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云計算企業動態 → 正文

阿里換帥:文化傳承下的危機與調整

責任編輯:editor04 作者:王如晨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5-05-08 20:32:15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昨晚發布的阿里2015Q1財報顯示,巨頭又度過一個豐收季。受益于此,阿里股價開盤大漲8%以上,最后收盤漲幅達7.5%,報86美元。

而在財報與股價之外,一則人事變動更令人關注。阿里COO逍遙子張勇取代陸兆禧,成為新一任CEO,5月10日完成交接。

這信息看去有些突然,表面上,業績如此美好,好像沒什么換帥理由。但從交接最后期限看,阿里一定早有準備。我能想到幾個關鍵要點是:

1、2014年春天,張勇突然接替陸兆禧,全面負責阿里無線;

2、2015年春天,俞永福突然接替陸兆禧,全面負責高德,并擔任阿里移動事業群老大。其中耐人尋味的是,宣布這項任命的,不是董事局主席馬云或CEO陸兆禧,而是COO張勇。如果那時沒有確定張勇職務變動,這不符合一家上市公司的正常流程。直覺告訴我,阿里將進行人事調整,逍遙子要出線;

3、馬云對2014年的整體表現不滿意,取消全員發放紅包。這在經歷了一個輝煌的IPO年份之后,是一次不尋常的信號。

一定會有人將變動歸于阿里內部公司政治。早在張勇接管無線時,就有人說馬云對老陸不滿意,還吵過架。但在我看來,即使有競爭,也絕非公司政治結果,一定有馬云多年的考量。

如果你回溯馬云風格,尤其宏觀形勢出現重大變化或其他關鍵時間窗口之前,你會發現,他跟中國任正非一樣,往往在日子最好過的時候,總懷有一種強烈的危機感。只是他不像任正非那樣說“春天”與“冬天”的輪回而已。

針對CEO職務調整,馬云寫了一封信,《這是年輕人的時代!!》,標題與感嘆號傳遞出某種期望。他強調,這是一種文化傳承:60后管理層淡出一線,70后管理層走向前臺,80后已成公司最大主力。阿里90后竟然也有3000多人,幾乎超過許多中型互聯網企業的總人數。伴隨70后陸兆禧卸任,王堅、王帥等阿里多名老將,也將卸去現有職務,將責任交給70后或80后。

你能覺察到馬云與阿里身上的一種時間意識。過去多年,馬云幾乎每過一段,都會談及“年輕人”,我簡單統計了一下,大約有100多次。公眾應該還記得,馬云在2年前就說自己已經“老了”

陸兆禧出生在1969年,恰好是尾巴頭上。你可能會懷疑阿里的人才梯度設置是否缺乏彈性,畢竟不能以年代人為區隔。

但在我看來,這是互聯網行業一種宿命般的規律。這個行業的時間,比其他行業尤其是傳統制造業有著更大的密度。同樣的一年,當傳統行業的人抱怨自己經常加班時,他們沒有看到,互聯網那個行業的人們,一直在加速燃燒著自己的青春,“加班”這個詞幾乎成了標配與底色。他們一年當成幾年過。我的朋友圈里,深夜最后的刷屏者、去吃東西的,幾乎全部是互聯網企業的人。

在傳統行業尤其是制造業中,我們能看到70甚至80多歲的企業家仍處在前臺。比如全球半導體代工巨頭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2008年11月我采訪他時,他已77歲,白發蒼蒼;2009年年中,他重返一線擔任CEO至今。而在互聯網行業,年輕人的白發反而更多。

前段時間,我的一位年歲不小的零售業的朋友說,跟阿里接觸,怎么都是80后,還有些不適應。

你不得不承認,這個行業里確實有一種鐵一般殘酷的時間法則。很多時候,不是你的經驗老去,精神老去,而是作為一個時代群像特征的老去,當你的經驗、認知、洞察力獲得巨大突破時,往往意味著,你的行動力正漸漸老去。

它讓我想起一位歷史學家的話:如果你在30歲前沒有成為出色的詩人,30歲后,就不要再寫詩了。這里面就有一種想象力、認知、實踐與行動的博弈。在互聯網業充滿了無數的想象,但是實踐、行動、執行總是先于許多理性的認知。去年我寫過一篇《互聯網大佬為何不讀書》,就分析了這個行業里知識更新的速度,趕不上夢想的號召,趕不上行動與實踐帶來的強大效應。當一個開始寫書的時候,他已經老了。因為他總結的是過去的經驗,而互聯網總是面向未來。

60后的陸兆禧與70后的張勇之間不會存在一條真正的時間界河。但當人事變動公布時,我更愿相信,這是馬云在阿里文化、價值觀傳承上的不妥協,不糾結,不茍且。當然,這里面,也有他一貫以來的強烈危機感。

馬云很早就設計了人才梯度建設尤其是培養年輕人的航道,并確立為一種制度形式,帶有剛性特征。

比如新人入職,都有嚴格培訓,讓高管或老員工分享經驗,傳承文化與歷史,培養認同,塑造價值觀。技能上,有羅漢堂培養基地,以情境化的方式啟發思考,激發行動與執行力;俠客行則側重管理經驗傳承,賽馬會側重內部項目競賽。更有許多企業不愿公開談及的接班人計劃。12年前,阿里就開始對每一個崗位進行“接班人”培訓計劃,將文化、價值觀及團隊合作納入員工業績考核,2012年開始落實領導群體年輕化工作。至于曾引發巨大關注的合伙人制度,則自2010年始,18羅漢辭去“創始人”身份,啟動合伙人制度,這不但是阿里在文化、價值觀上的保障,也是公司未來決策、管理的制度設計。

一個公司總有一種個性的氣質。你能看到,無論面孔菜色還是雍容,許多阿里人總有一種雞血般的熱情。在我所接觸的企業人中,阿里人可能是直白談論價值觀最多的群體。不熟悉的人,起初會覺得很假,之后會體會到這是滲透在他們工作中最核心的一部分。幾萬人的阿里,素以創新與執行力出名,沒有這層制度設計,簡直難以想象的。

互聯網從業人員年輕化特征,決定著具體互聯網公司的管理、人才、組織架構的設計。許多互聯網企業意識到這一點,很早在制度上有所規劃,以求為年輕人打破天花板。比如,一些搞內部創業,更多是通過攤大餅的形式創造上升通道。這類效果不但不明顯,反而會浪費巨大資源,導致公司形成官僚氣氛。因為,鏈接他們的不是文化紐帶,傳遞的不是文化,而是通過人為的崗位設計,為人才開拓出路,這種屬于攤大餅,行之不遠便會觸礁。

要知道,互聯網業比其他行業更具有文化離心傾向,沒有一種制度設計,持之以恒的灌輸,并且將它滲透到日常工作中,側重人與人格的提升,互聯網企業一定會比傳統行業更早碰到人才與組織管理的難題。最多的尷尬是,不是人才少,而是面對一大幫牛逼的人才,你不知道該如何安排。橫向重復拓展業務,創造出路不會有多大意義,互聯網企業只能通過文化與愿景的召喚,通過殘酷的時間序列,給年輕人創造上升的通道。這里面一定會有人做出巨大犧牲。

阿里的動向,一定會引發更多互聯網企業關注,并波及其他行業,甚至整個社會層面。我相信馬化騰、李彥宏、劉強東們會有類似的思考。張瑞敏、王健林們也會有同樣的思考。過去“接班人”話題在大眾傳媒上一度很熱,那其實正是反映出一個時代的變換。

阿里的動向,迎合了一個萬眾創新的時代。它或許將引發其他企業追隨,為新一代年輕人走向社會前臺創造更大的聲量與效應。這忽然讓我想起昨日李克強總理跑到中關村創業大街的事,他強調了青年人的價值。我覺得阿里昨晚的人事調整,與此異曲同工。這應該政府決策層、企業決策層對于一個時代集體無意識的迎合。

不過,馬云謳歌年輕人的價值,背后一定也有更多產業考量。在我看來,這也是阿里危機感與機遇期的信號。

阿里已處于一個非常關鍵的轉折點上。IPO釋放出巨大的效應,阿里的影響力已早已觸達全球。許多區域國家的領導人都將馬云視為座上賓。你能感受到,這里面渲染是互聯網行業在全球范圍的創新價值。

但這也等于給阿里戴上了一副“金手銬”。作為全球互聯網巨頭之一,你能否擔當起時代賦予的使命,這個不但需要馬云的情懷,更需要阿里在微觀經濟生活里的革新。IPO前后,馬云比以往更加頻繁地強調社會責任,他知道,阿里的一舉一動,帶來的效應,已經不是幾年前的樣子了。

經過16年的發展,阿里確立了自己的地位,但是2015年的阿里,必須給予外界確立新的信心,那就是它還有巨大的成長空間,巨大的創新能力。這個不但事關阿里上市公司股價,也事關阿里集團未來的命運。

斯坦福大學教授沙伊·伯恩斯坦曾追蹤近2000家上市科技公司,最后給出這樣一個數字:公司上市之后創新能力會下降40%。

過去幾個月,阿里經歷了諸多風波,尤其是來自各種監管部門甚至大眾層面的評判。在我看來,這都是阿里微觀業務層面面臨創新困境的反映。當它的平臺交易體量達到萬億規模后,已足以影響區域經濟,甚至左右一個地方的產業結構命運。阿里的生態是很強大,但是,阿里的土壤,目前仍建立平臺商戶數量增加驅動增長的基礎之上,若不能發展處更深的服務驅動模式,它一定會比其他同行更早遇到天花板。

馬云在IPO、去年雙十一、雙十二都曾間接提到這一問題。他不斷渲染IT到DT的轉變,不斷強調大數據時代,各種智慧行業的愿景,你就能體會到阿里在國際化、垂直化、無線化、農村電商、基礎設施輸出等方面的快速布局,都是這一問題的反映。

而馬云北京員工大會上的最新講話,其實更是一個關鍵信號。服務的人群放大兩倍,馬云是在傳遞,阿里必須有更廣的國際視野;強調7大板塊業務,尤其是北京的互聯網業務,傳遞出阿里深耕中國、加速擁抱實體經濟的信號。

這一切,對于管理與人才會有新的要求:一是國際視野;二是更快更強的學習能力,掌握更多新的技能與管理工具;三、深入線下,強化落地的精神;四、與整個社會融入一體的文化精神。

這種訴求其實正是迎合著一個年輕人的時代。不打破人才天花板,阿里的重啟戰略,不太可能會實現。阿里的新一輪成長空間的打開,也會延遲。

2015年5月7日的換帥,70后逍遙子取代60后陸兆禧,走向前臺,不是建立在界限明晰的時間界河上,但它一定有馬云與阿里深深的危機感。我從中體會到,阿里正一面扎入現實,一面將自身置于一個國際化的舞臺。這不僅是阿里的轉型,也是中國互聯網業打開視野、邁向成熟新一步,更是第二大經濟體的融合經濟模式撬動全球的微觀昭示。

關鍵字:阿里DT傳承文化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x 阿里換帥:文化傳承下的危機與調整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云計算企業動態 → 正文

阿里換帥:文化傳承下的危機與調整

責任編輯:editor04 作者:王如晨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5-05-08 20:32:15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昨晚發布的阿里2015Q1財報顯示,巨頭又度過一個豐收季。受益于此,阿里股價開盤大漲8%以上,最后收盤漲幅達7.5%,報86美元。

而在財報與股價之外,一則人事變動更令人關注。阿里COO逍遙子張勇取代陸兆禧,成為新一任CEO,5月10日完成交接。

這信息看去有些突然,表面上,業績如此美好,好像沒什么換帥理由。但從交接最后期限看,阿里一定早有準備。我能想到幾個關鍵要點是:

1、2014年春天,張勇突然接替陸兆禧,全面負責阿里無線;

2、2015年春天,俞永福突然接替陸兆禧,全面負責高德,并擔任阿里移動事業群老大。其中耐人尋味的是,宣布這項任命的,不是董事局主席馬云或CEO陸兆禧,而是COO張勇。如果那時沒有確定張勇職務變動,這不符合一家上市公司的正常流程。直覺告訴我,阿里將進行人事調整,逍遙子要出線;

3、馬云對2014年的整體表現不滿意,取消全員發放紅包。這在經歷了一個輝煌的IPO年份之后,是一次不尋常的信號。

一定會有人將變動歸于阿里內部公司政治。早在張勇接管無線時,就有人說馬云對老陸不滿意,還吵過架。但在我看來,即使有競爭,也絕非公司政治結果,一定有馬云多年的考量。

如果你回溯馬云風格,尤其宏觀形勢出現重大變化或其他關鍵時間窗口之前,你會發現,他跟中國任正非一樣,往往在日子最好過的時候,總懷有一種強烈的危機感。只是他不像任正非那樣說“春天”與“冬天”的輪回而已。

針對CEO職務調整,馬云寫了一封信,《這是年輕人的時代!!》,標題與感嘆號傳遞出某種期望。他強調,這是一種文化傳承:60后管理層淡出一線,70后管理層走向前臺,80后已成公司最大主力。阿里90后竟然也有3000多人,幾乎超過許多中型互聯網企業的總人數。伴隨70后陸兆禧卸任,王堅、王帥等阿里多名老將,也將卸去現有職務,將責任交給70后或80后。

你能覺察到馬云與阿里身上的一種時間意識。過去多年,馬云幾乎每過一段,都會談及“年輕人”,我簡單統計了一下,大約有100多次。公眾應該還記得,馬云在2年前就說自己已經“老了”

陸兆禧出生在1969年,恰好是尾巴頭上。你可能會懷疑阿里的人才梯度設置是否缺乏彈性,畢竟不能以年代人為區隔。

但在我看來,這是互聯網行業一種宿命般的規律。這個行業的時間,比其他行業尤其是傳統制造業有著更大的密度。同樣的一年,當傳統行業的人抱怨自己經常加班時,他們沒有看到,互聯網那個行業的人們,一直在加速燃燒著自己的青春,“加班”這個詞幾乎成了標配與底色。他們一年當成幾年過。我的朋友圈里,深夜最后的刷屏者、去吃東西的,幾乎全部是互聯網企業的人。

在傳統行業尤其是制造業中,我們能看到70甚至80多歲的企業家仍處在前臺。比如全球半導體代工巨頭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2008年11月我采訪他時,他已77歲,白發蒼蒼;2009年年中,他重返一線擔任CEO至今。而在互聯網行業,年輕人的白發反而更多。

前段時間,我的一位年歲不小的零售業的朋友說,跟阿里接觸,怎么都是80后,還有些不適應。

你不得不承認,這個行業里確實有一種鐵一般殘酷的時間法則。很多時候,不是你的經驗老去,精神老去,而是作為一個時代群像特征的老去,當你的經驗、認知、洞察力獲得巨大突破時,往往意味著,你的行動力正漸漸老去。

它讓我想起一位歷史學家的話:如果你在30歲前沒有成為出色的詩人,30歲后,就不要再寫詩了。這里面就有一種想象力、認知、實踐與行動的博弈。在互聯網業充滿了無數的想象,但是實踐、行動、執行總是先于許多理性的認知。去年我寫過一篇《互聯網大佬為何不讀書》,就分析了這個行業里知識更新的速度,趕不上夢想的號召,趕不上行動與實踐帶來的強大效應。當一個開始寫書的時候,他已經老了。因為他總結的是過去的經驗,而互聯網總是面向未來。

60后的陸兆禧與70后的張勇之間不會存在一條真正的時間界河。但當人事變動公布時,我更愿相信,這是馬云在阿里文化、價值觀傳承上的不妥協,不糾結,不茍且。當然,這里面,也有他一貫以來的強烈危機感。

馬云很早就設計了人才梯度建設尤其是培養年輕人的航道,并確立為一種制度形式,帶有剛性特征。

比如新人入職,都有嚴格培訓,讓高管或老員工分享經驗,傳承文化與歷史,培養認同,塑造價值觀。技能上,有羅漢堂培養基地,以情境化的方式啟發思考,激發行動與執行力;俠客行則側重管理經驗傳承,賽馬會側重內部項目競賽。更有許多企業不愿公開談及的接班人計劃。12年前,阿里就開始對每一個崗位進行“接班人”培訓計劃,將文化、價值觀及團隊合作納入員工業績考核,2012年開始落實領導群體年輕化工作。至于曾引發巨大關注的合伙人制度,則自2010年始,18羅漢辭去“創始人”身份,啟動合伙人制度,這不但是阿里在文化、價值觀上的保障,也是公司未來決策、管理的制度設計。

一個公司總有一種個性的氣質。你能看到,無論面孔菜色還是雍容,許多阿里人總有一種雞血般的熱情。在我所接觸的企業人中,阿里人可能是直白談論價值觀最多的群體。不熟悉的人,起初會覺得很假,之后會體會到這是滲透在他們工作中最核心的一部分。幾萬人的阿里,素以創新與執行力出名,沒有這層制度設計,簡直難以想象的。

互聯網從業人員年輕化特征,決定著具體互聯網公司的管理、人才、組織架構的設計。許多互聯網企業意識到這一點,很早在制度上有所規劃,以求為年輕人打破天花板。比如,一些搞內部創業,更多是通過攤大餅的形式創造上升通道。這類效果不但不明顯,反而會浪費巨大資源,導致公司形成官僚氣氛。因為,鏈接他們的不是文化紐帶,傳遞的不是文化,而是通過人為的崗位設計,為人才開拓出路,這種屬于攤大餅,行之不遠便會觸礁。

要知道,互聯網業比其他行業更具有文化離心傾向,沒有一種制度設計,持之以恒的灌輸,并且將它滲透到日常工作中,側重人與人格的提升,互聯網企業一定會比傳統行業更早碰到人才與組織管理的難題。最多的尷尬是,不是人才少,而是面對一大幫牛逼的人才,你不知道該如何安排。橫向重復拓展業務,創造出路不會有多大意義,互聯網企業只能通過文化與愿景的召喚,通過殘酷的時間序列,給年輕人創造上升的通道。這里面一定會有人做出巨大犧牲。

阿里的動向,一定會引發更多互聯網企業關注,并波及其他行業,甚至整個社會層面。我相信馬化騰、李彥宏、劉強東們會有類似的思考。張瑞敏、王健林們也會有同樣的思考。過去“接班人”話題在大眾傳媒上一度很熱,那其實正是反映出一個時代的變換。

阿里的動向,迎合了一個萬眾創新的時代。它或許將引發其他企業追隨,為新一代年輕人走向社會前臺創造更大的聲量與效應。這忽然讓我想起昨日李克強總理跑到中關村創業大街的事,他強調了青年人的價值。我覺得阿里昨晚的人事調整,與此異曲同工。這應該政府決策層、企業決策層對于一個時代集體無意識的迎合。

不過,馬云謳歌年輕人的價值,背后一定也有更多產業考量。在我看來,這也是阿里危機感與機遇期的信號。

阿里已處于一個非常關鍵的轉折點上。IPO釋放出巨大的效應,阿里的影響力已早已觸達全球。許多區域國家的領導人都將馬云視為座上賓。你能感受到,這里面渲染是互聯網行業在全球范圍的創新價值。

但這也等于給阿里戴上了一副“金手銬”。作為全球互聯網巨頭之一,你能否擔當起時代賦予的使命,這個不但需要馬云的情懷,更需要阿里在微觀經濟生活里的革新。IPO前后,馬云比以往更加頻繁地強調社會責任,他知道,阿里的一舉一動,帶來的效應,已經不是幾年前的樣子了。

經過16年的發展,阿里確立了自己的地位,但是2015年的阿里,必須給予外界確立新的信心,那就是它還有巨大的成長空間,巨大的創新能力。這個不但事關阿里上市公司股價,也事關阿里集團未來的命運。

斯坦福大學教授沙伊·伯恩斯坦曾追蹤近2000家上市科技公司,最后給出這樣一個數字:公司上市之后創新能力會下降40%。

過去幾個月,阿里經歷了諸多風波,尤其是來自各種監管部門甚至大眾層面的評判。在我看來,這都是阿里微觀業務層面面臨創新困境的反映。當它的平臺交易體量達到萬億規模后,已足以影響區域經濟,甚至左右一個地方的產業結構命運。阿里的生態是很強大,但是,阿里的土壤,目前仍建立平臺商戶數量增加驅動增長的基礎之上,若不能發展處更深的服務驅動模式,它一定會比其他同行更早遇到天花板。

馬云在IPO、去年雙十一、雙十二都曾間接提到這一問題。他不斷渲染IT到DT的轉變,不斷強調大數據時代,各種智慧行業的愿景,你就能體會到阿里在國際化、垂直化、無線化、農村電商、基礎設施輸出等方面的快速布局,都是這一問題的反映。

而馬云北京員工大會上的最新講話,其實更是一個關鍵信號。服務的人群放大兩倍,馬云是在傳遞,阿里必須有更廣的國際視野;強調7大板塊業務,尤其是北京的互聯網業務,傳遞出阿里深耕中國、加速擁抱實體經濟的信號。

這一切,對于管理與人才會有新的要求:一是國際視野;二是更快更強的學習能力,掌握更多新的技能與管理工具;三、深入線下,強化落地的精神;四、與整個社會融入一體的文化精神。

這種訴求其實正是迎合著一個年輕人的時代。不打破人才天花板,阿里的重啟戰略,不太可能會實現。阿里的新一輪成長空間的打開,也會延遲。

2015年5月7日的換帥,70后逍遙子取代60后陸兆禧,走向前臺,不是建立在界限明晰的時間界河上,但它一定有馬云與阿里深深的危機感。我從中體會到,阿里正一面扎入現實,一面將自身置于一個國際化的舞臺。這不僅是阿里的轉型,也是中國互聯網業打開視野、邁向成熟新一步,更是第二大經濟體的融合經濟模式撬動全球的微觀昭示。

關鍵字:阿里DT傳承文化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自贡市| 海原县| 焦作市| 昭觉县| 长春市| 郓城县| 南召县| 博乐市| 德令哈市| 白河县| 花莲市| 屯门区| 江孜县| 汶上县| 玉环县| 瓮安县| 三河市| 浮梁县| 巴南区| 成安县| 平乐县| 霍城县| 历史| 项城市| 荥阳市| 灌云县| 兰溪市| 延吉市| 缙云县| 泗洪县| 武强县| 聂拉木县| 新平| 金溪县| 赤城县| 长寿区| 榕江县| 西宁市| 灵石县| 巩义市| 衢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