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如何理解“2015年至2018年中國公有云市場年復合增長率將達33.2%”這個預測數據?你又如何體會“全球IaaS服務2015年將增長32.8%”?或者,你怎么看有業界媒體竟然列出了“2015中國云服務TOP500”榜單?
在公有云中,基礎架構即服務(InfrastructureasaService,IaaS)是最為常見的公有云服務模式,通過將IT基礎設施(及數據中心)以云服務的形式提供給企業,IaaS極大的降低了企業IT基礎設施的復雜性和成本,部署時間更短、資源配置更靈活更具彈性、資源按需所用、費用按需結算,僅就IaaS的服務模式上來說,不僅對企業有著諸多裨益,對南北極的臭氧層空洞(曾有人戲稱,這兩個空洞,一個賴IT,一個怪汽車)那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但“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2014年Gartner制定全球IaaS魔力象限報告(GartnerreleasesisMagic Quadrant for Cloud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2014)的時候,考察了超過75家IaaS供應商,2015年,Gartner的評估對象據稱超過100家,更不用提“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做公有云的朋友”和“工商局到底注冊了多少XXCloud”或是“XXStack”公司了。
正如Gartner在報告中所說:云計算中的IaaS服務處于動蕩的市場狀態,許多服務提供商都未能提供可靠的策略以獲得市場認可,在選擇供應商時,“客戶必須謹慎”——在全球IaaS魔力象限的編寫中,Gartner在2015年竟然列出了14條考察依據,并在全球視野范圍內,只推薦了五家供應商“作為值得注意”的供應商,要知道魔力象限中可以有15家上榜供應商!
如此苛刻的篩選,最終的建議只是“值得注意”?Gartner,你是在逗我玩么?為什么分析機構Gartner如此謹慎地推薦IaaS供應商?又為什么分析公司Gartner如此篤定的認為——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全球IaaS服務2015年將增長32.8%?(注:此數據來自于gartner)
個中玄機如何,讓我們先來看看做IT基礎架構(ITInfrastructure)的供應商,是如何以云的模式為客戶提供服務的,并以此為參照來理解上面那些“未解之謎”吧!
想搞云?先得“懂業務有‘基礎’”
Gartner在上述報告中明確指出,企業客戶強調自助服務和自動化的標準化環境,IaaS提供商要針對企業需求提供高品質服務、卓越的可用性、高性能、高安全性和良好的客戶支持,重點是IT基礎設施的控制、治理和安全,以及同時運行新的應用和工作負載的能力,而且“無論是否是IaaS服務商,IT基礎架構的提供著都應當注意到這些需求”。
這段話的意思非常明顯,IaaS云服務“只是服務模式及后端資源配置模式的創新”,但IT基礎架構的設計、建立、部署和能力的提供,與傳統的提供方式保持一致,因此,在將IaaS云服務通過互聯網提供給客戶之前,供應商本身就應當具備對IT基礎架構這一層面的深刻理解、豐富經驗和可靠能力。
以中金數據與華為合作的金融云為例,就前者“承載北京市小型金融公司的IT業務系統和金融局自有的IT系統”特殊地位來說,不僅“后續需要擴展規模以滿足中小銀行、保險、證券、政府等行業的IT基礎設施租賃需求”,更要在資源利用率、業務部署、上線速度、IT基礎架構可擴展性以及運維成本方面得到極大的改善,這些需求加在一起,就不是一個簡單的IT基礎設施更新或是采購那么簡單的問題。
在這個被華為稱作“駐地云模式”的案例中,華為做了如下幾件事:
·虛擬化資源池:采用云操作系統+運維系統構建云化資源池,采用分布式存儲構建虛擬機所使用的云存儲環境,不僅充分利用機柜空間,更避免了IO瓶頸。
全面優化改造網絡通信:采用核心+接入的大二層網絡架構,保證資源池的擴容能力;將系統通信分為業務平米、存儲平面、管理平面三層,并采用VLAN等技術進行隔離;
·云資源管理及調度平臺:針對各種云上的物理及虛擬資源進行透明、實時、有效的調度,涉及到云管理、集群管理、安裝部署等多個不同服務器平臺,比如說,創建虛擬機時為虛擬機簡單的分配相應的虛擬資源。
·業務連續性:基于華為本身在企業級服務器、存儲、網絡、虛擬化層面的能力,采用特定的、可靠的軟硬件冗余機制,保持業務連續性。
除了為中金數據打造的IaaS層駐地云,華為在玉溪教育云、襄陽政務云等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從硬件平臺(服務器、存儲、網絡),虛擬資源調度與編排、軟件定義的分布式存儲,以及開放架構云操作系統,等多個角度出發,以IaaS云服務的模式,為客戶提供了可靠的服務。
對于企業客戶來說,服務供應商的價格是否便宜當然是考量的因素,但這里面有個前提,是“你到底行不行?”也就是說,服務提供商的能力是第一位要考慮的因素,如果能力不濟,CIO或是IT經理會只為了便宜的價格而采購IT產品或是IT服務么?——不要有“腹黑”的結論,“他們也要是要為自己的工(Fan)作(Wan)負責的!”
不過,云服務商們提供的云服務產品,如今都冠以“云托管”“彈性計算云”“虛擬數據中心”“對象存儲服務”這樣高大上的名字”,作為企業客戶如何把這些云服務產品與供應商的IT基礎架構能力相對應,從而考察云服務商的能力呢?
洞察云服務背后的支撐 考察云服務商真實能力
歸根結底,每一個云服務都是為企業業務服務的,也都是一類IT服務模式的“云化”形態,我們很容易就可以根據其服務內容、客戶需求以及架構體系來辨別出背后所需要的云服務商的IT基礎架構能力。
從整個云服務體系來說,云服務商應當具備一定的硬性指標,比如說,是否具有7x24小時的分鐘級響應能力,提供及時、專業的現場服務并保持一個相對穩定和層次清晰地服務團隊,甚至于針對不同行業、不同區域有清晰地服務架構。
其次,在公有云數據中心方面,無論是自建還是租賃,不僅是數據中心的密度、能耗、面積等指標,是否能夠應對地震、雷擊、洪水甚至輕度火災等不可抗拒力也是考察云服務商數據中心資質的基本標準。更進一步,是否通過國際上如ISO27001等安全、運維方面的標準,同樣必須注意。
第三,IT服務是植根于生態環境的,沒有一個供應商能夠“包羅萬象到連一顆螺絲釘都由自己提供”,這意味著云服務商必須與生態環境上的合作伙伴有著深度的合作,能夠與合作伙伴一起及時提供所需支持。
但擁有堅實的數據中心大樓和合作伙伴網絡只是第一步,今年以來,多家云服務商和互聯網企業出現了系統宕機、服務中斷、網絡故障等問題,導致其所服務企業的業務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但看起來他們也都符合上述條件,那么什么才是合格的IaaS云服務商真正的試金石呢?
第一是硬件系統(數據中心)強健可靠,不止是選擇可靠的服務器、存儲和網絡硬件設備,以及可靠的數據中心虛擬化、監控、資源管理等軟件平臺,并保證軟硬件的充分冗余,還需要數據中心和網絡(特別是電信運營商)層面選擇可靠的合作伙伴。
第二是高水平的數據中心管理,保證系統的穩定、可用、高效和可控,并提供可靠的系統備份恢復、業務連續性服務甚至是兩地三中心等可靠性設計,從而保證業務“不會因為一根電信的光纜被挖斷而中斷”。
第三是是滿足企業的彈性IT需求,比如多租戶、彈性計算、秒級計費、對象存儲等。
當然,在最近幾年IaaS云服務商的激烈競爭中,IaaS云服務提供商越來越多的或涉足或加大對Hadoop、Xen、KVM、Spark、OpenStack、Docker等開源方案的支持及融合。
比如說在OpenStack的組件、功能、管理方式及API也越來越多成為企業客戶對接云平臺首選的情況下,IaaS云服務商開始提供基于OpenStack的IaaS云環境;某些IaaS云服務商則根據Hadoop、Spark開源項目對硬件平臺的需求,專門為企業客戶提供相應的云服務產品。
業界傳聞成真?華為進軍公有云市場
如今在市場上,打著“xxCloud”或是“xxStack”名義,提供IaaS云服務的供應商不少,但就服務水平、響應時間、數據中心基礎架構以及業務冗余度來說,這其中有很多水平一般甚至不合格的供應商,但企業客戶改善現有IT基礎設施價格昂貴、成本暴增、管理復雜、部署周期長的問題,希望嘗試借助IaaS云服務做出改變的需求卻越來越迫切。
正是看準了這一機遇,在私有云及IT基礎架構領域具有強大實力的諸多IT供應商紛紛加入IaaS公有云服務市場,比如IBM、惠普、VMware等都先后開啟了自己的IaaS公有云服務,它們在云服務中滲透了自身對企業級IT服務的豐厚經驗,使得它們的服務得到了一致的好評。
對中國的企業級IT供應商來說,IaaS公有云服務不僅是拓展服務范圍、豐富客戶合作模式的絕好機會,也是讓中國與全球供應商在以同一個高度展開競爭的最佳起點,并在快速發展的云計算市場上,獲得更大范圍市場空間與發展機會。
在中國目前的多家企業級IT供應商中,華為多次“傳聞”要開展自己的公有云服務的供應商,而華為也通過過去幾年在中國及全球客戶那里的實際案例證明,其絕對有這個實力提供優秀的IaaS公有云服務。
特別是作為一家在企業級IT和通信領域都有著豐富經驗和強大實力的公司,華為不僅更了解IaaS里面的I(Infrastructure),也有足夠的能力支持S(Service),再加上與合作伙伴、生態環境并無直接競爭(市場足夠大且這其中公有云服務商數量極少),進入自己最擅長的IaaS云服務市場提升業務營收、滿足客戶需求、鍛煉IT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增加潛在客戶數量,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只有時間可以證明一切,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