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云計算被爆炒得火熱,大凡與云計算有關的東西,似乎都被包裝了一層“概念”而倍受業界的關注,就像股票市場一樣,一旦某只股票擁有了某種可炒作的概念,股價一定會步步高升。
手機行業似乎也打起了云計算的主意,因為在PC行業,云計算已經有了非常成熟的商用項目,比如我們經常接觸的云輸入法、云安全等,因此,云計算朝智能手機拓展也是理所當然。為了借助于云計算的概念包裝自己,一些廠商順水推舟,推出了一些據說裝載了云計算平臺的手機,那么這些產品究竟是名副其實、所言不虛呢?還是僅僅是廠商的片面之詞、濫竽充數的產品?
由于大部分消費者對云計算了解不深,因此難以判斷一款手機是否真正是云計算手機。這種現狀給了廠商一些鉆空子的機會,他們利用深奧的云計算概念誤導消費者,以換來銷售額的提升,當然,對于這種手法,一些業界知名人士也公開提出過質疑。
例如,之前阿里巴巴推出阿里云、華為推出華為云時,中興何士友、雷軍就提出過質疑。針對阿里云,雷軍認為,手機內置100G云存儲只是噱頭而已。因為云手機很大程度上不能單純由終端本身的優劣所決定,其背后的云平臺乃至管道支持是否“給力”,才是關鍵所在。
雷軍的質疑不無道理,在整個行業對云計算炒作得失去理智時,更應該靜下心來分析究竟什么是云計算,云計算能帶來什么價值?蘋果的iCloud、阿里云、華為云雖然看上去都很美,卻有著諸多瑕疵。例如,iCloud實際上要在PC、iPonne、iPad等多個終端之間才體現它的應用,對于大部分用戶而言,恐怕不會同時使用這么多終端,因此,蘋果的iCloud更像是推銷產品的營銷手段。此外,蘋果iCloud的安全問題也備受業界的質疑,如果僅僅為了共享信息而忽略了信息安全,這無異于飲鴆止渴。
除了iCloud,阿里云手機、華為云手機也無法消除人們的質疑,他們所宣稱的100G、160G云存儲面臨一個最嚴重的問題——上網流量過大。按照他們的構想,用戶可以用云存儲空間來同步聯系人、短信、通話記錄、照片、便簽等信息,用戶甚至能直接調用多種應用,無需把軟件下載安裝到本地。看起來的確很方便,但是流量問題如何解決?
實際應用中,隨時調取數據服務對無線網絡的覆蓋和負載量的要求非常高,而當前3G網絡容量有限,覆蓋也不全面,當大量用戶同時調取數據時,網絡承載將達到飽和狀態。此外,大量的數據業務使用,對手機的續航能力要求也高。而阿里云手機的電池容量是1500毫安時,與一般智能手機差不多,相對于阿里云存儲的100G容量顯然是杯水車薪。
不過,對于云計算的質疑并沒有阻擋廠商繼續炒作云計算。最近宇龍酷派就推出了酷云2.0平臺,官方介紹稱,“酷云的核心應用包括數據同步、文件存儲、個人信息安全、協同、設備安全等;安全方面,酷云在保證基本云服務的同時,非常注重用戶數據加密、防盜以及用戶主動銷毀等對個人數據安全的需求。”基于這個酷云2.0平臺,在半個多月前,宇龍酷派還推出了一款新產品“大觀II 9900”。
雖然酷派在云計算的闡述上有別于其他廠商,但由于酷派9900及其搭載的“酷云2.0”云服務平臺,尚未與消費者見面。目前,我們尚無法判斷這一應用到底能給手機用戶帶來怎樣的安全體驗。是否也是一場炒作,而再度成為業界質疑的焦點,有待觀察。
對于廣大的消費者而言,他們對云計算無疑是期待的,也要求廠商在云計算方面予以更大程度的開拓和創新,而不應該僅僅把云計算作為宣傳手機的一種噱頭。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有關云計算概念的炒作,似乎有些過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