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IT到DT,這是馬云最早在2014年三月參加某論壇時首次提出的理念。在馬云心中的DT之路,就是當今這個時代的起點,是人與科技結合的必然趨勢。
那么,DT時代的標志到底是什么呢?數據,當然是這個時代最珍貴的產物,數據的價值不斷提高,甚至開始超越許多固定資產,在我看來,數據將變成一種基礎設施,構建我們的未來世界。
阿里云則是這么看待DT時代:計算將是DT時代的標志,在7月22日,阿里云“云棲大會”上,阿里云總裁胡曉明說,全球已經步入DT時代,未來的一切都離不開計算和數據,阿里云要做的,就是把計算變得更簡單,讓計算成為世界的能力,讓數據成為經濟的動力。
定義數據 一萬個阿里誕生記
數據到底改變了什么?最直接的體會,就是人與人的相處方式,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體改變了我們溝通的行為,也催生了大數據這個行業的快速落地。這就是一個簡單的通過數據構建的新商業模式的例子。
回到商業本身,零售是商業的基礎原型。16年前,阿里巴巴用數據改變了零售業。數據使我們見到了今天的淘寶和天貓,有了數據,每天有將近4千個包裹在全國的公路、水陸、天空在奔跑。有了數據,螞蟻金服數據影響了金融業,開創了互聯網金融的時代。
所以,今天我們來問阿里巴巴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公司,也許會有很多答案,互聯網公司、電商公司或者是移動互聯網公司,胡曉明則給了一個新的定義:數據公司。他認為,以數據公司的定義更能夠精確定義阿里巴巴的所有業務。
至少,我認為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定義。把阿里巴巴企業的商業模式,用數據的最小原型來衡量,阿里巴巴的模式才有了復刻的可能。阿里巴巴是獨一無二的,但依靠數據創新和創新的公司是可以無限延伸的。
胡曉明認為,未來3到5年,數據將會迅速爆發,“我們預測,在未來3年,互聯網上將近75%的數據不是簡單文本數據,更多數據是半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就如同今天隨手拿手機拍視頻和照片,發了一個語音,所有數據在互聯網上被流轉,被傳遞。未來3到5年數據是現在20到30倍。”他認為,未來會產生一萬個阿里巴巴,他們都將成為數據公司。
這些數據公司將會誕生在工業、農業、交通、生物、醫療、教育和娛樂等行業。他們將有一個共同點:將數據作為資產,將計算作為驅動力,而云則成為一種習慣。
這也是胡曉明所提到的未來,“今天,我們談公有云,未來,當所有的數據和服務都在云上時,就不再有公有云的概念,一個云,甚至全世界只需要一臺超級計算機。”
回到公有云數據安全倡議有沒有用?
當然,無論未來的DT時代,有多美好。飯總要一口一口吃,路還要一步一步走。
回到今天公有云的現狀,時常有人拿私有云和公有云做對比,其中,最被人詬病的就是公有云的數據安全。從傳統的理解來看,數據沒有存在自己的硬件上,而是存在的第三方的機房。這就是一種數據不安全的粗淺理解。
阿里云,6年辛酸路,想必也經歷了無數次客戶這樣的疑問。我覺得,很多人陷入了一個誤區,硬件是我的,里面的數據就一定是我的嗎?恐怕不盡然。其實,數據本身和實物有很大的區別,數據是由二進制的0和1構成,不管你放在哪里,是不是在你自己的服務器上,并不決定數據是否安全,因為移動數據根本不需要成本,只需要一次網絡的傳輸就完成了。
換句話說,數據與互聯網之間是有接口的。如果自建的私有云在安全防護上沒有更好的對策,那相比可以統一維護和統一管理的公有云服務,實則危險得多。
不過,客戶的擔憂也是可以理解的,用戶對于數據資產的認知還需要進一步培育。所以,阿里云在分享日上發起“數據保護倡議”:數據是客戶資產,云計算平臺不得移作它用。來自英特爾、浪潮、用友、新奧特、數夢工場等上千名行業人士見證并響應這一倡議。
這份公開倡議書明確:運行在云計算平臺上的開發者、公司、政府、社會機構的數據,所有權絕對屬于客戶;云計算平臺不得將這些數據移作它用。平臺方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客戶保障其數據的私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胡曉明表示,過去、現在、未來,阿里云都會嚴格遵守倡議書中的約定,也希望全行業能夠共同自律,推動數據時代的可持續發展。
這份倡議在國內公有云發展到今天,是有必要的。首先,數據的時代,如果沒有數據保護的共識和行動,未來數據時代的繁榮也將無從談起。
其次,作為數據服務者的云服務商,從來沒有過主動對數據安全進行約定,這頗令人感到困惑。這次阿里云發起的安全倡議,是中國云計算服務商首次定義行業標準,針對用戶普遍關注的數據安全問題,進行清晰地界定。
最后,這份倡議,對參與其中的每一位成員公司來講,也是對自身安全意識的鞭策。云,已經從技術演變成了生態,整個生態都需要對用戶最關心的問題負責,尤其是安全!
阿里云生態首次披露
隨著阿里云成長的6年間,不僅是計算本身在發生變革,整個云生態也隨之變化。
阿里云在分享日上向全球合作伙伴發布生態路線圖。路線圖清晰地描繪了10大類IT服務商DT世界轉型的路徑,同時首次披露阿里云生態全貌。
自去年啟動“云合計劃”后,阿里云上已匯聚50多個行業解決方案,覆蓋游戲、多媒體、政府、醫療、物聯網、金融等八大領域。這些解決方案由200余家大型合作伙伴提供,未來三年全球合作伙伴將擴大至2000家。
“在過去的六年,阿里云將服務于電商和金融體系的飛天系統,打造成支撐全社會綜合業務的公共云服務,從中國擴展到北美、中東、東南亞等全球市場。未來五年,阿里云將聚攏合作伙伴的力量,向行業縱深領域發展,為全球各類客戶提供云計算解決方案。”阿里云業務總經理劉松說。
在阿里云所說的生態系統中,阿里云云市場將做為云計算生態的互聯網窗口,向客戶提供“淘寶式”的云計算服務。不同類型的合作伙伴,可以通過云市場將解決方案、產品、服務等相關內容呈現給最終用戶。同時利用云市場的平臺能力,解決現有線下售賣、交付所帶來的巨大成本投入與管理問題。
劉松認為,只有生態的力量,才能滿足紛繁復雜的客戶需求。云服務是下一個萬億級市場,在阿里云上一定會誕生比阿里云更大的云服務商。
再回到當初,馬云對DT時代的解釋,他認為DT時代是一個“利他時代”,“IT時代是讓自己更加強大,DT時代是讓別人更加強大”,這似乎用來理解為什么阿里云會熱衷于建立云生態。讓別人強大的同時,也是讓自己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