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社7月5日消息,中國銀監會正就銀行聯合設立互聯網金融云服務平臺,與19家中資銀行溝通。不過,相關討論仍在初步階段,銀監會還未草擬正式文件。知情人士表示,銀監會尋求每家銀行的出資金額不低于2000萬元人民幣。
金融云平臺可以幫助銀行處理網上支付、貸款審批等業務,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的金融產品,并且通過整合海量客戶數據來控制風險防范欺詐。
而據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了解,在去年7月銀監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信息科技“十三五”發展規劃監管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中,銀監會就已經對銀行云發布了相關監管意見。《意見》明確提出要積極開展云計算架構規劃,明確實施架構遷移路線。計劃到“十三五”末期,面向互聯網場景的重要信息系統全部遷移至云計算架構平臺,其他系統遷移比例不低于60%。此外,文件中還提出了“行業公共云”的建設規劃。
事實上,金融云行業已經充斥著大大小小各類玩家。除了科技巨頭、初創公司,還有金融機構的身影,包括平安金融云、興業數金云、招銀云等。
面對對手林立的金融云市場,行業公共云有什么競爭力?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所研究員李虹含表示,其實現存的金融云平臺并沒有很快發展起來。由銀監會牽頭統一牽頭互金云平臺,監管的權威性和可信賴性將使更多銀行投入到互金云的建設中。對于銀行的直銷銀行發展、互聯網貸款等業務將發揮更有效的作用。
那么,未來金融云市場會呈現什么樣的格局?云霽科技CEO智錦在《從銀監會“十三五”科技規劃,談金融云前世今生》一文中表達了他的觀點,考慮到不同金融機構現階段的信息科技的能力不同,
中國金融云的未來格局一定是:大型金融機構自建私有云,并對中小金融機構提供金融行業云服務,通過科技輸出將IT直接變為業務;中型金融機構核心系統自建私有云,外圍系統采用金融行業云作為補充;小型金融機構逐步完全轉向金融行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