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近幾年來被最多提及的一個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下,今晚22:42央視財經頻道播出的《財經周刊》關注為勞動者創新,評論內容提前精彩呈現。
今年春節期間,在朋友圈或者微博中,您可能看過這張照片,兩名環衛工人舉著心愿卡,上面寫著:“年輕人,少放點鞭炮!讓我老伴早點回家過年!”
其實今年拿北京來說,大家還是比較克制,7天長假產生了煙花爆竹殘屑60噸,比去年減少了整整30噸。當然掃起來依然很不容易。環衛工人不僅工作辛苦,而且危險,垃圾中的玻璃瓶、鐵釘、甚至化學物質,都可能對他們造成傷害。而常常他們帶的是這樣的手套。看了這些,我在想,企業的技術創新能不能更多的瞄準這些勞動者?
比較一下,在美國華盛頓,環衛工人身上背著一個鼓風機,不是用掃的而是用吹,將落葉和碎紙吹成一堆堆的積起來,再由專車收走。
再看看這個德國的大家伙,除草,剪枝,掃死角,繞障礙,擦路牌,完全是十項全能。
當然,并不是說歐美國家的環衛工人就不用掃帚簸箕了,而是說,我們身邊還有相當多的勞動者仍舊拿著原始的工具在勞作,之所以環衛工的心愿是讓大家少放點鞭炮,也是因為勞動工具效率太低,在科技創新層出不窮的今天,這不得不引人深思,這也是我最近讀到青年企業家協會皮鈞寫的文章受到的啟發,他說現在的創新更多的服務于享樂者。
在互聯網思維的今天,我身邊也有非常多的朋友在創業, 如果到中關村(10.34, 0.00, 0.00%)創業一條街去看看,大家談得最多、最起勁的是年輕用戶的娛樂、學習、社交這幾個需求,不少80、90后創業者會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研究讓大家玩游戲玩得更開心、吃的更美味、用的更便捷的創業項目,不管是雕爺牛腩、還是黃太吉煎餅,或者是新出爐的創業電商,很多創業項目都瞄準了這些方面,其實舒適、快捷、方便的滿足大家生活需求這本身無可厚非,但是我們也一定也要看到,發達國家還有不少創新的出發點是為勞動者。
舉個例子。咱們常說技多不壓身,中國人有可能是世界上平均切菜水平最精湛的民族了,我個人曾經因為圖新鮮圖酷炫,買過國外發明的切菜神器,雖然這些工具對我來說用起來還不如一把菜刀方便,但是這套工具做的實在精致無比,十六合一,沒有你想不到的功能,還是可以幫助很多人省時省力的做好一桌飯菜。
其實像蘋果,微軟,谷歌這些成功的企業,他們最開始的出發點本身并不只是享樂,而是通過技術提高勞動的效率。更進一步講,為勞動者而創新,勞動者會終生感激!為勞動者創新其實并不是情懷和口號,它確實有著巨大的潛力和市場,也許能真正改變你我的生活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