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地政府是云計算應用的急先鋒。根據IDC的預測,2011年中國城市政府電子政務云計算平臺的支出將達到10億元,占政府信息系統支出(個人應用設備除外)的3%,從2012年到2015年每年的增速將達50%以上,到2015年將占到城市政府信息系統支出的15%左右。目前許多城市都興建了“城市云”和“行業云”工程,但這些城市云和行業云多半是“樣板工程”,真正能夠用起來、發揮作用并且贏利的并不多。各地政府應該抓住國家在“十二五”期間大力發展云計算的契機,擴寬思路,讓這些云盡快贏利,進入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讓城市云按市場規律運作。目前,在國外運營比較成功的云計算應用都是由企業投資、企業經營,由于是企業行為,所以贏利和可持續發展模式在企業投資建設之前就找到了。但在中國,目前很多城市云工程是“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圈地工程”,所以還沒有找到可持續的發展的模式就和上馬。要想讓這些云工程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進入良性運營的軌道,就需要按市場規律來運作。目前已經有一些城市云正在嘗試由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模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比如北京市祥云計劃,成都的云計算中心。
突出區域特色,在吸引用戶、擴大用戶規模上下工夫。采用云計算的最大好處是資源利用的最大化,能夠省錢,但實現這個目標前提是需要有規模化的用戶支撐。目前各個城市云大多雷同,提供的功能也主要是服務本地區、本城市的用戶,所以很難有規模效應。要想擴大用戶群,就要吸引全國、甚至是全球的同類用戶,就要在建立特色應用,提供特色優勢服務上下大工夫。比如北京和上海有著其他城市所不能企及的高校資源,如果能夠網羅全國排名前10位的高校來共同建設、運營高校管理的云服務,憑借其標桿效應,就會吸引全國的高校來購買相應的服務。比如山西是全國產煤的大省,有大量的煤炭企業,如果基于這些企業的典型需求來建立相關的煤炭云服務,就能夠吸引全國煤炭相關產業鏈的用戶。
拓寬思路,多方共贏讓云服務可持續運營。目前很多城市云和行業云都是由政府投資,主要提供公益性的服務,無論服務的內容還是項目都很少,基本上是樣板工程。如果我們能夠打開眼界、拓寬思路,讓更多的機構和社會力量參與進來,讓這個平臺、讓這些服務的價值放大,就能夠實現多方共贏,將云服務帶入良性可持續運營的軌道。以醫療云為例,可以參考國外醫療云的做法:將保險公司引入,參與管理病人的健康和預防疾病。這樣不但可以降低保險公司的風險,保險公司還可以承擔部分的醫療云建設和運營費用,同樣百姓通過這個網絡服務能夠簡化看病的流程,得到更好的管理健康,醫生通過這個平臺也能夠為病人提供健康跟蹤等后期相關服務。在每一個領域都有一個生態鏈,如果我們的云服務能夠打通上下游,讓各方都參與進來,改變模式,各取所需,就能夠讓云進入可持續運營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