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組織遷移到基于云計算的基礎設施,IT團隊需要在遷移過程中保持可用性。但是,考慮到所有復雜性,在云計算遷移過程中,防止宕機或最小化停機時間并不容易。云計算團隊需要考慮數據不一致,監控不同的軟件版本,并檢查其網絡連接是否成功。
如果企業的應用程序崩潰,業務往往會停止。雖然精確的指標因企業和應用的情況而異,但調研機構Gartner公司在2014年發現,網絡停機時間平均每分鐘的損失為5,600美元。停機時間的高昂成本是企業往往將最復雜的工作負載遷移到另一個平臺(包括云計算)的原因之一。
企業仍然快速地采用公共云。據調研機構Forrester Research公司預計,2017年全球公共云市場將達到1460億美元,遠高于2015年的870億美元。
朦朧的前景
對于選擇遷移到云端的企業來說,其前景是好是壞尚不明確。任何云計算遷移過程都是艱難的,移動信息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即使生產和目標系統完全兼容。而企業的云計算提供商運行的系統與其內部使用的系統相同的機率很小,因此云遷移挑戰呈指數級增長。
在另一方面,如今的計算基礎設施比以往更加模塊化了。
Forrester Research公司首席分析師兼私人基礎架構即服務云主管Lauren E. Nelson表示:“虛擬化使得企業將工作負載從一個系統轉移到另一個系統變得更加容易。”
虛擬化創建了一個抽象層,所以軟件不像過去那樣依賴于系統特性。應用程序不再與操作系統緊密相連,并且往往會依賴于那些可用的服務器資源。其缺點是現代工作負載通常是龐大而復雜,大多數功能都是數十萬行代碼。此外,由于采用模塊化的方式,它們與許多其他系統(如用于身份管理的系統)可以進行交互。
云遷移過程從哪里開始
將所有應用程序和支持基礎設施移動到公共云中是不可行的。Nelson說:“企業有大量的應用,遷移過程需要6到18個月的時間。”
將云計算遷移過程分解為可管理的步驟。從最小最簡單的項目開始,然后再進行更大,更復雜的部分工作。在遷移過程中,同時運行內部部署和云系統,同步數據并測試云部署,以確保轉移過程中沒有任何內容丟失。另外,記錄所有的API,以了解在云遷移過程中需要監視哪些API。
當企業將舊界面映射到新界面時,其最重要的就是細節。例如,應用程序可以運行4.0版本的用戶界面,而云端供應商是4.1版本,其中可能包括應用程序不支持的功能,并阻止系統正常運行。
定制和網絡帶來遷移的挑戰
區分企業服務或簡化操作的定制應用程序在云遷移過程中創造了額外的挑戰。當企業修改應用程序時,通常會創建一個附加組件或編寫軟件。如果云計算供應商缺乏支持獨特功能所需的軟件,則此自定義可能會產生問題。
新的提供商服務增加了復雜性
云計算提供商服務的快速發展使得一致性更加困難。云計算供應商正在從事高風險的競爭,提供新服務。因此,應用程序今天可能會通過遷移測試,但是明天就會不合格。
網絡通信是公共云的另一個關鍵因素。當組織將信息從現場遷移到場外時,他們需要確保其WAN鏈路的速度足夠快以提供足夠的性能。在某些情況下,這將需要升級。
將工作負載移至云計算時,企業面臨諸多挑戰,但公共云供應商提供工具和服務來簡化云遷移流程。此外,埃森哲,CDW,CloudMigrator,Dell Technologies,Metalogix,Vision Solutions和Zenoss等第三方供應商也提供類似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