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云計算和多云之旅始于應用程序,這通常意味著架構決策始于數據中心。如果多云主要是關于服務應用程序工作負載的位置,那么旅程可能會在同一個地方結束。但是,多云不僅僅是重新定位應用程序。從本質上講,多云是一項運營工作,而運營則是一種端到端的主張。
多云作為一種運營轉型
將多云解決方案描述為企業降低成本的一種手段是不完整的。雖然企業可能會從遷移到云平臺和多云中看到成本效益,但在采用云服務提供商的服務時,實際上可以提高運營靈活性。
考慮企業在使用云計算服務提供商提供的服務實際支付的費用,那么這些服務是服務器、存儲和網絡、還是云計算運營?如果是運營,則需要提出一個問題:運營是否在云計算的邊界結束?
當然,這里的答案是否定的。任何影響用戶體驗基礎設施的因素都應該在運營范圍內,從應用程序托管的位置到用戶訪問基礎設施的位置。這意味著,雖然企業最初可能會單獨考慮云計算,但基礎設施的其他部分將會發揮作用。
再次返回到云端
任何針對云計算的流量最終都必須找到返回的路徑。這意味著企業必須控制的運營邊界,從云計算一直延伸到數據中心園區或企業分支機構中的入口。
有趣的是,另一種技術趨勢在同一層基礎設施上扎根。軟件定義的WAN(SD-WAN)移動將軟件定義的所有原則引入這些云計算中。使用云計算交付管理和面向應用的控制,SD-WAN旨在提供遠程站點與公共云和私有云之間的安全高效連接。就像多云一樣,SD-WAN是一種可操作的轉型,盡管從邊緣開始。
鑒于它們的運營方向和邊緣計算重疊,顯然多云和SD-WAN正處于沖突過程中。
多云如何塑造SD-WAN
如果這兩個構造轉型注定有交集,企業應該將它們一起進行考慮。
對于以SD-WAN開始的企業,多云帶來了額外的考慮因素。使用SD-WAN,必須將控制應用于WAN的兩端。企業還需要考慮他們云端目的地,以確保解決方案擴展到所需的云計算屬性。
乍一看,這似乎很明顯。每個解決方案都可能支持主要的云計算服務,例如AWS、Azure、Google Cloud和Oracle Cloud。但對于邊緣(對分布式應用程序和物聯網尤其重要)可能發揮作用的公司而言,將云計算支持作為SD-WAN解決方案的明確部分可能有助于避免未來看不見的障礙。因此需要了解這些問題:例如,策略和控制機制是否擴展到不同類別的邊緣設備?如果這些設備來自其他供應商會怎樣?
此外,企業需要考慮SD-WAN目標的終點。如果目標是只在邊緣提供軟件定義的控制和人工智能驅動的運營,那么其計劃可能是直截了當的,但大多數情況不太可能是這樣。如果這些原則需要擴展到數據中心園區和企業分支基礎設施的邊緣之外,這意味著必須有一條從點管理到端到端協調的路徑,這一條路徑跨越了內部和云端的有線和無線基礎設施。
雖然在短期內,這似乎是不必要的,但應該考慮運營變化的持久性。決定企業發展速度的是運營而不是設備。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每十年才有足夠的空間進行一次有意義的運營轉型。在不考慮下一步的情況下進行這樣的轉變,這可能是一個通往死胡同的快速旅程。
SD-WAN如何塑造多云
同樣的考慮也可以反過來應用。對于追求云計算和多云架構的公司來說,需要考慮SD-WAN的未來發展方向。
沒有可行方法將策略和控制擴展到云端之外,并進入企業其他部分的業務流程平臺。這意味著企業需要考慮如何為從虛擬機到容器、從本地分支網關到云中VPC網關的所有內容提供服務。
從安全角度來看,企業已經在考慮采用分層方法來提供深入的防御。在更廣泛的安全領域中,微分段是一種有用的工具。但是也要考慮這些問題:當微分段必須擴展到云端之外時會發生什么呢?強制執行點應該在哪里?以及在多云供應商環境中如何工作?
多樣化的基礎設施,統一的運營
最終,多云和SD-WAN都是關于各種基礎設施的運營。無論是為數據中心或公共云中的應用程序提供服務,還是通過寬帶或專用主干網連接用戶,運營轉型的關鍵在于提供面對不同底層資源的通用運營模式。
企業需要很好地看待這些看似獨立的趨勢——SD-WAN和多云,作為更廣泛的企業發展的一部分,因為擴展運營領域甚至可以改變各種解決方案的執行方式。
在當今的技術環境中,成功地引導企業變革的關鍵是在為未來的變革做好準備的同時開展下一步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