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傳統存儲相比,虛擬化存儲的優點主要體現在:磁盤利用率高,傳統存儲技術的磁盤利用率一般只有30-70%,而采用虛擬化技術后的磁盤利用率高達70-90%;存儲靈活,可以適應不同廠商、不同類別的異構存儲平臺,為存儲資源管理提供了更好的靈活性;管理方便,提供了一個大容量存儲系統集中管理的手段,避免了由于存儲設備擴充所帶來的管理方面的麻煩;性能更好,虛擬化存儲系統可以很好地進行負載均衡,把每一次數據訪問所需的帶寬合理地分配到各個存儲模塊上,提高了系統的整體訪問帶寬。
虛擬化存儲有多種分類方法,從大的方面可以分為:根據在I/O路徑中實現虛擬化的位置不同進行分類;根據控制路徑和數據路徑的不同進行分類。根據在I/O路徑中實現虛擬化的位置不同,虛擬化存儲可以分為主機的虛擬存儲、網絡的虛擬存儲、存儲設備的虛擬存儲。根據控制路徑和數據路徑的不同,虛擬化存儲分為對稱虛擬化與不對稱虛擬化。
虛擬化存儲的系統構成
云存儲中的一種典型存儲方式為分布式存儲。在這種方式中,一般采用帶外虛擬化的方式管理存儲設備,元數據管理和數據傳輸都是通過IP網絡來完成。這種虛擬化存儲系統主要有四類不同的存儲設備。
客戶端:
客戶端向外為客戶提供各種應用服務,如萬維網服務、數據庫、文件服務、科學計算等。客戶端上運行存儲代理軟件,提供網絡虛擬設備供應用程序讀寫訪問。
配置管理服務器:
配置管理服務器用來進行系統的配置和管理。通過Internet、Telnet或其它接口登陸云存儲平臺,以遠程的方式配置和管理整個存儲系統。
元數據服務器:
云存儲系統的元數據服務器(MDS)管理著整個系統的元數據和對象數據的布局信息,負責系統的資源分配和網絡虛擬磁盤的地址映射。在MDS上部署的全局虛擬化存儲管理軟件和集群管理軟件可管理整個存儲系統的配置和運行。另外,MDS通過冗余管理軟件來實現普通存儲節點之間的數據冗余關系。
對象存儲節點:
每個存儲節點都是獨立的存儲設備,負責對象數據的存儲、備份、遷移和恢復,并負責監控其他存儲設備的運行狀況和資源情況。同時,存儲節點上運行著虛擬化存儲管理軟件,并存儲了應用程序所需的數據。
虛擬化存儲的三層模型
根據云存儲系統的構成和特點,可將虛擬化存儲的模型分為三層:物理設備虛擬化層、存儲節點虛擬化層、存儲區域網絡虛擬化層。
三層虛擬化存儲模型大大降低了存儲管理的復雜度,有效地封裝了底層存儲設備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使系統具備了更好的擴展性和靈活性。用戶只需將存儲設備添加到存儲池中并進行簡單配置,就可以創建虛擬卷,而不必關注系統中單個設備的物理存儲容量和存儲介質的屬性,從而實現統一的存儲管理。
物理設備虛擬化層:
主要用來進行數據塊級別的資源分配和管理,利用底層物理設備創建一個連續的邏輯地址空間,即存儲池。根據物理設備的屬性和用戶的需求,存儲池可以有多個不同的數據屬性,例如讀寫特征、性能權重和可靠性等級。按需分配的存儲設備作為一個邏輯卷管理器,可以從存儲池中分配邏輯卷,動態地分配存儲資源,并管理數據塊的映射和轉發。
存儲節點虛擬化層:
可實現存儲節點內部多個存儲池之間的資源分配和管理,將一個或者多個按需分配的存儲池整合為在存儲節點范圍內的統一的虛擬存儲池。這個虛擬化層由存儲節點虛擬模塊在存儲節點內部實現,對下管理按需分配的存儲設備,對上支持存儲區域網絡虛擬化層。
存儲區域網絡虛擬化層:
可實現存儲節點之間的資源分配和管理,集中地管理所有存儲設備上的存儲池,以組成一個統一的虛擬存儲池。這個虛擬化層由虛擬存儲管理模塊在虛擬存儲管理服務器上實現,以帶外虛擬化方式管理虛擬存儲系統的資源分配,為虛擬磁盤管理提供地址映射、查詢等服務。
廣泛的應用
虛擬化技術已經在存儲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
各個存儲設備廠商紛紛推出了自己的虛擬化存儲產品。令人矚目的是,華為提供了企業級虛擬化存儲服務,推出了針對云計算的虛擬機和網絡存儲服務器的虛擬機,以及VTL虛擬帶庫和VIS產品。同時,華為在云存儲系統中也大量應用了虛擬化技術,實現了元數據服務器的虛擬化VMDS,對象存儲服務器的虛擬化VOSN,以及數據容器的虛擬化,等等。
虛擬化存儲在各種行業中已經開始了大規模應用。這些應用包括:
數據中心:應用虛擬化技術提供計算和存儲服務中心、網絡管理中心、災難恢復中心、IT資源租賃中心等服務。
電信行業:隨著產業的發展,電信行業面臨兩方面的挑戰,一方面降低IT架構的成本,另一方面提高IT架構的可用性。虛擬化技術正是解決這一問題有效辦法。
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利用虛擬化進行容災,采取“兩地三中心”方案,即生產中心、同城災備中心、異地災備中心。同城災備中心負責一般性災難的防范,異地災備中心用來防范大范圍的災難。利用虛擬化技術,可以在統一的虛擬化基礎架構中,實現跨數據中心的虛擬化管理。
政府信息系統:政府數據存儲系統的建設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系統利用先進的存儲虛擬化技術,建立統一、標準、共享的數據資源存儲平臺,能夠有效地管理龐大、繁多、復雜的數據及相關的設備,提高資源利用率,并建立起全面的數據安全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