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 年,Internet 剛剛興起,這時候出現了最早的中文論壇,alt.chinese.txt。最初會用 Internet,知道怎么上 alt.chinese.txt,知道怎么輸入漢字的,大都是理工科學生。
理工科學生的思維有定式,凡事習慣較真兒。對于同一個問題,喜歡羅列多種可能的解決方案,然后橫向比較,看哪一個說法更靠譜。辯論時講究有理有據,鄙視謾罵。謾罵被視為“急了”,而 “急了” 基本上等同于理屈詞窮,亂了方寸。
全球會碼漢字的人,包括大陸的,臺灣的,還有漂流在海外的留學生們,一度在 alt.chinese.txt 扎堆嘮嗑。嘮嗑的話題很散亂,不知道什么時候,有人聊起了明史。剛開始的時候,不是整篇的文章,而是三言兩語的段子,說些明代的軼事,夾雜著插科打諢的議論。一個段子往往會引發更多的段子,就這樣關于明史的段子越來越多,漸成體系。
在網上搜了搜,只找到方舟子的明史小品系列 [2]。其實方舟子的這個系列,是在與其他網友的閑聊中逐步完成的。可惜的是,其他網友,例如 “嚎” 寫的明史段子,卻沒有找到。
用閑聊這種不正經的筆調,討論很正經的學術問題,成為 alt.chinese.txt 的語言特色。所謂不正經,不是輕佻,而是輕松。只有深入才能淺出,想把學術問題說得很輕松,首先得理解深刻。
用不正經的筆法,寫很正經的學術問題,是不是只適合于文史和科普文章?事實上,最前沿的學術討論,常常發生在咖啡屋和飯桌上。例如,適用于全球各種文字的編碼方式,UTF-8,就是 Bell Lab 的 Ken Thompson 和 Rob Pike,在一個小餐館里等著上菜時,在鬧鬧哄哄的洋溢著菜味和酒香的氛圍中,你一言我一語聊出來的 [3]。
上一篇博文提到 Dynamo,這是 Amazon 的云存儲服務 S3 (Simple Storage Service)的核心技術。Amazon 的 CTO 等人寫了一篇論文,專門討論 Dynamo 設計原理 [4],這篇論文寫得條理清晰,不枝不蔓,值得讀讀。
有讀者建議,介紹一下 Dynamo 的設計思想,順帶講講其它同類但是競爭技術,例如 Google 的 Bigtable [5]。這是個挺好的建議,或許可以嘗試一下,把一本正經的論文,拆散成不那么正經的段子,讓大家能夠在上下班路上,琢磨前沿的技術問題,打發漫長的等待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