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沒有一個時間這樣合適,虛擬現實技術迎來了黎明,它改變現實的革命正在來臨。”杰米里·拜倫森說]
衣冠整齊的你在出門前照照鏡子,突然發現鏡子中的自己布滿皺紋,瞬間老去三十歲。面對如此恐怖的畫面,先不要尖叫,因為——這很有可能是虛擬現實技術騙了你。
這面“魔鏡”已經出現在斯坦福大學虛擬互動實驗室(VirtualHumanInteractionLab)里。這正是實驗室與美國銀行合作的一個名為“面部退休”的項目,主要針對美國年輕人缺乏儲蓄意識的社會問題,目的是在告訴年輕人:在年老之后,你的模樣和笑容的程度取決于你現在的儲蓄行為。
實驗室創始人杰米里·拜倫森(JeremyBailenson)告訴包括《第一財經日報》在內的記者,在虛擬現實技術中,通過追蹤器來追蹤被試人各種身體變化、身體動作等,之后改變被試人見到的場景、聽到的東西,從而實現心理上的虛擬現實,使他忘記正身處真實世界當中。”也許用不了多久,每個人都可以創造出自己的“阿凡達”。
杰米里·拜倫森和吉姆·布拉斯科維奇在所著的《虛擬現實:從阿凡達到永生》中這樣描述:大腦不太在乎某種體驗到底是真實的還是虛擬的。想想看,只需要按一下按鈕,你就不會變老,就能減掉幾磅肥肉,或者讓肌肉塊凸顯出來。在這個世界里,你的曾祖父還活著,而且還能和你6歲大的女兒玩拋接球游戲……
造夢的N種可能
盡管虛擬現實技術從上世紀90年代起已經開始研究,但就在兩年前,虛擬現實技術還在以龜速前進,直到過去一年,它才真正引起廣泛關注,而這背后的推動力包括硬件設備的重量減輕,造價變低;液晶顯示屏的分辨率有了飛躍的提升,令效果更加逼真;還有Facebook20億美元收購Oculus的資本推動。
“從軟件角度而言,我們已跨過了轉折點。”杰米里·拜倫森說。例如,他在不久前剛剛把自己價值40000美元的裝備換成OculusRT,后者只需要300美元。
他對記者介紹,虛擬現實技術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現實設備,包括液晶顯示屏以及目鏡;二是追蹤器,追蹤器將每時每刻地追蹤用戶感官的變化,哪怕是非常微小的動作;三是漫游技術,當用戶發生動作時,虛擬現實設備就會改變他周圍的圖景設置,讓用戶感覺自己是在真實的場景中走動。
“虛擬現實對真實世界有很大作用。”杰米里·拜倫森說,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可能改變人們的旅游方式、教育方式,改善人們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向人們傳遞利他主義。
例如,斯坦福大學已經開始通過虛擬現實訓練橄欖球運動員,球員每周會通過虛擬現實裝備進行防守訓練。這種方式不僅能夠讓那些常常沒有機會上場的“冷板凳”球員得到相應的訓練,還能夠降低受傷的概率。目前,已有職業聯盟正在與斯坦福大學展開相關合作,建立訓練模板。
不僅如此,虛擬現實技術還利用同理心的原理訓練人們感知老人或者殘疾人生活中的種種不容易,從而形象生動地教育人們減少對年齡、性別以及種族的歧視。
在實驗室里,一部分受試者戴上了虛擬現實頭盔設備,在游戲中扮演超人,并拿著胰島素針劑拯救城市中一個生命垂危的孩子。游戲結束后,受試者繼續接受另一項測試——試驗員“不小心”打翻一盒筆,大部分受試者會馬上把筆撿起來。與對照組相比,用實際行動展現對身邊人的關愛明顯上升了35%。
而在實驗室的另一組受試者中,那些進入虛擬世界親自鋸掉一棵樹的人,回收廢紙的意識提高了20%。這種名為“換位思考”的虛擬現實應用或將有助于問題的解決。
比如一個男人在虛擬環境下變成了一個女人,在這個環境中會有男人對她騷擾,虛擬現實提供了一種讓被測試者感受到自己是一個女人的真實感受。拜倫森教授認為,這會改變那些性騷擾者的心理和行為。
拜倫森教授對記者開玩笑說,如果虛擬現實數字化實驗室做得太成功,將來可能不會有人來申請讀斯坦福大學了,因為他們會去一個和真實的斯坦福一模一樣的虛擬大學學習。
距離“阿凡達”還有多遠?
經過幾十年的技術積累和演進,虛擬現實的產業正在開始蓬勃發展。微軟發布了虛擬現實的產品HoloLens,三星、谷歌、Facebook、索尼等IT巨頭也都先后開始在虛擬現實上展開布局。
杰米里·拜倫森告訴記者,Google、Facebook的創始人都是實驗室的??停鳩acebook的扎克伯格在和他談了3個小時后,很快斥資20億美元收購虛擬現實設備開發商Oculus。此外,他也先后接待過中國百度、騰訊和華為的來客。
“從沒有一個時間這樣合適,虛擬現實技術迎來了黎明,它改變現實的革命正在來臨。”杰米里·拜倫森說。
他預計,隨著Oculus的虛擬現實裝置價格達到消費電子級別,用不了多久,人們就可以在家中體驗虛擬現實技術。
但在這之前,虛擬現實的應用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副研究員翁東東認為,目前Oculus的產品雖然消費電子化,但仍然具有相對較大的體積和使用門檻。“長時間使用的視覺體驗和佩戴舒適度,也將成為虛擬現實裝置發展的重要方面。”
翁東東還認為,當前的虛擬現實技術仍然集中在顯示領域,而針對觸覺、嗅覺等其他領域的反饋仍然缺乏相應的解決技術。
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朱瀅則認為,虛擬現實與真實場景的空間認知存在差距,如果把它作為一些教學或訓練方式,例如消防等領域,有可能產生對真實情況的認知偏差。此外,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完成一些對人格和行為方式產生影響的訓練,但究竟能否形成長期穩定的影響,還沒有明確的研究成果,這也是未來虛擬現實技術的研究課題。
杰米里·拜倫森也同時發出警告,虛擬現實體驗有可能具有成癮性,甚至導致一些不良后果。例如,一個游戲玩家如果長期沉浸在虛擬現實技術營造的暴力游戲中,他在現實世界中可能會變得更加暴力。
更為嚴重的情況在于,虛擬技術的廣泛使用可能導致人們模糊了虛擬與現實之間的邊界,從而產生道德或者法律風險,而這些將改變現有社會體系,造成新的社會問題,甚至是社會秩序和道德法律的改變。
但人們或許不用太過擔憂。杰米里·拜倫森說,汽車、電腦的出現早已改變人們的生活,但在當初它們剛剛出現時,人們也對它們有不小的懷疑。“因此,最重要的不是新產品出現,而是人們究竟如何使用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