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Amazon)從都不是最積極發布自家業務數據的公司。這家總部位于美國西雅圖的在線零售商在公布各業務部門業績時總是格外遮掩。周一,亞馬遜再次保持其一貫作風,有選擇性地公布了其第三方賣家2014年的業績增長情況。
在一份新聞稿中,亞馬遜強調這是賣家業務“創紀錄”的一年,2014年其第三方商戶在亞馬遜網站上實現了20億件的商品成交量,比去年的數量翻了一番。亞馬遜表示,這些占了“網站總成交量的四成以上”,但卻沒有披露具體的百分比數字。
問題就在這里:亞馬遜在公布數據的同時也提供了一幅有色眼鏡,讓觀察人士和投資者無法看透其真正的增長情況。像往常一樣,亞馬遜并沒有公布第三方賣家的實際營收,而是選擇用“成交件數”來衡量公司的業務增長。這個標準相當模糊,一件商品既可能是一個iPhone手機殼,也可能是一臺液晶電視。而最明顯的是,這家電商巨頭始終在交易平臺的第三方賣家數量上含糊其辭,今年的表述一如去年那樣,“亞馬遜網站的全球賣家超過200萬”。
雖然亞馬遜公布的數字有一定的揭示意義,但是卻引出了更多的疑問。比如亞馬遜強調的亞洲市場的增長。在與阿里巴巴(Alibaba)針鋒相對的一次表態中,這家由杰夫·貝索斯(Jeff Bezos)領導的公司表示,其中國大陸和香港賣家的全球銷售同比增長80%。可是這80%的基數是多少?亞馬遜并沒有提到任何確切的數字。
亞馬遜物流(Fulfillment By Amazon)是該公司為世界各地賣家存儲、處理和遞送貨物所提供的付費物流服務。當涉及到有多少賣家在使用這項服務的問題時,亞馬遜也才采取了相同的迂回手法:商家使用亞馬遜物流的數量在2014年增長了65%,但我們依然不清楚亞馬遜所說的200萬第三方賣家當中到底有多少正在使用這一服務。
盡管部分觀察人士認為,亞馬遜可以通過加強第三方市場而不是販賣自營商品來提高微薄的利潤率,但是我們很難只通過一個季度的數據就得出結論。此外,隨著業務逐漸擴大,亞馬遜日益增加的成本也不容忽視。2014年第三季度,亞馬遜的物流服務納入了更多商戶,并將會員資格升級到享有兩天送達服務的亞馬遜金牌會員(Amazon Prime)。受此影響,其物流業務的凈虧損擴大到9.72億美元,較2013年高出20%。
如果亞馬遜真心希望讓市場相信其描述的增長情況,就不應只在百分比上做文章,而是提供過硬的數字,讓大家理解亞馬遜自詡的“創紀錄”年份的真實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