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7日,由工信部牽頭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云計算標準和開源推進委員會(CCSA&TC608)主導的國內首批云管理服務評估結果在“云管和云網大會”上發表,以安暢、Bespin、浙江移動為代表的三家卓越級服務商以及兩家增強級服務商成為中國首批通過云管理服務評估的MSP企業。
云模式賴以成功的“Everything as a Service一切皆服務”的這一模式同樣也適用于規模化采購與云有關的管理工具、新技能和專業服務。當市場出現新的MSP服務商已經能提供更為專業成熟以及更具成本優勢的產品或服務時,企業和機構客戶就無需再親力親為。客戶對這一理念的接受程度也在逐漸加深。隨著混合云、多云模式繼續保持主導地位,企業和機構客戶希望在所有交付和服務模式及整個應用層中,尋求能夠提供各種專業服務和托管服務能力的Cloud MSP。
國內外MSP市場迥異,本土MSP第一梯隊初現
全球知名研究機構Gartner發布了2019年MSP行業的“魔力象限”(Magic Quadrant)報告。今年的MSP魔力象限首次包含了專業服務,成為“公有云基礎設施專業服務和托管服務”魔力象限。Gartner也將MSP細分為四類:僅服務于超大規模(Hyperscale-only)云廠商的MSP,混合托管MSP(Hybrid hosters,通常由主機托管供應商轉型為MSP),混合MSP(HybridMSP),全球集成商(Global SI)。通過18年和19年的報告對比,處于領導者位置的MSP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這也說明全球市場的MSP格局仍然沒有固化,頭部MSP的能力差異正在逐步的縮小。
由于研究對象和方法論模型的緣故,Gatner并未針對中國市場發布MSP研究報告和魔力象限,但在其“China Summary Translation:‘Magic Quadarant for Pubic Cloud Infranstructure Professional andManaged Services,Worldwide‘’’的報告中,分析師仍做了中國語境下的解讀。其提到,鑒于中國公有云市場的競爭格局與國際市場差別較大,私有云的占比也相對更高,國內市場則與全球市場有著很大的區別。國內的CIO在選型時往往會考慮能夠支持阿里云、騰訊云、亞馬遜AWS 云服務和中國區Azure以及國內其他主流云廠商的MSP供應商,例如埃森哲、Bespin Global,或者選擇本土成熟的MSP供應商,如安暢、駐云、南洋萬邦等。
針對國內外市場的差異,另一家全球知名的市場研究機構IDC也首次發布了2018年中國MSP服務商市場研究報告。國內一批頭部MSP如數夢工廠、神州數碼、安暢等企業也悉數入榜。從占比份額上來看,領先的云管理服務商中新興服務商和轉型而來的IT服務商幾近各半,市場份額不相上下,均存在較大的增長空間,這一點也和Gartner最新發布的魔力象限一致。獨特的市場環境使得一批本土MSP迅速崛起并逐步占據了頂層市場。或許是因為不同的業務和能力定位差異造就了本土MSP在能力建設上有著較大的差異,這讓CIO在選型MSP的時候往往缺乏相對統一的標準,而這也使得MSP的服務交付和服務定價缺乏相應的依據。
信通院首推MSP標準,行業啟動標準化服務試行
為了規范MSP行業的整體服務能力同時為CIO在選型過程中提供依據,2019年信通院先后出臺了《云管理服務白皮書》以及“云管理服務評估”并且邀請了神州數碼、安暢、Bespin等國內第一梯隊的MSP服務商參與標準的制定和評估。據悉,本次云管理服務評估從“咨詢、遷移和管理”三個維度綜合衡量MSP的服務能力。通過文檔、演示以及答辯的方式來甄別各家MSP服務商的能力差異。咨詢和遷移對于MSP而言是引入服務業務的重要入口,一家成熟的MSP必須要具備一套完備的咨詢和規劃體系,通過對客戶現有的基礎設施和業務進行評估,提供上云的可行性及風險評估服務。并且通過遷移的最佳實踐幫助客戶落地實施、驗證以及安全。
鑒于MSP 作為客戶獲得完整的多云管理平臺(CMP)能力的主要途徑,并且市場已經充分證明CMP是MSP 差異化優勢的關鍵載體。從評審的文件內容來看,平臺能力同樣是本次考察管理能力中重要的一環,其所占比權重也是相當的高。從信通院云管服務評估的標準看來,基于多云以及混合云將是未來多數企業的最佳選擇,對于云管平臺而言廣泛的多云接入能力是其能力體現的根本。此外為了全面覆蓋企業在云管過程中所涉及到的需求,CMP還需要具備完善的資源管理、運維管理、運營管理以及安全管理能的能力。評審的結果一共分為基礎級、增強級以及卓越級,不同級別覆蓋的能力廣度相同但深度有別。僅拿多云接入能力為例,卓越級需要MSP能完全接入至少5家主流的公有云平臺,而這個要求對于基礎級的MSP而言僅需要接入1家即可。而對于CMP,卓越級MSP的CMP必須要具備針對納管資源可視化的表報,而對于基礎級MSP僅需支持事件的告警即可。從本次評審公布的結果來看,首批通過的企業中僅有3家定級為卓越級,兩家為增強級并且無滿分通過企業,由此可見對于服務能力上本土MSP仍然有一定的改進和提升的空間,從個體服務能力差異上來看,哪怕是頭部第一梯隊的MSP之間仍然有著一定的差距。
混合IT服務仍然是客戶對MSP的剛性需求
根據2019年RightScale云狀況報告顯示,84%的企業采用了多云戰略,而使用單個公有云或私有云的企業僅占到13%,更多的企業逐漸從單一云轉向了多云。而對于國內的企業而言,采用多云以及混合IT則成為企業部署自身基礎設施的常態。MSP一個重要的能力就是體現在基礎設施集成能力上,一家優秀的MSP不僅僅需要具備不同公有云集成及管理的能力,也要兼有傳統數據中心和云之間的集成和管理能力。Gartner 對混合IT的定義指一家企業機構的IT 環境中融合了傳統數據中心服務、公有云服務和私有云服務。混合IT 包含在混合云計算的概念中。隨著行業的逐漸趨于成熟,混合IT 能力對于MSP 來說越發重要。對于企業客戶而言,將所有業務都遷移到公有云上并不可取,特別是在數字化轉型程度較低的時候。完全將IT 工作遷移到云上,會拖累處理速度,也并不適合處理大量工作負載。無法提供或無法通過合作伙伴提供混合IT 服務的MSP,將來很可能只能為有限的或特定的用例提供服務。
從公有云接入能力的角度看,頭部的MSP都擁有相對廣泛的接入能力,幾乎都接入了目前國內最主流的四家CSP(阿里云、騰訊云、AWS、華為云)。不過各家在側重點上也略有不同,比如駐云與阿里云,Bespin與AWS,安暢與騰訊云等,這種差異也明顯的體現在各MSP目標客戶所在的行業構成和業務上。而在私有云和IDC接入的能力上,各家的差異就十分明顯。相比其他類型的MSP,以安暢為代表的Hybrid hosters出身的MSP在這個領域更具備天然優勢。因為其擁有DC Hosting的交付及服務經驗,這種類型的MSP能更靈活的幫助客戶構筑混合IT而不受物理資源的限制。此外,這種差異化的優勢還體現在網絡連接的能力上,在混合IT的環境下連接能力成為了保障客戶業務低延時的重要因素,以安暢為例其就擁有一張名為CloudLink的云聯網網絡,幫助自身客戶實現數據中心到公有云的網絡傳輸。對于中大型企業和機構客戶,混合云或多云環境下的數據傳輸交互對連接網絡的高速、安全、成本敏捷性和SDWAN管理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在Google去年去推出的 Anthos的各項功能也可以看出,全球復雜云環境下的高速連接能力也是未來云管理平臺一個重要組成模塊。
未來MSP核心資產將從“人”轉變為““平臺”和”“體系”
由于外部環境的各項競爭和成本壓力加大,中國市場的企業和機構客戶IT支出的模式也正從資本性支出逐步轉向運營費用性支出,伴隨這種結構變化,MSP服務的定價方式也向更為長期的收費模式轉變。在MSP市場的早期階段,客戶為之買單的專業服務的支出多數都用于了適應性評估和遷移活動。這些活動需要進行大量的人工互動。為此,MSP需要有一只龐大的技術支持團隊來引入以及支撐自身業務的快速發展。不過,由于勞動是按小時計費的,因而會產生高昂的成本。所以MSP們往往會面臨一邊來自業務需求的團隊快速擴張,一邊來自運營成本以及高效管控的難題。
為了維持業務的快速擴展,領先的MSP 都在為其員工的專業發展而大量投資。但是在目前環境中聘用云架構師、云開發或運營技能人才的企業很快就會意識到,這些技能的人才相當的稀缺。MSP 的一項關鍵價值主張就是為企業快速、可靠、規模化地提供這些專業技能和服務。然而,對于MSP而言優秀的團隊始終處于不足的狀態,客戶在聘請MSP 之后會出現聘請的MSP的員工在邊學邊做,而客戶卻要為此買單的尷尬。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MSP 制定了正規的專業發展框架,從而對人員的素質進行提升和管理,并留住人才。但是,人才始終是處于流動狀態,如果MSP將自身的核心資產定位為“人”那么對于MSP而言這當中存在的風險和可替代性遠超想象。
進入市場較早的頭部MSP已開始從管理和體系上進行探索并形成了一些相對有效的策略。以安暢為例,2017年其有著300人規模的整體團隊,2018年增長至400人,而如今已經激增至600人規模,相比2017年直接翻了一番。成本和管理的話題同樣挑戰著這家MSP。隨著市場逐漸成熟,運維及服務工具已進行了改良,通用最佳實踐被編寫為自動化代碼,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人員服務的效率,通過自動化工具可以有效的提升團隊的業務負載能力。同時,為了進一步提高內部團隊的效率, 2019年安暢完成了自身業務的云原生改造,通過對整體內部IT系統的微服務化,以及應用容器化、開發運維自動化等一系列改造,從人工管理轉為更加自動化運營管理。并且,安暢將自身對云原生的實踐經驗和能力整理構筑了全新的業務板塊,在為客戶提供基礎設施云化解決方案及相關專業和運維管理服務的基礎上,進一步提供云原生技術中臺解決方案,以及相關的微服務咨詢、云原生應用改造等新業務。當前,對于各家MSP而言其核心資產仍然聚焦在“人”,但是隨著業務規模的持續擴大,MSP的專業知識被更多的運用在管控服務,客戶越來越需要一個可靠的顧問來指導其應對云服務帶來的商機和變革。在這個過程中,MSP必須完善自身在服務、流程、管控的體系,從高度依賴人轉變為利用自動化平臺、知識體系去驅動人。成功的MSP不但需要快速擴展業務規模,同時必須實現成本的非線性上升,通過自動化技術、共享能力提供來確保規模效應下的毛利率提升。
圍繞客戶的業務,MSP能力1.0到2.0的探索
從2017年到2019年,經過兩年的探索和沉淀像安暢這樣一批頭部的MSP已經逐漸成長并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完成自身的IT基礎設施云化,傳統上云服務的市場將越發縮小,MSP其自身的發展會極大受限甚至逐步被市場所淘汰。所以,越來越多的大型MSP服務商已經開始布局下一代MSP的核心服務能力。
2.0形態的MSP會采用更傾向“全棧型MSP”的趨勢進行發展,新的關鍵詞是“云原生”。長期來看,僅提供托管服務的產品價值是有限的,客戶在選定某一家MSP之前會綜合考慮企業所需集成的廣度和需要解決的IT 問題。為此,頭部的MSP也在積極的尋求自身能力的演進。就如上文提到的,為了更貼近客戶的業務,安暢已經開始布局構建貼近客戶商業場景的PaaS集成、技術中臺以及云原生開發和微服務治理等全新能力。2019年安暢與騰訊云PaaS中間件團隊合作開發了包括TSF微服務平臺、TKE容器平臺,DevOps平臺的云原生解決方案,希望從咨詢與設計、開發與實施、交付與運營、培訓與賦能的不同階段為用戶提供全棧式云原生應用服務。而其內部的技術團隊也具備更全面的技術能力應對全新的業務場景,大約100余名工程師都熟練掌握Spring Cloud生態技術、具有豐富的Kubernetes及Mesos生產應用實踐、具有基于Gitlab和Jenkins Pipeline的CI/CD成熟實踐等云原生技術能力。這樣的能力布局在未來或許將成為其下一代MSP業務重要的引入載體,并且也將幫助MSP將業務的重心從云計算基礎設施云化逐步轉變為面向企業業務數字化轉型的全棧云原生服務。
結語
無論是Gartner、IDC等全球研究機構,還是中國本土信通院的對于Cloud MSP領域的越發關注,乃至逐年快速攀升的MSP公司數量,無一不預示著2020年MSP仍然是中國云計算行業一個快速崛起的新市場。但是隨著頭部MSP的不斷成熟、擴大規模并占據頂層市場,留給中小MSP的市場份額會逐漸被擠壓,這些MSP也很難找到脫穎而出的途徑。與第一梯隊的MSP相比,這些服務商幾乎都不具備真正獨特的功能,而只能將垂直聚焦、專業知識產權、市場細分或區域聚焦、工具、專業服務和戰略合作等普遍采用的服務綜合起來占據自己的一席之地,然而這樣的狀態可能不會持續很久。
伴隨云計算行業上游逐步朝著寡頭集中發展,Cloud MSP在服務平臺化、交付在線化、知識資產化的持續進化中,頭部MSP的平均客戶服務成本將隨著規模擴大而持續降低,而專業和托管能力優勢也將進一步擴大,未來將呈現與IaaS領域同樣的馬太效應。而對于中國市場的客戶,更加需要結合本土市場的競爭格局,盡可能選擇適合自身戰略發展和業務需求的大型、能力更全面深入的MSP,在推進自身數字化同時,盡可能規避未來市場擠出或并購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