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為,1200個工程師緊密協同開發出一款大型軟件產品,它被認為是華為云計算的靈魂。
四年前的中國云計算大會上,各路人士在探討云計算。很多人認為,云計算能否成功,取決于它的安全性。但華為張建華卻認為:“如果云計算不成功,絕對不只是安全問題,更重要的一定是產業鏈原因。”
開放合作
張建華現任華為FusionSphere云操作系統總經理。在此之前,他曾負責華為IT產品線的對外合作,也曾是華為桌面云和一體機的第一任負責人。這些經歷讓他對云計算形成了幾個重要理念,第一是開放合作。
華為云計算團隊認為,對開放的理解層次決定了行動。今年5月,華為在桂林召開用戶大會。一家客戶問,華為把做安全的企業都請來了,怎么協調它們的關系呢?實際上,張建華覺得這是很自然的事,因為趨勢、瑞星、卡巴斯基、賽門鐵克等都在華為云操作系統FuosionSphere的聯盟里。他分析說,將大家聯合到一起的原因是開放合作。當這些企業要基于華為接口開發無代理防病毒、無代理防攻擊時,華為沒有獨自發布一個接口讓大家遵循,而是把這幾家企業找來,坐在一起討論出一個接口。這個做法體現了開放合作的理念。
除了對開放的理解,遵循標準也很重要。今天OpenStack已成為云互操作的事實標準,大家就一定要去遵循。一些企業為了實現“差異化競爭”,修改OpenStack接口,這是把‘差異化競爭’用偏了。不修改OpenStack接口是華為的一道紅線。
此外,只有建立一個完整的體系,才能培養完整的生態鏈。
融合利器
云操作系統FusionSphere是華為為數不多的純軟件產品。華為在杭州、西安、深圳、美國硅谷以及成都有1200名工程師緊密協同,從事這個產品的開發。
在華為,大家認為FusionSphere是華為云計算的靈魂。無論華為大數據、桌面云還是一體機,里面都有FusionSphere這顆“心”。甚至華為今后電信設備操作系統,很大一部分也由FusionSphere驅動。為此,FusionSphere團隊精挑細選出一個詞“enable”,放入FusionSphere的Logo中,對外傳遞它所代表的驅動意義。
2013年,華為正式把云計算品牌定為Fusion,意為融合,這個融合不止計算、存儲和網絡資源,還包含多數據中心、多云甚至更高層次的融合。也正因為融合的理念,華為大幅投入OpenStack開源技術。
混合云不會一蹴而就
今年,華為發現客戶對云計算的認識發生了很大變化。例如,公安行業的客戶會問他,公安云該怎么建,而不是華為虛擬化產品比競爭對手好在哪里。越來越多的客戶開始采用軟件定義來建設云。最近,浙江移動采用了華為軟件定義存儲方案,而騰訊采用了華為軟件定義網絡解決方案。
云計算已經從計算虛擬化過渡到私有云,又從私有云慢慢過渡到公有云和私有云并重,但這不是混合云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公有云和私有云通過業務上層來聯系,底層云還沒有溝通。接下去才是混合云。
很多供應商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上發展并不均衡。華為對公有云和私有云并重。華為曾自己建設公有云進行探索,也與通信運營商和互聯網企業保持密切的業務關系,這兩股力量是公有云市場上的重要角色。在私有云方面,華為在中國、歐洲都開展試驗,中央電視臺、國家稅務總局、國家電網、運營商都利用華為私有云解決方案。在兩者并重的狀況下,華為已與客戶開始了混合云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