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智慧能源”的理念推動著能源行業的改革,傳統企業需要思考如何將重資產的使用效率提升,進一步擁抱數字化,而運維服務也是企業對外輸出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以電力能源公司為例,首先就是要考慮把原有的數據平臺進行升級,打造一個行業內領先的新能源大數據平臺。
能源行業需要怎樣的云平臺?(圖片來自glitch)
當電站越來越多,設備越來越多的時候,要求產業的數據也要是一種秒級的數據,怎么樣才能在一個非常好的、可擴展的架構上能夠接入更多的設備,需要對系統進行重構。
當數據收集上來之后如何處理?目標就要把資產的運營效率提升。有時候,電站主要是靠發電設備資產的運轉來進行發電的,衡量一個資產運營的好還是不好,一般會通過兩個指標來進行:時間可利用率和能量可利用率。
時間可利用率是設備在運行,也就是說保證這個設備首先是可用的,第二個是要保證在設備可用的情況下,設備是能夠按照當初的設計要求來運行的。實際上有很多設備在運行了一段時間之后,它就不是工作在一個最佳的狀態了,可以看做是亞“亞健康”。
亞健康發展到最后一定會導致這個設備的故障停機,在它還處在亞健康這樣的情況下,就能找到它,從而能夠提高設備的效率。
此外,數據平臺還應該能夠為運行維護的工程師提供有針對性的巡檢和檢修指導,也就是“靶向巡檢”。以前在風電領域相對來說還好,因為風電的設備少,但是即使是風電,因為遍布的范圍還是比較廣的,一個電站雖然幾十臺風機,但是可能是方圓幾十平方公里的面積。在這么多設備的情況下,如果純靠人工做這種巡檢,去找哪些組件發生了異常,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基于以上的問題考慮,企業通常會選擇公有云或者私有云,其實除了IaaS層面的東西之后,還有PaaS層面和SaaS層面的部署。此前,能源客戶自己做開發平臺的時候,要寫一個數據接收的服務,要去搭Hadoop,搭這種實時庫的Redis、NoSQL。后來,這些企業經過一番調研,發現現在的云上面已經都提供了相應的服務,直接可以應用這些東西,甚至包括接收數據的一些服務。
這種方案帶來的最大的好處就是,企業原來遇到的一些處理數據時候可能擔心的將來的擴展能力不夠,或者是代碼不穩定的問題,就可以有專業公司幫助解決?;谶@個原因,基本上確定了要選擇公有云的方案,而且架在PaaS層面的,而不是IaaS層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