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阿里云的高增速未能止住阿里美股大跌,其隱藏價值暫時還未得到華爾街的足夠重視。
在阿里集團最新一季財報中,增速高達106%的阿里云一夜刷屏,讓阿里云超越領頭羊亞馬遜,成為全球增速最快的云服務商。
不過財報發布當天8月12日,受匯率波動,美股大跌,阿里巴巴美股跌幅5.12%。顯然阿里云的高增速并沒有抗住大勢,其隱藏價值暫時還未得到華爾街的足夠重視。
從財報上看,阿里云只披露了收入和增速,沒有利潤數據等足夠信息量,當季4.85億元的收入規模,雖然增速驚人,但只占全集團業務比重的2%,規模還難以匹敵對手。根據亞馬遜最新季報,旗下云服務AWS收入為18.2 億美元,增速81.5%。
盡管阿里云已經是中國最大的公有云服務商,技術與服務能力也甩開包括運營商在內的本地競爭對手,但上述財報描述可能是阿里云尚未引起足夠重視的原因。
但是諸多因素表明,阿里云在可見的將來,很可能會讓華爾街“高攀不起”。
首先阿里云業務本身的增長空間巨大。互聯網+正催生沉睡中的傳統企業,以及雨后春筍般的創業公司,引入或提升自己的網絡化能力,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的增長潛力可以想象,實際上,阿里云106%增速,正是一個非常自然的印證。
而那些體量相當的對手的云服務,無法在中國市場落地的局面,進一步增強了阿里云在國內市場的勝算。盡管亞馬遜、微軟、IBM等難以割舍中國市場的巨大吸引力,紛紛采取合作方式曲線救國,但競爭能力已經大大折扣了。除此之外,中國公有云市場鮮有能與阿里云對抗的對手。
另外,給阿里云估值的正確方法,還是要與阿里巴巴整個的發展戰略捆綁起來。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提出“從IT到DT”的戰略,力求讓阿里從一個電商平臺,變成提供數據服務、具有社會基礎服務屬性的生態型公司,按照其規劃,這將成就“一萬個阿里巴巴”。
但是顯然,這一萬個阿里巴巴不可能再復制現在阿里的領域,必須要拓展行業外延,這也是阿里目前客戶和數據結構中最稀缺的一部分,大企業和行業用戶。
阿里云是連阿里與這些客戶的唯一通道,也是阿里在互聯網基因下,與傳統行業產生深度交集最現實的手段。
7月29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對阿里云戰略增資60億元,用于國際業務拓展、云計算、大數據領域基礎和前瞻技術的研發,以及DT生態體系建設,表明阿里對于投資未來的決心。
為了彌補阿里云在服務行業大客戶模式上的不足,2013年阿里成立了“云棲聯盟”,聯合有客戶有產品的企業市場玩家,共同開拓公有云服務,目前已經有200多個合作伙伴,計劃三年內增加到2000個。企業市場上數得出名的幾乎都在這個名單下,包括中軟、東軟、用友等,只有金蝶在三個月前與AWS簽署了全球合作協議。
此前阿里云憑借低價優質開疆辟土,自助式服務和在線開通是關鍵詞,但是分布于各大行業的用戶,往往需要定制化的系統服務能力。
不過很顯然,阿里云若想獲得成功,必須要與AWS的全球化競爭中獲得足夠的贏面,兩者狹路相逢必不可少。根據市場研究公司Synergy2015年2季度云業務提供商排名顯示,AWS、微軟、IBM和谷歌控制了全球54%以上的市場份額,這其中,阿里云與同樣電商背景的AWS,模式、服務內容都極其相近,爭奪的客戶類型也最為重合。
為了能夠與AWS競爭,阿里云已經在香港、美國建設國際數據中心,近期還計劃在新加坡、中東、日本、歐洲部署新的數據中心。不過在向企業和行業客戶兜售服務面前,亞馬遜和阿里云同樣處在學習曲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