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大學的研究學者、計算機科學助教Bryan Ford在論文中寫道:“因為各種各樣自主開發的云服務需要更流暢、更主動地共享可復用的硬件資源池,所以負載均衡和其他反應機制之間的相互作用就有可能導致動態不穩定,或者說‘崩潰'.”
Ford將此場景和導致全球金融危機的那些相互交織、錯綜復雜的關系和結構做了對比。
他寫道,可能出現的各種新型云服務基本上就是“轉售、交易,或者對更基本的云資源及云服務的復雜混合或’衍生品‘進行投機,這種情形非常類似于現代金融和能源貿易行業所經營的各種’衍生工具‘.”
Ford補充說,每一個這類不同的云組件通常都是由單獨的一家公司來維護和部署的,出于競爭的考慮,這些公司往往會盡可能少地披露其服務的內部運營細節。
這么做的結果就是,云計算行業可能會發現自己“正在產生投機泡沫和偶發的大規模故障,原因就是對復合云服務’過度杠桿化‘了,不到泡沫破滅的那一天,我們無法知道這些云服務的漏洞究竟在哪里。”Ford寫道。
Ford的論文沒有提出具體的解決辦法,但他還是為云行業提供了或許可以解決問題的一些途徑,例如他建議,云提供商可以將其系統依存度的詳細信息發布給“一家受信任的第三方機構,一家類似于UnderwritersLaboratories(UL,保險商實驗室)的機構,由這家機構來提供云可靠性分析服務。”
他補充道,雖然云計算“前景美好,吸引人的地方很多……但是最起碼,我們應在社會經濟體系將要全面地、不可逆轉地依賴這一計算模式之前,審慎地研究一下這些風險。更何況我們對云計算的基礎到目前為止還不完全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