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家沒有將“云”掛著嘴邊卻不折不扣執行者云戰略的公司,一個是如日中天的蘋果,一個是未來之星Facebook。
在整個云計算產業中,云計算服務業(IaaS、PaaS和SaaS)是被人們提到最多、涉及范圍最廣也最能代表云計算業務的部分。通常人們提到那種云產品、云架構、云技術或者云服務,也都是從這幾個層面出發。
然而在全球市值最高的幾家IT互聯網公司中,有兩家沒有將“云”掛著嘴邊卻不折不扣執行者云戰略且具有較大影響的公司,一個是如日中天的蘋果,一個是未來之星Facebook。
蘋果:消費云時代渠道為王
去年10月的iOS5發布后,蘋果正式推出了基于云計算技術的存儲和同步服務iCloud,外界解讀為“蘋果加入云服務大戰”。的確包含了同步郵件、日歷、照片、聯系人和iTunes庫等功能的iCloud的確是云服務前沿應用,不過這并不是主要的。
在云計算時代,所有的內容、應用、服務都來自于網絡,或者要與網絡發生聯系,那么訪問和獲取這些東西,就必須要依賴某種渠道。蘋果的iPhone、iPad、Mac,以及在這些硬件上運行的iTunes、AppStore,就是云計算時代的最強渠道。
對大小公司IT運維部門和軟硬件廠商,亞馬遜和IBM的云計算產品可能極具競爭力,但是消費云時代,蘋果實際上追求的是另一條路:控制了渠道門戶就控制了話語權。事實上,最貼近用戶的一層就是用戶手里的智能終端(iPhone、iPad、IPOdtouch)以及便攜筆記本電腦(MacBook)。
控制了這個渠道,蘋果便可以名正言順得向內容提供商抽稅,App是30%,通過iTunes在線銷售的影視音樂則按照事先簽訂的協議比例。
目前,蘋果擁有最大的有在線支付意愿的在線應用、音樂、視頻購買用戶群,并已經從天量的應用下載、內容下載中獲取巨額收益。
Facebook:
開源數據中心技術+大數據方向
一年前,Facebook在其總部舉行發布會宣布啟動名為The Open Compute Project的新項目,正式將其底層服務器和數據中心技術開源,即開放他們領先業界的定制服務器和數據中心技術的規范和文檔,以回饋社區,促進生態系統成長,推進技術進步。
Facebook的數據表明,他們的定制硬件各方面指標比業界標準要高得很多,與公司從設備廠商購買的同類現成產品相比,效率提升38%,成本則降低了28%。
而整個數據中心的能耗按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電能使用效率)衡量是1.07,大大低于業界通常的1.5。按照這些開源技術其他創業公司將有可能根據自己的需求,在其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定制,可以想像,會有更多創新涌現。
另一方面,Facebook核心競爭力,還在數據業務。大數據指的是“海量數據+復雜數據類型”,而社交網絡(SNS)恰恰就是每秒鐘都在生成海量的非結構化數據(文本、應用、位置信息、圖片、音樂、視頻等),是典型的“大數據”的系統。同時,SNS只是大數據的一種應用:“大數據”的核心在于數據的挖掘和應用產生的多方位價值。
具體來說,“數據”的挖掘分析可以大幅提升廣告的精確投放效果,有利于Facebook通過收集用戶行業預測多個行業的發展趨勢,蘊含巨大的商業價值。
點評: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蘋果在消費云時代的戰略:在用戶和內容、應用、服務開發者之間通過硬件和軟件(iOS操作系統),構筑了一個優雅便捷的捷徑,并牢牢地控制住渠道(應用商店)來抽稅獲利——這才是喬布斯留給幾萬蘋果人的最大財富。
而Facebook,無論是大數據還是開源數據中心,其云計算策略從一開始就直指商業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