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商業史上最大的上市,終于由人口最多的中國實現。
這是馬云和阿里巴巴的成功,也是互聯網新經濟的成功,更是生態系統規則的成功。
一、IPO紀錄屬于互聯網新經濟
北京時間9月19日晚上23:53,阿里巴巴集團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IPO即為首次公開募股),股票交易代碼為“BABA”,發行價為每股美國存托股(ADS)68美元。開盤價直接跳漲36.3%,最高達99.7美元,差點破百。
如果承銷商行使超額配售權(該權利30天內有效),阿里籌資額將達250億美元,成為史上最大規模IPO。原IPO募資紀錄的前三名,依次是中國農業銀行(221億)、工商(219億)和美國Visa(179億)。請注意它們都是離錢最近的金融機構,現在前三名被互聯網一口氣連鍋端!阿里市值也達到2383.32億美元,超越Amazon(美國最大電商公司)、Facebook(美國最大社交公司)成為僅次于Google(美國最大搜索公司)的世界第二大互聯網公司。
即使在整個美股范圍內,按最樂觀市值計算(即超額配售情況下X最高股價),阿里巴巴集團也將排名第六大公司。僅次于“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投資公司、微軟、Google、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蘋果。以往神話般的世界巨頭們,已經不再遙不可及。互聯網已經成為全世界新經濟的火車頭,與金融、能源分庭抗禮。
市場熱度還反映在另一個紀錄上:敲鐘后的第一筆股票交易達成仍需要詢價過程,越是大的公司,賣家需求就越強烈,競價耗時則會越長。經過143分鐘、10輪詢價后,阿里巴巴以92.7美元開盤,創下了紐交所10年來開盤時間最長紀錄,詢價時間則打破了Twitte上市時候的79分鐘。
這是互聯網風頭最勁的大時代,否認,無異于掩耳盜鈴。
二、“生態系統”成阿里關鍵詞 上市是一個企業最好的廣告,可能也是一個企業家最巔峰的時刻。只不過,此時此刻聚光燈都對準了創業者,人們津津樂道于財富神話、苦盡甘來的故事—-人性如此。但作為投資者,顯然更關注商業基本面、未來走向。
上市前與媒體、員工的對話中,阿里巴巴三大高管的關鍵詞都是生態系統:董事長馬云、副董事長蔡崇信、首席執行官陸兆禧,都一致用“生態系統”來描述阿里巴巴的真正價值。
巧合的是,“阿里系”的其他高官們也出現在了IPO現場,譬如新浪微博董事長曹國偉、恒大淘寶足球俱樂部董事長許家印、優酷土豆集團首席執行官古永鏘等人。以優酷土豆為例,后者前不久剛剛接受了阿里巴巴集團10億美元的戰略注資,成為“阿里號”生態系統的網絡娛樂板塊。
最具象征儀式的上市敲鐘儀式,更是將“生態系統”渲染的淋漓盡致。8名用戶代表敲響了阿里巴巴在紐交所上市的鐘聲,阿里選擇了八位客戶,包括華盛頓州的櫻桃種植者,奧運跳水冠軍、手鐲淘寶店主勞麗詩,微博紅人快遞哥、北京申通勝古分部經理竇立國,以及一位淘女郎等人。
在聚光燈的焦點,阿里巴巴展示了其引以為傲的生態系統。放眼未來,馬云顯然準備打一場生態系統級別的戰爭。
三、華爾街追捧的“三合一”故事
實際上,資本市場追捧的正是“中國+互聯網+生態系統”的三位一體故事。
故事的大背景,當然是中國。中國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還還處于高速發展之中。同時相比美國,中國的互聯網市場、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市場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要知道,賣東西是天下最嚴肅、最長久的生意!因此,Amazon (亞馬遜公司)虧損多年、即便盈利也是微利,卻一直受到追捧。耐心尋味的是,亞馬遜也是電商起家,延伸到了云計算(AWS)、硬件(Kindle )和物流—-也是一個巨大的生態系統。 現在的阿里巴巴簡直是一個“超級怪物”!它雄踞中國互聯網B2B(企業到企業)、B2C(企業到消費者)、C2C(消費者到消費者)、網絡支付、網絡貸款等多個重要垂直市場老大,并在進軍云計算和大數據(阿里云)、物流(菜鳥)、搜索(UC)、地圖(高德)、娛樂、醫療健康、文化甚至足球!
數據顯示,僅過去兩年阿里巴巴并購就花去了超過100億美元。“老業務+新收購”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這,也正是阿里巴巴向華爾街講述的故事。 9月6日,在馬云致投資者的公開信中,提及關鍵詞“生態系統”達24次之多。“我們不是一家拓展技術邊界的科技公司,而是一家通過持續推動技術進步,不斷拓展商業邊界的企業。我們不是靠某幾項技術創新,或幾個神奇創始人造就的公司,而是一個由成千上萬相信未來,相信互聯網能讓商業社會更公平、更開放、更透明、更應該自由分享的參與者們,共同投入了大量時間、精力和熱情建立起來的一個生態系統。”
我認為,阿里巴巴想成為谷歌、蘋果那樣級別的公司—-它們分別建立了龐大的生態系統。做到了,阿里巴巴才能在如此體量的基礎上,繼續保持長期增長。
四、百度騰訊加緊布局
中國互聯網公認有三座大山BAT:百度Baidu、騰訊Tencent、阿里巴巴Alibaba。李彥宏圈流量、馬云圈產業鏈、馬化騰圈人,三英市值最高、產業控制力最強。
發現沒有?百度對應Google做搜索、阿里對應Amazon做電商、騰訊對應Facebook做社交。中國互聯網三巨頭對應美國互聯網三巨頭,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為,搜索連接人和信息、電商連接人和商品、社交連接人和人,這就是互聯網最大的三項基礎性服務,所以一旦做成就贏家通吃!
今天上市后,阿里的市值甚至一度大于“百度+騰訊”之和。當然,騰訊的微信還沒開始大規模商業化,百度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布局相對領先,也很有潛力。
不要以為李彥宏、馬化騰就不想做電商,實際上他們非常想,想的要命!要知道,阿里巴巴的凈利潤也幾乎等于百度、騰訊之和。互聯網就是流量的生意,本質上,阿里巴巴賣的其實是購物流量。騰訊、百度分別位居中國互聯網流量前2名,為何做不起來電商?
為什么?因為和阿里巴巴打,就是和生態系統打!B2B、B2C、C2C、網絡支付、即時通訊一字長蛇陣擺開,你打其中一個,其它過來合圍咬你。而相比其它互聯網領域,電子商務是與實體經濟結合最緊密的,也就是說,它的“生態系統”特性最強、威力最大。
先說百度,2007年阿里B2B網站上市前就進行了強力狙擊,在香港放風要進入電子商務市場。但后來百度“有啊”失敗,更因為“三鹿門”雙方撕破臉皮、大打出手。雖然其他電商、團購、O2O的很大一塊網絡廣告費都給了百度,但百度一直沒有放棄覬覦電商的野心。在移動端初步站穩之后,百度必然在移動電商開始發力,比如最近力推的“直達號”。
再說騰訊,2006年馬云正準備淘寶開始收費,沒想到馬化騰來了一招突然襲擊,宣布拍拍網免費,雙方也是你來我往、互相過招。淘寶被迫放棄了eBay的收費模式,走向了“免費開店+服務收費”的模式,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現在,騰訊已經是電商老二京東的第二大股東,憑借微信入口的威力,繼續嚴重威脅著阿里巴巴。
現在,百度、騰訊也在加緊布局自己的移動生態系統,三英必有一戰。今年爆發的打車大戰,只是一個序曲。
五、移動電商生態系統之戰
沸騰十五年,電商混戰中群雄不敵阿里巴巴,深層次原因便是馬云玩的是生態系統。如果你要緊盯未來,你就需要站在未來去理解“生態系統”的意義,如何抓住其中的機會?
為什么百度在阿里上市前突然推出直達號、為什么騰訊幾乎同時推出微信企業號、為什么兩者與傳統線下巨頭結盟?因為面對移動電商生態系統,一切都在重新洗牌。
現在,中國商業的線上、線下的正面對決正在拉開帷幕。這是一次波及全行業、全商戶、全體消費者的O2O(線上到線下)戰爭,也是一場移動戰爭。
所謂O2O,其實本質就兩塊。一個是,線下資訊能否更便捷地到達消費者;另一個是,商品能否同款同價同庫存。前者是技術問題,用社交網絡、大數據、移動如何實現。后者是哲學問題,如何平衡商業利益、管控供應鏈、把握好運營節奏。
阿里巴巴在線上占盡優勢,但卻總是以“要革你命、你死我活”的姿態出現。讓傳統商業非常緊張,這也給了對手極大的競爭空間。百度的直達號、騰訊的微信都有機會。
我認為,這場戰爭也許有四個關鍵詞。
O2O: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APP的繁榮,讓線上、線下商業的深度融合成為可能,O2O已并不僅僅是概念。現在不開始O2O,未來就是O。
移動:用手機端瀏覽購物、多屏切換,對消費者來說已經很熟練。就像移動互聯網數倍于PC互聯網,移動電商,也將是一個遠遠大于PC電商的市場。
大數據:消費資訊如何更便捷地達到消費者,這需要基于地理位置、基于消費者的數據挖掘、個性化的智能推薦。這些都是大數據,大數據不空。
社交網絡:社交網絡顛覆性了以往的所有傳播鏈條,譬如微信紅包一夜爆紅讓馬云直呼“支付寶被偷襲珍珠港”。未來一切皆social,社交成為信息主要通路。
理論歸理論,真正的決勝關鍵是:生態系統是否能夠讓用戶(Customer)有很好的體驗?能否讓入駐的大多數商戶(Client)賺到錢?
六、電商2.0時代如何找到一席之地?
阿里巴巴從B2B起家撈到第一桶金,然后做起來C2C的淘寶,還養大了網絡支付支付寶,再成功轉型B2C的天貓!后面還跟著大數據的阿里云。這種連續的華麗轉身,只有馬云做得到,所以大家叫他“外星人”,因為玩的就是生態系統。
而馬云最大的對手、Amazon創始人貝佐斯有一句名言:“從短期來看,股市是一個投票機;而從長期來看,股市是一個稱重機。”任何公司的開盤輝煌都是暫時的,要長久地回報投資人,馬云和阿里巴巴的生態系統、尤其是在移動端還需要時間的考驗。 在中國電子商務基于PC互聯網的1.0時代,馬云和阿里巴巴書寫了英雄的史詩,做成了生態系統,完成了史上最大上市融資,祝賀他們。
當下,基于移動互聯網的電子商務2.0時代正兇猛襲來,馬云和阿里巴巴也正加速轉身,試圖重建移動電商帝國。當然,來自各方的對手們也沒閑著,新的戰爭正在打響。
如果你true believe(馬云語)電商、真的相信互聯網,那么,你應該盡快在生態系統中謀求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