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跟“容器”這兩處字眼在最近幾年可謂出盡風頭,但最近似乎又快速陷入低谷。Docker當初在技術領域的橫空出世堪稱一場新時代的文藝復興,社交媒體、市場營銷以及開發者論壇上的溢美之詞已經充分說明了這一點。而在容器興起之后,Linux愛好者們更是陷入瘋狂,各類相關技術也在硅谷當中應運而生——微服務開始成為解決各類問題的靈丹妙藥,持續集成不再只是空談,包括最近風頭無兩的無服務器計算。這一切,都緊緊團結在“容器化”這一核心周圍。
隨著時間的推移,Docker開始根植于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代表Docker的鯨魚吉祥物圖像開始成為各類現代開發者網站以及博客頁面的背景,由此掀起的巨大話題激起技術領域的廣泛關注,我們甚至再也無法將關于Docker的印象從頭腦當中抹去。
然而,在這一切輝煌的背后,技術社區中開始有不少人認為Docker正一路朝著沉沒的方向前進。更具體地講,Docker項目持有者以及管理者錯誤地設定了發展思路,并導致其陷入了充滿絕望的境地。那么,這樣的判斷有沒有依據?Docker真的快要不行了嗎?或者說,這只是技術領域當中部分小年輕們一廂情愿的偏執?
Docker Swarm,一曲悲歌
目前,圍繞Docker項目最嚴厲的批評與恐懼,在于該公司容器編排平臺Docker Swarm的悲慘境遇。在本文中,我們不打算聊太多具體的技術細節??偠灾?,Docker Swarm的設計目標在于提升可用性,幫助用戶對一組服務使用容器技術并輕松加以管理。Docker Swarm成為該公司的賺錢希望,他們也為此砸下了超過2.72億美元的研發資金。
但遺憾的是,Docker公司目前糟糕的處境,很大程度來自他們砸下重注打造的Docker Swarm被競爭對手盡數奪去了光芒。谷歌公司的Kubernetes擁有更為龐大的資源儲備與運營預算,也成為希望保護投資回報的用戶們更理想的方案選項。此外,AWS EC2 Container Service(ECS)的出現,則成為那些希望簡化容器工作流程、擺脫設施構建與維護成本的團隊的最佳選擇。
這就帶來了一種奇怪的狀況——Docker Swarm這一官方解決方案,反而成了最沒人氣的選項。VMware等科技巨頭已經全力投入Kubernetes陣營。另一方面,日活用戶高達2700萬的Riot Games等公司,以及跨越860臺服務器上運行13000套容器的Expedia等巨頭企業,都在使用AWS ECS。
其他企業吃掉了這么大的市場份額,Docker遇到財務問題自然也就不足為奇。在外流的備忘錄中,可以看到雖然融資額度已經相當驚人,但Docker公司的現金流仍然入不敷出。如果說Docker Swarm無法成為成功的吸金驅動器,那么Docker未來的出路會在何處?他們又該如何走上健康的運營道路?
Docker,開放而又封閉的社區
Docker的麻煩始于項目的開源性質與管理思路,也終于開源。沒錯,Docker確實是一套開放平臺,每個人都能夠為其做出貢獻并參與進來……但實際情況并沒這么單純。我們可能抱著巨大的熱情準備好令人難以置信的Docker貢獻集并提交了上去,但如果這些貢獻與公司的發展愿望不一致,那各位恐怕要白費勁了。
當然,這一點與目前其他一些開源項目并沒什么不同。貢獻者總是會發現問題、加以改進、提交結果并等待審查。而項目的擁有者則根據自己的思路對貢獻內容投出贊成或者反對票。在理想的開源項目當中,擁有者總是會贊同那些能夠對代碼庫的發展擁有客觀助益的貢獻內容。換言之,成功的開源項目不會讓一小撥管理者以閉門造車的方式考慮項目的未來,而愿意把這種權力下放給每一位使用并熱愛著這個項目的參與者。
但Docker的問題在于,項目擁有者在審查方面擁有不容質疑的權威。他們不會問,“這項貢獻會給Docker以及整個社區帶來好處嗎?”相反,他們的腦回路是“這項貢獻能否給Docker帶來競爭優勢,從而推動Docker Swarm發展成編排領域的首選解決方案?”
這樣的決策與行動思路激起了巨大的抵觸情緒。他們對Docker這種野蠻專制的憤怒,也令社區的整體氛圍發生顛覆性轉變。如今的開源技術社區蘊藏著恐怖的力量,這群“暴民”既有想法、也有能力,于是最終他們拿出了自己的開放容器框架——Moby(源自Mob,暴民一詞)。
雖然Docker公司與其社區之間的分歧并非引發對抗的唯一原因,但絕對是原因之一。如果連最親近的貢獻者與支持者都團結不起來,開源項目哪還有生命力可言?或者說,Docker還剩下什么?從實際情況來看,剩下的是一群競爭對手,一群由才智之士以及潛在合作伙伴組成的競爭對手,并積極尋求可行的Docker替代方案。
Docker版《出埃及記》
……十年之后
2019年11月13日,也就是Docker誕生的近十年之后,該公司宣布將企業業務部分出售給Mirantis。但由于發布及公共工作不夠到位,消息傳出后很快掀起一波恐慌:“什么?Docker要賣?”實際上,我認為這種誤解很可能繼續傳播,畢竟Docker方面在澄清事實上做得實在是一言難盡。
事實上,多年以來Docker已經變成了一只……“雙頭鯨”。他們任命了一位改善核心技術與開發者工作流程的負責人,同時又任命了一位向企業客戶出售解決方案及平臺的負責人。因此這里強調一點:
Docker本身并沒有出售,他們賣出的只是后面的這部分企業級業務。
然而,即使沒有誤解,對于那些熱愛Docker項目的參與者來說,這仍然不是什么好消息。正所謂關心則亂,對于這樣一項優秀到令人起雞皮疙瘩的技術而言,任何波折都可能讓我們難以接受。
Docker,新的前進道路
但情況還沒糟糕到那個份上——更準確地說,情況實際上還比較樂觀。除了出售企業級業務的公告之外,Docker公司還發布了另一項重要消息:Docker籌集到一筆3500萬美元的新資金,同時將由原CFO Scott Johnston出任公司CEO職務。與此同時,他們還表示將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社區方面,改善開發者的工作流程,并進一步完善Docker Hub與Dock Desktop工具選項。
這有什么可樂觀的?至少要比原先鯨魚的兩個頭相互競爭好得多,對吧?那么,這一舉措能否改善生態系統并實現技術的全面兼容?甚至鞏固市場領導地位,讓Docker真正成為其想象中的解決方案之王?目前還不清楚,但至少在解決了權力分裂與朝著反方向用力的那個腦袋(企業平臺與Docker Swarm)之后,Docker似乎決定再次回歸我們曾經熟悉的那只聰明友善的巨鯨。在這樣的指導方針之下,憑借新注入的大筆資金以及以產品為導向的正確思路,一切信號都顯示出其回歸正軌的良好希望。
Docker——多數人愛,少數人恨,所有人用
而且需要承認的是,無論Docker項目存在著多少自我割裂與不確定性,事實是開發人員與企業都愛用它。別管什么AWS ECS、Kubernetes、Swarm還是其他項目,Docker永遠是這些技術的根本性引擎。除了面向消費者的企業依靠Docker創收,就連B2B公司也是如此。這一現狀的背后,無疑蘊藏著大量利潤。有產品、有大客戶、有工作崗位、有收益也有生命力,這樣的項目有可能消亡嗎?
根據2019年Stack Overflow的最新調查,Docker仍是StackShare上排名第七的最受歡迎技術工具、第二大最受愛戴平臺、第一大最受期待平臺。此外,Docker的泛用度則名列第三。面對如此高漲的人氣、深厚的感情以及廣泛的使用范圍,Docker的前景必然是光明的。另外,Docker也似乎正朝著人們希望的方向轉變,因此我們相信其應該有能力逐步走出泥潭、重歸正途。
當然,我承認我本人是Docker的忠實擁護者,也希望看到他們獲得成功。多年以來,我一直以容器化技術作為專業工作,而且我也很難想象如果沒有了Docker,容器生態系統會變成什么樣子。任何同類解決方案都無法提供能夠與之相匹配的,令人愉悅且高效的開發者體驗。如果非要對比,那么虛擬機在執行相同工作流程時簡直能讓人發瘋。希望Docker能夠找回自己的成功根基,即提供出色的開發者體驗,這將幫助他們與社區之間重新建立起聯系并找到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但無論公司地位、成功程度或者個人喜好如何,我們都不應忘記Docker員工的卓越貢獻。如果大家擁有技術從業經歷,就會明白這個行業始終充滿動蕩,這一點在創業企業中表現得尤其明顯。這是個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殘酷領域,商業世界的冷血無情在這里展露無遺。此外,重組、收購等狀況的出現又會激起職業以及人際關系層面的連環效應。因此,無論如何,我們都希望各位Docker員工能夠重新站起來,朝著新的方向堅定前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