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巨大的市場空間,看得見卻摸不著。
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數據顯示,2014年全球3D打印市場規模約50億美元,整個行業市場規模有很大上升空間。多名3D打印行業內人士認為,3D打印之所以發展30年還沒有形成規模,是因為缺乏成熟商業模式。為此,3D打印企業也一直在摸索適合發展的商業模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包括金運激光(300220,SZ)、光韻達(300227,SZ)、先臨三維(830978,SZ)等公司在內的多家企業,都在3D打印業務上布局云平臺、云工廠等“云計劃”,試圖讓3D打印和互聯網實現深度融合。
調查中,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3D打印牽手云平臺,可以解決用戶分享的問題,能夠把客戶和商家結合起來,或許是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但是,發展云平臺需要企業有很強的整合能力,盡管有這么多企業布局云平臺,但有多少能夠成功很難說。
3D打印瞄上云平臺
劍橋大學工業光子學中心主任Bil O Neil表示,3D打印技術在全球已經誕生30余年,但多年來并沒有很大的進步。
“一個產業,一個先進的技術,如果長達30年都沒有發展起來,我認為就是因為商業模式缺失,有好的商業模式,技術不一定好也能成功,如果沒有好的商業模式,再好的技術也不一定能成功。”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發起人羅軍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包括金運激光、光韻達、先臨三維等在內的諸多涉及3D打印業務的企業,都在加緊布局“云計劃”。
金運激光早在2013年就規劃了“云工廠”藍圖。金運激光董事長梁偉此前曾表示,3D打印經過十多年發展依然沒有形成足夠的產業規模,主要原因是3D打印尚未建立一種適合其發展的新商業模式。“3D打印有市場需求,但并不集中,以至于在傳統商業模式下并沒有體現出很好的商業價值。”
根據規劃,未來金運激光的3D打印云工廠將分為兩大平臺。其中,工業端(B2B2C)平臺將作為改造傳統產業的平臺,面向所有需要個性化產品的傳統工廠;個人端(C2B2C)平臺將面對個人消費者,產品將更具個性化。
據公開報道,金運激光這種的模式為:以3D激光數字化技術為基礎,充分利用互聯網思維,將線上“云平臺”與線下實體體驗店有機結合,通過云工廠加工,從而為客戶生產創意產品。這是實現商業價值的一種定制模式,商業用戶及消費者只需到店定制或將激光加工及3D打印數據上傳到云服務端,或者將好的創意提交給云平臺設計師完成模型數據設計,再由云端工廠制作、物流系統配送,便可完成訂單流程。
另外一家涉及3D打印業務的上市公司光韻達,也在布局“云計劃”。光韻達董事長侯若洪告訴記者,公司正在布局云平臺,主要是和醫院合作。具體模式是把很多醫院聯合起來,收集醫院的CT數據,然后公司通過建模軟件,把CT數據建成一個非常精準的三維模型,再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打印出來。除了打印模型外,公司還可以運用3D打印為醫院做醫療導板和植入體。
侯若洪介紹,光韻達規劃的平臺將是一個B2B2B內部平臺,不會像淘寶那樣向所有人開放,而是只向他們的客戶開放。此外,光韻達還在建設集中交易平臺,將來和全國20多個激光工作站相連接,形成“集中平臺交易、分部制造、就近服務客戶”的模式。
侯若洪認為,光韻達的模式要比云工廠的概念要好一些,因為他們是統一的工藝、統一的設備、統一的技術、統一的材料,能夠保證做出來的東西是一致的。而云工廠的概念是每個人既是用戶也是工作者,但其產品的一致性、售后服務質量卻不能得到保證。
據興業證券研報介紹,著力打造全3D打印全產業鏈的先臨三維,也在布局3D數據云平臺,將以3D數據云平臺為核心,銜接公司打印設備與打印服務產品鏈,構建一個“開源+封閉”3D打印生態體系。
先臨三維副總經理趙東來告訴記者,以后先臨三維會做一個自己的網絡平臺,提供一個可供分享的平臺,“平臺上大家可以分享數據,也可以下載數據,還可以在線設計,設計完后可以線下打印,這樣云上云下就結合起來了。”
業內稱效果有待觀察
“云計劃”在3D打印行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效果又如何呢?
金運激光的意造網平臺已于去年6月份上線,并在今年3月份宣布與淘寶網、天貓等網站合作,以增加吸引力和客戶粘性,提升意造網的熱度和流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登錄意造網的天貓官方旗艦店查詢,其頁面顯示,銷量最大的產品為“3D打印定制U盤”,截至記者發稿時銷售量為1338個,售價為79元。排名第二的為“定制3D肖像臺燈”,銷量為64個,排名第三的“3D打印糖果筆”銷量僅為28個。
金運激光一季報稱,公司3D打印板塊業務仍處于投入卡位期,互聯網的意造3D打印云平臺雖然流量和成交量均有上升,但現階段仍難實現盈虧平衡,短期內仍難以擴大收入和實現盈利。
盡管投入已一年的意造網云平臺未能“擴大收入和實現盈利”,但不少業內人士對“云計劃”寄予厚望。劍橋大學唐寧學院工程研究主任授Bil O Neil說,在3D打印領域,云平臺將是非常有用的,這個領域不局限于材料和數據,可以實現數字化,給予用戶和設計師們方便快捷的應用。
天津微深科技總經理肖國棟告訴記者,云平臺應該是一個趨勢,未來兩到三年內,大部分平臺應該會完善。不過到那時,有的平臺可能繼續發展壯大,有的平臺則可能消亡,具體要視不同平臺的發展情況而定。
西銳三維打印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歐陽翔說,通過云平臺,產品可以實現定制化,客戶自己可以設計產品,也可以上傳想法,請人幫助設計產品,這是一個很好的發展趨勢。如果云平臺能做好,對企業和行業的發展都是有好處的。但是,云平臺打造需要很強的整合能力,云平臺能否做好,具體還要看企業的內涵和整合能力。
趙東來認為,和互聯網融合是3D打印發展的大方向,未來會有很多種發展模式。云平臺解決了很多人可以分享的過程,3D打印解決了制造的過程,當創意和制造的問題都解決后,未來商業模式會有無限種可能性。
也有業內人士稱,云平臺在3D打印行業其實不算新概念,國外的Shapeways公司已成立8年時間,網絡平臺上面有超過兩萬家3D設計師開設的門店,2014年時3D打印產品月均成交量已超過18萬件,“其實一些國內云平臺是在模仿Shapeways模式,但最終能不能成功很難說。”
羅軍說,3D打印作為一項非常先進的制造技術,在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將與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融合發展,這是3D打印技術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從商業模式的角度來講,應該搭建更多開放式的應用服務平臺,同時要與互聯網技術進行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