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是個很有爭議性的名字,很多不了解的人干脆用“忽悠暈了,再算計”來調侃那些不遺余力云計算的推廣者。4月9日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在某報告會上發言時指出:“對于外國新的理念和新的戰略,要有所啟迪,也要有所警惕”。
隨后,5月IBM的智慧地球再次成為焦點,人們開始擔心IBM在“智慧地球”的關鍵技術上的“無可匹敵”,從而造成國內相關市場全面受制于IBM的局面。一個值得注意的看點是,時下流行的云計算恰恰就是智慧地球的核心技術之一。
微軟兩個私有云案例
“云計算”是否等于“云忽悠”,對于普通用戶而言,云計算到底有什么現實和實際的意義?到底有哪些經典的案例值得我們去借鑒。5月的一天,我把這些問題拋給了微軟大中華區開發工具及平臺事業部總經理謝恩偉。謝恩偉舉了微軟中中國部署云計算的兩個例子:
一個是微軟和上海建立的一個研發中心,其中需要進行大量測試工作,微軟為其部署了私有云,用百余臺服務器模擬了2000臺虛擬機,好處也不言而喻:一是節省了硬件開銷,自由度也很高,想怎么測試就怎么測試;第二是節約了能源,2000臺虛擬機和幾百臺服務器的耗電量絕不是一個量級。
謝恩偉介紹,一個使用了云計算部署的大型數據中心,在節約用電方面就有明顯優勢,其能耗只有傳統數據中心的1/4。
另一個是私有云的案例是在杭州。杭州政府打算大力發展服務外包產業,對于這些小型的外包企業,他們需要購買一系列昂貴的軟件開展業務。他們遇到的問題是,在企業發展初期,使用專業開發軟件往往出現資源過剩,費用也極其高昂;不用這些軟件,開發能力不夠很難和國際接軌。
微軟為杭州的這個外包平臺搭建了一個私有云構架,把VisualStudio以托管模式部署,這樣所有這個平臺上的企業都能使用功能強大的開發軟件,而費用卻很容易接受。[nextpage]
云計算會沖擊硬件產業么?
微軟把云概念分解為四個層次,一個層次是基礎設施,用戶用云中的應用,不需要買走硬件;第二個是搭建云操作平臺,相當于為許多在線應用提供平臺;第三個是應用軟件在線營運,這有點像蘋果商店模式;最后一個方面提供服務流程,譬如員工的工資支付,這就更偏重用戶需求。
微軟已經在各個層面推出了相應的產品。Office2010網絡版就是典型的在線軟件,可以在多種瀏覽器上適用,MSN、必應搜索,企業郵件,本質上也是云服務,微軟還推出過自家的軟件商店。
微軟云計算中心占地60個足球場
除了上文中提到兩個私有云的案例,微軟在全球部署的云計算中心更為龐大,目前,微軟云計算中心耗資5億美元,占地相當于60個足球場,并且服務器數量以每月1萬臺的水平不斷增加,在該平臺上,每月承載了28億的搜索、600億個企業郵件處理、2400億即時通信消息,并為200萬個企業最終用戶提供服務。
云計算的一個理念是讓硬件不再重要,這讓很多臺灣的終端硬件廠商有點著急,很多企業老總擔心,是否部署了云計算,硬件就賣不動了。謝恩偉認為,部署云計算,不但不會影響硬件銷售,而且會讓硬件的功能更為強大。
很多硬件設備,功能還很單一,但如果連上互聯網,不但新增來海量內容,還可以享受到更多應用。互聯網電視、手機終端,都通過網絡連接上在遠端的服務器上的云服務和云引用,新增海量的云服務,而硬件終端也更受歡迎。
而微軟的在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領域的優勢在于,可以在各云計算的各個層面上都有部署,無論從桌面端的Windows到Windows Phone、IE,還是Windows Server,System Center這些后端的應用軟件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