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計算中心一直致力于北京市計算服務行業,自1973年成立至今,已走過整整42個年頭。
超算出身的北京市計算中心,2009年開始嘗試將整體業務轉型到云計算,主要運作的項目范圍是工業云服務平臺,主打兩化融合和工業信息化與云計算技術的結合,以及用新型的服務模式來提供整體的新一代信息化服務。而在其中,承載北京市計算中心平臺的技術解決方案就是OpenStack,為何選用OpenStack?效果怎樣?近日,我們走進北京市計算中心,一探北京市計算中心的OpenStack之路。
北京市計算中心
這次走進北京市計算中心,接待我們的是北京市計算中心副主任趙琉濤、運維部經理潘勇以及其合作伙伴海云捷迅首席技術官李華。談及轉型云計算的過程,趙琉濤表示,開始建立“工業云服務平臺”的時候嘗試了很多虛擬化技術,但在這個過程中發現,虛擬化不能完全等同于云服務,并且會對這些傳統的國外虛擬化廠商產生強依賴,容易被“技術綁定”甚至被留上“后門”,但如果采用開源技術進行自主研發的話,在國家政策、安全性、可控度方面,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在打定這個主意的同時,一次偶然的機會,北京市計算中心與專注OpenStack技術的海云捷迅走到了一起。
左起分別為李華—海云捷迅首席技術官,趙琉濤—北京市計算中心副主任,潘勇—北京市計算中心運維部經理
海云捷迅首席技術官李華談到,2012年OpenStack行業才剛剛開始,那時候有很多解決方案可供選擇,例如OpenStack、CloudStack、Eucalyptus等。但經過實踐證明,OpenStack因為擁有下面這些特質紛紛被業界看好未來前景:
1. 可擴展。從10臺機器做起可以做到500臺,不像傳統企業的模式,一次性把機器買好放在這兒,這是動態增加的,是一個一個機柜地增加。
2. 靈活性。用戶可以根據自身業務特點做定制化需求開發。
3. 開放的平臺,完善的生態系統。2012年,RackSpace把OpenStack開放出來作為獨立社區,把控制權交給OpenStack基金會便有了今天的輝煌。在基金會中,云集了英特爾這樣的既能在硬件方面提供強力開放架構、SSD支撐,又能在軟件上頗具實力的個中好手,蓬勃發展成為必然。
這幾點對做公有云非常重要,公有云的廠商要根據客戶需求提供滿足客戶的業務特點,就必須有靈活的架構,而OpenStack正好能很好地做到這一點,與北京市計算中心欲打造的工業云服務平臺需求也一致。
從用戶的角度來說,OpenStack開源架構帶來的價值有目共睹:客戶在使用平臺服務的時候能夠快速響應,包括調整相應服務內容的時候。因為本身系統是開源的,可以自主開發,遇到了問題之后,直接修改服務平臺,這些問題就是一個經驗包,不停地積累,就會有不同的版本一層一層的提升。但如果是商業軟件,就只能等它提升的時候再升級。而客戶并不會等到商業軟件升級的時候才升級它的系統,有新需求新問題出現之后要及時打新補丁或者補救,把系統升級的更完善。
與傳統的電子商務或者IDC向云計算轉型時只考慮規模越大越好,不追求計算能力,而追求可以開出多少虛機不同,超算出身的北京市計算中心向云計算轉型時采用了新的模式:結合高性能計算與OpenStack技術。采用這種新的模式能夠將相應的高性能運算軟件和存儲結合在一起提供給客戶服務。
北京市計算中心以前做超算時,硬件和一般的IDC不一樣,后者一般都買x86的服務器,計算中心可能更高端一些。另外,對于x86服務器上的網絡環境,在數據中心可能是10GB,計算中心可能是40GB或者更高級別的網絡環境,從條件上來講要比一般的IDC更好一點。這樣OpenStack就可以兼容各種不同的環境,比如存儲可以兼容本地盤、IPSAN、FCSAN,以及峰值存儲。超算中心以前有傳統的IPSAN或者更高級別的存儲,所以需要相應的處理,網絡層面一般跑千兆或者萬兆,里面可能有InfiniBand的網絡,而OpenStack的架構比較靈活可以更好地兼容不同的架構,這是從硬件架構方面來講,因為OpenStack的開放性可以更好地包容不同硬件包括網絡架構。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北京市計算中心工業云服務平臺客戶涵蓋已相當廣泛,既包括高校、中小企業、研究所,也有中國核電集團這樣的巨無霸,并且將繼續與ISV一起,為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