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談云不談混合云就是耍流氓的時代來了。相比國外私有云、公有云涇渭分明,中國的大型政企、泛互聯網企業甚至一些中小企業,既要安全與合規,又要業務的靈活與適配,人人見面恨不得都得問一句:你混合云了嗎?
而中大型政企才是上云的主力。隨著行業創新從數字化邁向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從邊緣應用拓展到核心應用,從新應用輻射到傳統應用,中大型政企在云化時遇到的最大頸瓶是,基礎設施資源如何實現統一調度和統一升級,業務系統如何實現統一運維。
混合云的實現有不同的路徑和方式,學術界就有“正向混合云”和“反向混合云”之說。云廠商也因來路、基因、定位不同,被粗暴分成了互聯網陣營和企業IT廠商兩大陣營。其實,“軟”和“硬”有那么重要嗎?最終的衡量標準只有一個——誰能全面滿足用戶的上云需求。
中大型政企用戶與互聯網用戶的上云需求大相徑庭,所以他們在選擇云廠商的時候有不同的需求和標準。互聯網用戶通常需要的是標準化的資源和服務,看重的是靈活擴展和公有云的便利性。但說實話,他們對于可靠性、可用性的要求并不像中大型政企用戶那樣苛刻,網絡的延遲甚至業務的短暫中斷其實相對也還好。
但同樣的事故如果發生在關系到國計民生的政企用戶身上,那就another story,有時候即使是幾秒鐘的業務中斷也可能造成數百萬的損失,這樣的例子在實際生活中比比皆是。因此,中大型政企用戶在做選擇題的時候,那些不僅可以提供完善的公有云服務,還能確保應用和業務的可靠、穩定、安全的云服務商,絕對是首選。
互聯網出身的云服務商在服務中大型政企客戶時,其實短板還挺明顯的,比如對政企用戶需求的了解不夠深;缺少服務政企用戶的大量實踐,也就是俗話說的沒經驗;在滿足政企用戶對企業級的可靠性、可用性的需求方面還有待進一步驗證……近幾年,我們經常能聽到互聯網出身的云服務商向傳統行業進軍的消息,得通過與企業IT廠商的合作,彌補行業經驗的缺失。
另外,互聯網出身的云廠商,通常還有各種姊妹公司,電商、物流、金融、游戲,視頻等,保不齊哪天你的數據和團隊就跑人家那邊去了,把所有數據都放到一個與你在業務上有競爭的云上,你真的能100%放心嗎?
從某些分析機構公布的公有云市場份額來看,來自互聯網陣營的公有云廠商處于暫時領先的地位,但其它玩家進入市場的時間更短,而產品豐富程度、市場知名度、客戶積累方面的超越都需要時間,隨著云計算正在成為新的基礎設施,現在進入云計算市場也不算太晚。公有云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跑完馬拉松需要很多的裝備,當前公有云市場的競爭才剛剛開始,所以,后浪把前浪拍死在沙灘上不是一個故事,而是天天上演的事實,前浪不要自亂陣腳。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整天盯著對手吵吵誰“軟”誰“硬”,只能說明你焦慮過度了,還不如多花點時間琢磨琢磨用戶,看得清楚用戶的需求,拿得出來解決方案,解決方案真的管用才是王道。
19年云的市場,越來越好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