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對于一個要上云的企業,如何從自身需求出發來分析, 是否應該上云”, 上云的價值和收貨是什么” 就像一個人在某個時間段考慮到底該不該買車,該買哪種車,到哪買車,買什么車,有相類似的考量。只不過買車只可能一到兩輛。上云則不然,企業往往有很多應用,上云的過程是持續的,階段實施的。成功的上云不僅僅可以幫助企業節省成本,更能幫助企業創新,實現更強的生命力,所以上云非常重要。重要的事情就需要從科學性、技術性、成本等各個維度進行分析和考量。
和傳統的 IT 規劃類似,上云的第一個階段就是規劃,這是一鐘咨詢和分析梳理的過程,咨詢的過程是有非常清晰的方法論去指導和實踐的,具體的實踐就是資源的收集,訪談的問答和對比的分析,最后是匯總和匯報。因為今天的云服務是已經提供了 IaaS 和 PaaS 產品,所以客戶關注的焦點是自身的應用,這個應用是否應該上云,對云的收益度如何? 分析往往會從應用的類型(如 ERP、OA、Web、CRM、HR)、應用的擴展性、應用的行業屬性、應用的可用性等各個角度對應用進行具體的分析,通過這些分析即可以判斷適合哪種類型的云,如公有云SaaS、公有云 IaaS、虛擬私有云 VPC、私有云等。當然也可以進一步分析和探究,這個應用對于上云的收益如何,收益低的其實上云就變成了雞肋,既增加了客戶的負擔又增加了成本,所以清清楚楚選擇、明明白白上云,是非常重要的。
當決定了上云后,如何選擇云又是一門學問,有時候這就像去買車,買車我們會去 4S 店,通過一些列的分析:如幾口人用、市區還是郊區、越野還是城市、舒適還是操控等,各個維度的指標和問題,幫你梳理和了解你的需求。然后在根據設定的場景和參數進一步篩選你要的汽車類型和可能品牌。客戶選擇云服務也是這樣,從客戶對云的需求進行入手分析,因為私有云涉及到大量的定制,所以我們在這里以公有云選擇為例,一般來講,了解一個云廠商的產品可以從這些維 “ “度和參數去進行分析,從產品的戰略角度去看,如區域、管理、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物聯網。從產品的財務的角度去看如價格,從產品的技術服務的角度去看,如部署方式,IaaS 服務,PaaS 服務,性能。從產品的安全性的角度去看,從產品的運維支持的角度和政府扶持的角度去看等等。根據不同客戶和不同云廠商指標還可能更多,總之越了解自己想要什么,清楚的知道云廠商有什么就更好的幫自己在百花齊放的芬芳中,找到自己最愛的那只。當然僅僅選擇出來還不夠,就像買車前都喜歡試駕那樣,通過撥測的云測試在這兩年也越來越火了,就是因為大家希望了解目標云的狀態和狀況,特別是網絡域包括 DNS 時間、建連時間、首包時間、延時以及丟包率和性能域(System-CPU 使用率、User-CPU 使用率、Stolen CPU usage、IO wait CPU 使用率、數據庫響應時間、磁盤 IO 讀速率、磁盤 IO 寫速率、服務器響應時間以及系統負載)。通過撥測實時了解要購買的目標云的各種實際表現,比僅僅看看有些機構提供的云測試和性能評估報告,要來的更真實和有效。當然如何測試也有講究,標準化的應用測試,既滿足了客戶對性能的了解,也相對價格低廉。當客戶需要部署自身應用到目標云的測試,這種往往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時間,所以平衡使用兩種測試方式會更有效率,更經濟有效。
買云,是買服務,有一句俗話講,會買的不如會賣的精,是的,在不同的套餐和不同的優惠背后,總有一定的邏輯,某些便宜了某些可能會貴,如何監控這些價格,了解市場變化,甚至把自身的需求拆分來匹配這些不同廠家的價格體系的時候,好的渠道顧問是非常重要的。現在大型公有云廠家都有相關的渠道商,不同的渠道商通過不同的方式為客戶提供銷售和買后服務。好的渠道商,不僅僅靠折扣來吸納客戶,更懂得在分析客戶的應用后,知道通過應用的解耦來實現低價購買,比如某云上有消息隊列服務,這個應用大量使用這個組件,雖然現有的云服務商虛機便宜,但是這個組件非常貴,造成整體客戶使用費用高。通過解耦把這個產品放到其他的云服務商利用便宜的類似組件完成服務,就等于幫客戶節省了大量費用。所以購買也是有一定技巧和方法。
在買云之后就是遷移和運維了,這個可以等到下次有機會再講。
這次說了這么多,大家一定在想咨詢、選擇、測試的過程雖然好,但是畢竟是楊貴妃的荔枝,不能讓普羅大眾隨時享用。有沒有一種可能,把這些經驗和能力都線上化呢,把楊貴妃的荔枝可以嫁接到果園呢,當然可以!
在上云的路上客戶既可以采用傳統的方法,尋找顧問上門服務,也可以從國際的視角來學習和使用,如國外的公司有 rightscal公司提供的服務,以及老牌的 IT 廠商 IBM 提供的上云咨詢服務,IBM 的 cloudmatrix 可以幫助客戶進行線上化的分析和對標云,國內也有創新的服務商提供全面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上云和選云、買云的三步走服務如 CSB²提供的服務。總之,在這個知識經驗分享的時代下,只要善于學習用心研究就會發現選擇其實很多,新的工具和新的服務模式也不斷涌現,用戶參與、即時反饋的種種互聯網體驗,幫助企業客戶也在不斷轉型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