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成長的速度已成為可控資源和關鍵市場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但是以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的高成長性企業,在輝煌業績的背后則面臨著更多管理、技術、成本等多方面的風險。考慮到成本以及IT創新管理等多方面因素,越來越多在高成長性企業中擔任CIO角色的領軍人物,開始轉移IT戰略方向,將焦點瞄準了彈性與成本優勢俱在,且又不失安全性的公有云領域。
隨著虛擬化與云計算技術已經進入成熟期,企業選擇構建云計算平臺時不但要考慮一次性投入成本,以及平臺的穩定性、安全性,還可能在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SaaS(軟件即服務)之間搖擺不定,一番思考之后,或是會停在虛擬云架構還是物理主機架構的岔路口上。
公有云成為IT成本持續運營的最佳模式
美國《NetworkWorld》網站在2011年年底對276名CIO就其云應用計劃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三分之一的受訪者已經把部分應用交給服務提供商,讓服務提供商在公有云上托管它們。另外,還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正在計劃將部分應用交給服務提供商,已完成IT架構在創新時代的華麗轉身。
傳統觀念影響下成長起來的IT建設者們,往往以本位主義的思想去經營IT,可這對于高成長性企業來說卻是不利的。企業的決策者最終需要的,是能夠幫助和促進業務翻倍增長的IT,以協助企業成就商業創新,而不是把預算派發給底層傳統的IT基礎設施(即使底層結構不斷擴展、延伸也很有意義)。企業選擇自己構建復雜的IT系統以及云計算平臺,顯然需要進行一次性的大手筆投資、補充人手、采購軟、硬件設備,甚至包括數據中心基礎建設中的認證授權費用等等。
這種自力更生的形式不僅建設周期長,再加上日常運維的成本失控,會給企業造成很大的負擔或是說浪費。另外,為了滿足不同地域業務高速變化和擴展的要求,比如常見的分廠、外駐機構、吞并和收購,企業原有數據中心的邏輯界限必然要“向外”不斷擴展,這就意味著,在企業的財務報表中,這部分投資將有可能拖累高成長性企業的增長速度。
或許在被調查的276位CIO當中,“三分之二的選擇”是一個正確的潮流。不需要前期的大量投入,就可以使用按需定制的云平臺服務,能夠使企業的IT投資在運營過程中體現為一個持續的運營成本,而非一次性買單。相信,隨著公有云應用不斷增多,服務提供商所能提供的更具靈活性和自由度的虛擬化概念必將在用戶心中生根發芽,并最終成為主流的企業基礎服務。
虛擬化架構更具“控制力”
在這樣一個高成本的時代,CIO通過選擇公有云服務,不但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能、專業運維,還能夠整合上游的服務(如增值業務、營銷、電商等)供應商和下游最終用戶,打造全新的價值鏈和生態系統。但對于用戶而言,在選擇物理主機架構,還是選擇虛擬化為核心的公有云架構時常常會出現左右為難的局面。
對于倡導物理主機架構的傳統服務商而言,他們反復強調兩個觀點:物理主機架構的“控制力”,以及虛擬化技術的不成熟。從歷史上看,這兩個觀點是站得住腳的。首先,中國的企業客戶總希望購買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產品或設備。殊不知,用戶在構建物理主機架構時,仍然還需要考慮租用物理空間、服務器購買、交換機和其它必需的硬件設備。但若采用公有云服務,就必須改變以往的消費觀念,因為不論是物理主機架構底層的CPU、存儲結構,以及上層的軟件和管理層,還是虛擬云架構,所有的服務提供商皆都不會把機房的鑰匙交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