了截至7月31日的2015財年第三季度財務報表,該公司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為253億美元,同比下滑8%;凈利潤為8.54億美元,同比下滑13%;這是在過去4個財年、16個季度中,惠普營業收入第15次、凈利潤第13次同比下滑。
與此同時,惠普的裁員計劃也在不斷加碼。
早在2012年5月,惠普就傳出在2014財年結束時裁員2.7萬人的計劃,并于當年9月將裁員人數擴大至2.9萬人,2013年底又上升至3.4萬人。2014年5月,惠普再次修改計劃,宣布在2015財年裁員4.5萬人至5萬人。惠普CEO惠特曼當時公開表示:“我預計本次裁員之后將不會有新的裁員計劃。”
而裁員成本也在不斷攀升。2012年5月,惠普預計2014財年結束時,裁員相關費用約為18億美元;當裁員計劃升至5.5萬人時,預計成本已變為55億美元。
媒體數據顯示,2015年,惠普的裁員進度為:截至第二季度共計裁掉4.8萬人;第三季度又裁掉了3900人——截至第三季度的裁員規模為5.19萬人;這也意味著,在第四季度結束時,惠普將再次裁員3000人以上。
大規模裁員計劃的背后是惠普業績長期低迷的現實。特別是在2011年9月,時任CEO李艾科下臺,以及現任CEO惠特曼上臺至今,惠普業績一直在走下坡路。
對于惠普為何會陷入如此境遇,業內觀點指出,搖擺不定的公司戰略是造成這一結果的重要原因。
“縱觀惠普歷史上的各位領導人,多多少少是因為外界因素被迫離開。惠普前CEO馬克·赫德在其任期之內,讓惠普超越戴爾成為全球PC老大,營業收入由800億美元增加到1146億美元。但由于性丑聞事件,其被迫于2010年8月辭職。”一位IT業內人士說。
林琴表示,馬克·赫德的繼任者李艾科對公司的決策搖擺不定。“上任后不久,他曾對外表示不會分拆恢復普,而惠普也會向云計算轉型。但2011年8月,他突然對外宣布考慮分拆、出售旗下PC業務,讓業界吃驚不小”。
在業內人士看來,惠普這位行業巨頭,早就開始“步入歧途”。更多人認為,正是2001年,時任CEO卡莉·費奧莉娜錯誤地收購了康柏電腦公司,埋下了惠普走下坡路的隱患。
“對于目前的惠普來說,改革是必然的。不然惠普要面對的就是繼續下滑的業績,丟失的市場也無法挽回。”林琴直言。
拆分或將更專注
其實,為了擺脫業績持續下滑的境地,惠普分拆的傳言一直沒有停止過。這一猜測終于在今年10月塵埃落定。
2015年10月5日,惠普宣布,公司將被分拆為“惠普公司”和“惠普企業”兩家獨立的上市公司。
11月25日,惠普分拆后的兩家新公司惠普公司和惠普企業分別發布了它們的第四季度財報。
雖然惠普公司和惠普企業是分別公布各自財報,但由于惠普分拆工作在11月1日完成,而惠普第四財季截止日期為2015年10月31日,因此此次財報是惠普作為統一公司發布的最后一季財報。
財報顯示,該公司第四財季凈營收為257億美元,同比下滑9%;凈利潤為13億美元,同比下滑1%。其中,惠普企業第四財季凈營收為141億美元,同比下滑4%,按照固定匯率同比增長3%。這也是按照固定匯率計算,惠普企業部門營收連續第二個季度實現增長。
與此同時,惠普企業公布了利好的業績展望。該公司預計2016財年每股收益將為1.85至1.95美元,而截至2月的第一財季為每股37至41美分。這一展望略低于分析師平均預計的每股43美分。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謝里·斯克里布納在客戶報告中指出,惠普企業是“未得到正確評價的成長和利潤擴張企業”。該分析師給予了惠普企業股票“買入”評級,并將未來12個月目標股價定為23美元。
由此可見,市場對拆分后的惠普可謂“不留情面”。不過,惠普企業CEO惠特曼表示,該公司季度營收的波動與老惠普有所不同。惠特曼再次為老惠普的分拆決定進行了辯護。她表示:“分拆理由十分明顯,你已經可以感受到這一點。相對于一家統一的公司,兩家單獨的公司可以更敏捷。”
她指出,企業和軟件業務的發展通常先弱后強,這可能會影響公司的業績展望。據悉,與惠普企業相關的業務營收已連續兩個季度增長,而老惠普很難做到這一點。
林琴也較為看好這次業務的分拆。她認為,拆分的背后,意味著惠普明白了自己問題:惠普雖然業務范圍十分廣,但是在所有領域都不夠突出,無法占據主導地位。“也就是說,公司在領域專注度方面非常欠缺。拆分后,惠普將更加專注于自身領域,也將會有更多的經歷放在研發力度上”。
不過,在美國私募股權公司Elevation Partners常務董事羅格·麥克納米(Roger McNamee)看來,惠普以前為了生存選擇與別人合并,現在也是為了生存而分拆自己。分拆后,兩家公司的境況都不會很好。因為每次面對行業拐點,惠普總是要比別的競爭對手慢兩到三年時間。不像IBM,每次都能及時轉型,其已經將PC和服務器業務賣給了聯想。“我認為過去20年,惠普的管理都非常糟糕。惠特曼接手時,公司的狀況就不佳,但我看不到她能讓公司好轉的跡象,從長遠的角度來講,兩家公司都將陷入困境”。
放棄公有云市場
在惠普實施拆分自救的過程中,外界認為,其對云計算市場已經開始有點力不從心,甚至可能放棄公有云市場。
近日,惠普云計算負責人Bill Hilf表示:“公有云對我們來說已經沒有什么意義。”
10月22日,惠普宣布將在2016年1月31日關閉Helion公有云服務,退出與亞馬遜和微軟的競爭。這是第一個關閉的基于開源云平臺OpenStack的公有云服務。
有意思的是,今年4月,當《紐約時報》報道稱,惠普擬將公有云市場“割讓”給諸如亞馬遜網絡服務(AWS)、谷歌和微軟等此類云巨頭時,惠普還對此作出鄭重聲明:“惠普不會離公有云市場而去。我們運行的以OpenStack技術為基礎的公有云在坊間是最大的,此舉是為了不與大型公有云玩家進行面對面的直接競爭。”
據悉,Helion是惠普公開提供的云平臺,亞馬遜AWS是其最大的競爭對手。
業內人士指出,惠普如果退出公有云市場,會影響惠普的完整性,影響到惠普作為一流企業混合云提供商的地位。因為如果一個公司沒有公有云產品,那么也就無法有效地提供混合云解決方案。
但一位接近惠普的相關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對于目前的惠普來說,放棄云服務市場并不是一個非常壞的消息。因為對于開發人員,尤其是初創企業的開發人員來說,惠普云服務從來就不是他們最喜歡的云計算產品。
在過去數年中,很多出租計算、儲存和網絡設施的企業都展開了合并。舉例來說,CenturyLink就收購了云計算設施提供商Tier 3,IBM成功收購了規模最大的私人控股云計算和網絡托管服務提供商之一的SoftLayer。惠普之前也曾在這一方面作出努力,但是無法抗衡亞馬遜、谷歌、微軟等競爭對手。
對此,上述惠普消息人士指出,未來的惠普可能將公有云服務進行外包,就像戴爾之前做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