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云計算行業動態 → 正文

“云”的較量:正在被重構的商業生態

責任編輯:editor004 作者:屈麗麗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7-06-25 15:09:09 本文摘自:中國經營報

編者按/云服務正成為BAT等巨頭們的下一個主戰場,普遍性的觀點認為,云計算、大數據、 人工智能(AI)三位一體的能力決定著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由此,無論是全球的科技巨頭,還是國內的BAT,抑或各大產業領域,“云”都被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云已不僅僅是企業戰略,更是被提升到了“產業革命”的高度。6月21日,在“云+未來”峰會上,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重點談“云”,將“電”所帶來的電氣化革命與“云”帶來的數字化升級相提并論。百度也不例外,2017年5月23日,在2017百度聯盟峰會上,李彥宏再次表示,“隨著AI時代到來,以往的互聯網思維、移動互聯網思維也要隨之轉變為人工智能思維”,將云所帶來的革命提升到了思維的高度。

而對于阿里巴巴來說,云戰略則不僅滲透到了企業的骨髓以及整個的業務架構之中,更是服務了國內的大半個市場,在整個云服務市場占據遙遙領先的地位。同時,阿里云也與亞馬遜AWS、微軟Azure并列進入了公共云服務的第一梯隊。

正是在這樣背景下,馬云在2016年提出了要“更加重視非電商業務的發展,從而建立起一個更加龐大和系統的商業生態”的計劃,并把這種新生態叫做“新五通一平”,即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和新能源,支撐這一生態的大平臺就是阿里云。在馬云看來,“從零售以后開始的第二次巨大的技術革命,就是IOT的革命,就是所謂人工智能、智慧機器,未來的機器吃的不是電,未來的機器用的是數據”。

2017年4月2日,馬云在深圳IT領袖峰會發表主題演講,再度談論對云計算的觀點:“人算不如天算,天算就是云計算。監管要從人算變成計算,要更加科學、要更加著眼未來。”

而在這一演講背后,阿里正在開啟一個云上的工業智能時代,一個被重構的商業生態正在不斷地演化、聚變。同時,這也是一場來自各大巨頭基于“云”端的較量。

背景

“云”的出現誕生了歷史性的機遇

在傳統的信息技術市場上,計算、存儲、網絡三種資源使用的方式占據全球高達3萬億美元的市場。然而,伴隨云服務的推出,“暫停”購買服務器及相關硬件現象影響了幾乎所有的服務器制造商,包括IBM、戴爾、HP、聯想等大型的設備制造商。

一般來說,傳統布局企業IT架構的模式是向外部“購買服務器及相關硬件、系統軟件數據庫”,然后在企業內部搭建系統,但是,這一模式的缺點是企業動輒要花數百萬美元的硬件投入,同時還要配備專業的技術開發人員。

“公共云”的推出則大大節省了公司的成本支出,從模式上來看,“公共云”由第三方通過互聯網為用戶提供計算能力、數據庫存儲、應用程序和其他IT資源,用戶無須自建IT基礎設施,只要按需向第三方購買IT服務即可,因此很快獲得了初創公司的認可。

最早提供公共云服務的公司是亞馬遜。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商,亞馬遜在解決管理超大型數據中心和復雜軟件系統的問題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2006年底,亞馬遜做出了一項大膽的計劃,推出了AWS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

盡管作為公共云技術基礎的“分布式技術”早已存在,但是將這一技術應用在產品上并大規模向市場開放這還是首例,最終結果是這一模式大獲成功,硅谷超過80%的初創公司都成了AWS的忠實用戶。

這恰恰是云服務給傳統硬件市場所帶來的重構和改變。Gartner預測,全球公共云服務市場將從2016年的2092億美元增至2017年的2468億美元,增幅高達18%。最高增速將來自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預計將在2017年增長36.8%,達到346億美元;SaaS(軟件即服務)預計將增長20.1%,達到463億美元。

而在國內市場,據IDC調研預計,中國公共云市場規模到2018年將達到20億美元,市場空間巨大。同時,企業業務、設備、服務數據化后,數據流通交互起來,是云計算行業爆發的關鍵點。

在國內,政策利好也推動著云計算產業如火如荼的步伐。

自2015年起,中國密集發布多項政策推動云計算發展。2017年4月,工信部印發了《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下稱計劃),提出到2019年中國云計算產業規模達到4300億元,意味著2015年至2019年間云計算產業平均復合年增長率約30.1%。云計算產業被認為已經由概念階段進入到落地實施、廣泛普及與應用繁榮的發展階段。

此外,“計劃”還提出,將健全云計算產業相關標準體系,支持軟件企業向云計算轉型、加快培育骨干龍頭企業、推動產業生態體系建設及促進云計算的應用,涌現出兩三家在全球云計算市場中具有較大份額的領軍企業。

一個巨大的歷史性機遇,由此開啟。

戰略

巨頭采用不同的戰略進行市場卡位

伴隨云服務在互聯網行業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市場參與者從不同維度開始切入這一市場,并在云服務市場上提供著與其既有資源、優勢相匹配的服務。

具體來看,云服務商有來自運營商的企業(電信、移動和聯通),也有傳統IDC的企業(由原始機房業務轉做云);還有國外廠商(如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云)、國內ICT廠商(如華為、浪潮)、BAT以及國內云計算創業公司(如UCloud)等,而他們提供的云服務在技術層次和客戶對象上也各有差異。

眾所周知,云計算就是用互聯網來接入存儲或者運行在遠程服務器端的應用、數據、或者服務。云計算大致分為三層,分別是IaaS (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SaaS(軟件即服務),基礎設施在最底端,平臺在中間,軟件在頂端。

對于進入者來說,提供哪一個層級的服務是大有講究的。

以阿里云為例,阿里巴巴副總裁劉松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阿里云主要提供基礎設施的IaaS服務,以及偏底層的PaaS平臺服務,基本上不提供SaaS服務,而后者主要是與合作伙伴的合作。”

“在云計算領域,我們更像一個商業廣場,提供的是一個基礎服務,這里入住了很多商家,共同來打造一個云計算的生態。”

對于與亞馬遜、微軟在提供云服務上的戰略異同,劉松告訴記者:“相同的地方是我們提供全世界公共云服務的基礎設施,并且在產品的完整度方面基本相近的,阿里云甚至比微軟還要多一點。但是,我們有幾個差異,首先我們針對國內的大型客戶提供專有云的服務,也可以理解為私有云,因為大型企業或者比如說公安部反恐,它希望在它的內部建立一個系統,可以支持上千臺的那種大數據的能力。其次,阿里還提供了亞馬遜和微軟不提供的,我們為云上的用戶提供安全服務,避免它受到像網絡勒索病毒的侵擾。與亞馬遜的AWS不同,他們是通過第三方來提供安全服務,我們既有直接提供安全服務,也有合作伙伴提供的。”

在劉松看來,之所以出現這一差別是雙方的理念不同。阿里認為應該為云上的客戶提供保護服務,AWS則認為客戶如果選擇安全,可以在他們的云市場買一個第三方的服務,所以,亞馬遜并不把自己定義為一個云安全廠商,它是一個云技術架構的廠商,而阿里云同時也是一個兼有云安全的廠商。

影響這一理念背后的邏輯是云服務廠商必須面對的一個規則,那就是中立性。“對客戶提供安全服務就要對它的應用程序進行掃描,就憑這一點,客戶有時會覺得你不中立,服務過度了。所以,亞馬遜嚴守這一中立立場,不提供直接的安全服務,由第三方提供,就是劃清界限。當然,這里面有一個重要的背景,就是亞馬遜服務的大都是國際性客戶,他們的云安全意識相對較強。”劉松告訴記者。

對于阿里云則不同。“阿里云面對的中國用戶普遍的云安全意識不足,不像美國那么成熟,企業自己選擇難度很大,也沒有這樣的技術能力。而且在云上不提供安全的話它很容易受到攻擊,所以我們多做了一步,向客戶提供像保姆一樣的安全的服務。當然,如果他希望更高的防攻擊,可以花錢購買更高級別、更大流量的服務。”劉松告訴記者。

顯然,不同的模式,最終的結果導向卻是同樣的,那就是對用戶數據安全的保護。“目前客戶對數據安全非常敏感,因為沒有一個絕對的法律和規則,爭議非常大,這也是一直以來大型用戶用公共云考慮最多的地方。所以阿里云也早在2015年就發布了數據保護倡議,強調數據是客戶資產,所有權絕對屬于客戶,云計算平臺不得移作它用。”

區別于亞馬遜AWS,阿里云除了提供直接的安全服務外,還提供互聯網的PaaS服務,也就是說,除了底層的存儲、計算、網絡的資源以外,阿里還提供企業互聯網化的服務,比如中石化做電商平臺的PaaS,比如說GE汽車數字娛樂系統,互聯網服務系統等等都是基于阿里云的PaaS構建的。

“阿里云的第三個差異化能力比較強調在云上提供大數據平臺和人工智能的能力,這就像是一些行業大腦,比如阿里推出了環境大腦、工業大腦等等。對于亞馬遜和微軟來說,這么垂直的玩法,他們不做,他們只做通用的平臺。”劉松表示。

由此,專有云、安全服務、垂直的互聯網PaaS服務、大數據平臺構成了阿里云區別于亞馬遜AWS,微軟Azure的差異化的戰略布局,也讓阿里云在服務企業的深度上有了一個新的層次。

與阿里云類似,緊隨其后的騰訊云也有這樣一個判斷:“承載和流通數據的基礎設施,是云計算已經成熟和標準化的部分,將不是市場競爭的焦點;而接入云之后,提供針對數據的和針對業務的服務,是更重要的。尤其是目前熱門的人工智能的前沿技術,其實都是通過基礎設施之上的能力交付來落地的——這也正是我們所說的‘AI即服務’。”

正因如此,在騰訊云,PaaS層的能力被突出地強調,譬如目前最熱的人工智能服務,其實主要通過PaaS層進行輸出和調用。騰訊云在PaaS領域的產品和能力,既包括騰訊自有的大數據、AI、安全、音視頻、即時通訊等在內的優勢能力,也有騰訊云與合作伙伴共建的其他優勢能力。在騰訊云上,用戶可以平等自由地擁有和使用這些能力,去真正創新和升級自己的業務。所以,馬化騰曾說“只要接入了騰訊云就等于接受和得到了整個騰訊平臺”。“從市場而言,PaaS層的需求越來越多越來越具體是大勢所趨。”騰訊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機會

中小云服務商的機會

從全球來看,云服務市場的IAAS服務由亞馬遜、微軟、谷歌和IBM領頭,在國內則由阿里云主導。那么,中小云服務商的機會又在哪兒呢?

對此,容聯云通訊創始人孫昌勛告訴記者:“目前巨頭們的優勢只是體現在底層和中層上面,這類服務是容易標準化的。立足于國內,雖然大型企業紛紛踏足云服務市場,但在IaaS市場之外,SaaS市場卻尚未有巨頭介入,或是沒有巨頭產出。而PaaS由于上下兩層的擠壓也一直未能夠得到很好的發展——這兩大市場將是中小型云服務商的機會。”

孫昌勛認為:“對中小企業來說,憑借自身市場或技術優勢、在某一細分市場內深挖才是唯一的出路。比如,容聯結合自身在通訊領域的積累和基因,發展而來的通訊云服務就是一個典型。另外,良好的運維服務也是中小云服務商能否成功的關鍵。”

所以,中小型云服務商完全可以從某一細分市場著手,通過在產品、品牌、價格、服務上的差異化優勢,來贏得客戶,贏得市場,從而在某一個領域立足。

的確,在上層的SaaS服務或者特定行業的PaaS層服務中,BAT這類企業是做不來的,而這就是中小企業的機會,就看最后誰切入得更準確。中小云平臺都是以解決垂直領域的各種問題而存在。雖然在整體覆蓋面上,他們的業務輻射范圍沒有BAT等企業那么的廣泛,但是論到專業性和解決方案的完整性,卻還是有著一爭高下的實力。

在孫昌勛看來,目前,在國內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認識到云計算是高效的,可以幫助企業節省成本、提高效率、提高他們最終的核心競爭力。近幾年, BAT巨頭也在不斷構建自己的云計算之路。云計算概念提了很多,但一定要切記兩點。第一,云計算概念是分工合作,在這個大生態圈里面,企業要做自己最擅長的事,一些基礎的能力和資源的問題可以實行拿來主義,分工合作投身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上,這樣企業才能做到快速發展。第二,在切入企業級服務市場時,一定要慎重甄別自己選擇的方向是否是高頻的剛需市場,痛點不痛,剛需不剛,是大多數創業項目的通病。

與容聯云通訊類似,UCloud也提出了發現增量市場,實現新的價值創造的三個原則,即首先關注行業熱點。通過關注行業媒體報道、數據分析報告、與客戶深入溝通等方式,了解用戶行業的發展趨勢、競爭態勢;其次,關注技術發展方向。技術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某些行業的發展方向,技術與商業結合,會更清晰地判斷出增量市場所在;再次,關注投資風口和資本市場動作。

目前,UCloud是國內最大的中立云計算服務平臺,強調中立的定制化的云服務。

觀察

“云”在重構商業形態

在劉松看來,未來云上承載兩個比較大的方向,一個是數字經濟,它包含了成社群經濟和共享經濟,這也是當前使用云服務最多的領域。另一個方向則是傳統企業的在線化互聯網化,包括制造業、農業、房地產業等傳統企業。

在這兩大領域里,把硬件換成云服務來提高管理的靈活性,降低成本,目前雖然占了很大的市場容量,但從根本上講,云的中長期價值在于要重構商業形態。而重構的前提則是互聯網化。過去十幾年來互聯網基本上是以消費類為主,實體經濟在供給側,在制造環節,流通環節,物流環節,包括政府治理這些環節還沒有互聯網化,所以,現在要做的是完成遷移到云計算這個基礎設施的過程,因為只有云和數據碰在一起,才能承載未來的商業形態。

以阿里云發布ET的工業大腦為例,云上面有大數據,大數據上面有人工智能,有了這些就可以幫助企業提高生產效能,這是企業以前的信息管理系統不能實現的。

比如在阿里云ET工業大腦幫助光伏企業協鑫提升良品率的案例中,阿里把協鑫目前生產線的數據放到云計算平臺上來,針對協鑫的業務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得出了當前影響它產品質量的關鍵因素是什么。同時在工藝方面,也分析了協鑫的工藝參數,分析出哪些工藝參數可能影響最后產品的良品率。結果發現協鑫的機器備件在使用過程中會存在勞損的現象,由此阿里云通過大數據分析對備件勞損和潛在故障的預測,設計了整個監控預警系統,并進行工藝調優,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幫助協鑫提升了1%的良品率。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一個幾百億產值的工業企業來說,如果提升幾個百分點,帶來的效益就會非常巨大。類似的案例還發生在很多光伏生產廠、橡膠制造廠等離散制造業企業里。在劉松看來,這是簡單的云替代所不能實現的。

“企業把離散制造業的所有參數給我們,因為機器比人的計算能力大幾百倍、幾千倍,尤其是復雜的計算模式。它把上千個參數拿過來以后,可以找到內在可以優化的規律,光伏生產里面導輪的壽命是最關鍵的要素,占整個質量的50%,我們就要對導輪的溫度和導輪什么時候更換做出一個決策。甚至于哪些供貨商的原料做出來的成品率更高,哪些供貨商原料做出來的成品率更低,我們都會做一些決策,對生產產生了一個促進。”

劉松形象地把這個稱為“暴力破解”。“雖然我們對某個具體的產業可能并沒有什么先天經驗,但只要把這些參數都拿過來,云計算就會破解出其中的問題。”而云計算的巨大機會也將誕生在這些產業里。

“在工業界,都是幾百億資產的重資產運行模式,如果數據進去,可能花幾百萬元可以解決幾個億的問題,這個回報率太大了。”劉松表示。

“今天我們做云的目的就是為了在未來讓數據驅動重構商業,數據的價值就是云這個游戲的下半場最重要的事情,我們稱它為數據智能。”劉松告訴記者。

有意思的是,在德國,云和數據的結合也正在被給予高度的重視。

劉松表示:“德國在工業4.0和大數據方面,他們更喜歡用傳感器上傳,用經驗模型去做對比,而我們采用的則類似于阿爾法狗的機器學習的方式,機器超越了人類原來的經驗和知識體系。比如說生產一輛汽車所有的參數我都拿過來,都用機器學習去發現關聯程度,由于阿爾法狗用在工業體系里面對工業知識的理解力非常強,它有超級的大容量的計算能力和算法關聯識別,可以發現人類發現不了的東西,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增量。”

總的來說,人工智能疊加智能制造的跨界重混將可能給我們帶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工業世界,暴力破解甚至有可能幫助中國在裝備制造產業里重新建立優勢,這也將是中國智造2025所擁有的一些新內核。

關鍵字:谷歌IOT云計算

本文摘自:中國經營報

x “云”的較量:正在被重構的商業生態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云計算行業動態 → 正文

“云”的較量:正在被重構的商業生態

責任編輯:editor004 作者:屈麗麗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7-06-25 15:09:09 本文摘自:中國經營報

編者按/云服務正成為BAT等巨頭們的下一個主戰場,普遍性的觀點認為,云計算、大數據、 人工智能(AI)三位一體的能力決定著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由此,無論是全球的科技巨頭,還是國內的BAT,抑或各大產業領域,“云”都被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云已不僅僅是企業戰略,更是被提升到了“產業革命”的高度。6月21日,在“云+未來”峰會上,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重點談“云”,將“電”所帶來的電氣化革命與“云”帶來的數字化升級相提并論。百度也不例外,2017年5月23日,在2017百度聯盟峰會上,李彥宏再次表示,“隨著AI時代到來,以往的互聯網思維、移動互聯網思維也要隨之轉變為人工智能思維”,將云所帶來的革命提升到了思維的高度。

而對于阿里巴巴來說,云戰略則不僅滲透到了企業的骨髓以及整個的業務架構之中,更是服務了國內的大半個市場,在整個云服務市場占據遙遙領先的地位。同時,阿里云也與亞馬遜AWS、微軟Azure并列進入了公共云服務的第一梯隊。

正是在這樣背景下,馬云在2016年提出了要“更加重視非電商業務的發展,從而建立起一個更加龐大和系統的商業生態”的計劃,并把這種新生態叫做“新五通一平”,即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和新能源,支撐這一生態的大平臺就是阿里云。在馬云看來,“從零售以后開始的第二次巨大的技術革命,就是IOT的革命,就是所謂人工智能、智慧機器,未來的機器吃的不是電,未來的機器用的是數據”。

2017年4月2日,馬云在深圳IT領袖峰會發表主題演講,再度談論對云計算的觀點:“人算不如天算,天算就是云計算。監管要從人算變成計算,要更加科學、要更加著眼未來。”

而在這一演講背后,阿里正在開啟一個云上的工業智能時代,一個被重構的商業生態正在不斷地演化、聚變。同時,這也是一場來自各大巨頭基于“云”端的較量。

背景

“云”的出現誕生了歷史性的機遇

在傳統的信息技術市場上,計算、存儲、網絡三種資源使用的方式占據全球高達3萬億美元的市場。然而,伴隨云服務的推出,“暫停”購買服務器及相關硬件現象影響了幾乎所有的服務器制造商,包括IBM、戴爾、HP、聯想等大型的設備制造商。

一般來說,傳統布局企業IT架構的模式是向外部“購買服務器及相關硬件、系統軟件數據庫”,然后在企業內部搭建系統,但是,這一模式的缺點是企業動輒要花數百萬美元的硬件投入,同時還要配備專業的技術開發人員。

“公共云”的推出則大大節省了公司的成本支出,從模式上來看,“公共云”由第三方通過互聯網為用戶提供計算能力、數據庫存儲、應用程序和其他IT資源,用戶無須自建IT基礎設施,只要按需向第三方購買IT服務即可,因此很快獲得了初創公司的認可。

最早提供公共云服務的公司是亞馬遜。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商,亞馬遜在解決管理超大型數據中心和復雜軟件系統的問題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2006年底,亞馬遜做出了一項大膽的計劃,推出了AWS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

盡管作為公共云技術基礎的“分布式技術”早已存在,但是將這一技術應用在產品上并大規模向市場開放這還是首例,最終結果是這一模式大獲成功,硅谷超過80%的初創公司都成了AWS的忠實用戶。

這恰恰是云服務給傳統硬件市場所帶來的重構和改變。Gartner預測,全球公共云服務市場將從2016年的2092億美元增至2017年的2468億美元,增幅高達18%。最高增速將來自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預計將在2017年增長36.8%,達到346億美元;SaaS(軟件即服務)預計將增長20.1%,達到463億美元。

而在國內市場,據IDC調研預計,中國公共云市場規模到2018年將達到20億美元,市場空間巨大。同時,企業業務、設備、服務數據化后,數據流通交互起來,是云計算行業爆發的關鍵點。

在國內,政策利好也推動著云計算產業如火如荼的步伐。

自2015年起,中國密集發布多項政策推動云計算發展。2017年4月,工信部印發了《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下稱計劃),提出到2019年中國云計算產業規模達到4300億元,意味著2015年至2019年間云計算產業平均復合年增長率約30.1%。云計算產業被認為已經由概念階段進入到落地實施、廣泛普及與應用繁榮的發展階段。

此外,“計劃”還提出,將健全云計算產業相關標準體系,支持軟件企業向云計算轉型、加快培育骨干龍頭企業、推動產業生態體系建設及促進云計算的應用,涌現出兩三家在全球云計算市場中具有較大份額的領軍企業。

一個巨大的歷史性機遇,由此開啟。

戰略

巨頭采用不同的戰略進行市場卡位

伴隨云服務在互聯網行業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市場參與者從不同維度開始切入這一市場,并在云服務市場上提供著與其既有資源、優勢相匹配的服務。

具體來看,云服務商有來自運營商的企業(電信、移動和聯通),也有傳統IDC的企業(由原始機房業務轉做云);還有國外廠商(如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云)、國內ICT廠商(如華為、浪潮)、BAT以及國內云計算創業公司(如UCloud)等,而他們提供的云服務在技術層次和客戶對象上也各有差異。

眾所周知,云計算就是用互聯網來接入存儲或者運行在遠程服務器端的應用、數據、或者服務。云計算大致分為三層,分別是IaaS (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SaaS(軟件即服務),基礎設施在最底端,平臺在中間,軟件在頂端。

對于進入者來說,提供哪一個層級的服務是大有講究的。

以阿里云為例,阿里巴巴副總裁劉松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阿里云主要提供基礎設施的IaaS服務,以及偏底層的PaaS平臺服務,基本上不提供SaaS服務,而后者主要是與合作伙伴的合作。”

“在云計算領域,我們更像一個商業廣場,提供的是一個基礎服務,這里入住了很多商家,共同來打造一個云計算的生態。”

對于與亞馬遜、微軟在提供云服務上的戰略異同,劉松告訴記者:“相同的地方是我們提供全世界公共云服務的基礎設施,并且在產品的完整度方面基本相近的,阿里云甚至比微軟還要多一點。但是,我們有幾個差異,首先我們針對國內的大型客戶提供專有云的服務,也可以理解為私有云,因為大型企業或者比如說公安部反恐,它希望在它的內部建立一個系統,可以支持上千臺的那種大數據的能力。其次,阿里還提供了亞馬遜和微軟不提供的,我們為云上的用戶提供安全服務,避免它受到像網絡勒索病毒的侵擾。與亞馬遜的AWS不同,他們是通過第三方來提供安全服務,我們既有直接提供安全服務,也有合作伙伴提供的。”

在劉松看來,之所以出現這一差別是雙方的理念不同。阿里認為應該為云上的客戶提供保護服務,AWS則認為客戶如果選擇安全,可以在他們的云市場買一個第三方的服務,所以,亞馬遜并不把自己定義為一個云安全廠商,它是一個云技術架構的廠商,而阿里云同時也是一個兼有云安全的廠商。

影響這一理念背后的邏輯是云服務廠商必須面對的一個規則,那就是中立性。“對客戶提供安全服務就要對它的應用程序進行掃描,就憑這一點,客戶有時會覺得你不中立,服務過度了。所以,亞馬遜嚴守這一中立立場,不提供直接的安全服務,由第三方提供,就是劃清界限。當然,這里面有一個重要的背景,就是亞馬遜服務的大都是國際性客戶,他們的云安全意識相對較強。”劉松告訴記者。

對于阿里云則不同。“阿里云面對的中國用戶普遍的云安全意識不足,不像美國那么成熟,企業自己選擇難度很大,也沒有這樣的技術能力。而且在云上不提供安全的話它很容易受到攻擊,所以我們多做了一步,向客戶提供像保姆一樣的安全的服務。當然,如果他希望更高的防攻擊,可以花錢購買更高級別、更大流量的服務。”劉松告訴記者。

顯然,不同的模式,最終的結果導向卻是同樣的,那就是對用戶數據安全的保護。“目前客戶對數據安全非常敏感,因為沒有一個絕對的法律和規則,爭議非常大,這也是一直以來大型用戶用公共云考慮最多的地方。所以阿里云也早在2015年就發布了數據保護倡議,強調數據是客戶資產,所有權絕對屬于客戶,云計算平臺不得移作它用。”

區別于亞馬遜AWS,阿里云除了提供直接的安全服務外,還提供互聯網的PaaS服務,也就是說,除了底層的存儲、計算、網絡的資源以外,阿里還提供企業互聯網化的服務,比如中石化做電商平臺的PaaS,比如說GE汽車數字娛樂系統,互聯網服務系統等等都是基于阿里云的PaaS構建的。

“阿里云的第三個差異化能力比較強調在云上提供大數據平臺和人工智能的能力,這就像是一些行業大腦,比如阿里推出了環境大腦、工業大腦等等。對于亞馬遜和微軟來說,這么垂直的玩法,他們不做,他們只做通用的平臺。”劉松表示。

由此,專有云、安全服務、垂直的互聯網PaaS服務、大數據平臺構成了阿里云區別于亞馬遜AWS,微軟Azure的差異化的戰略布局,也讓阿里云在服務企業的深度上有了一個新的層次。

與阿里云類似,緊隨其后的騰訊云也有這樣一個判斷:“承載和流通數據的基礎設施,是云計算已經成熟和標準化的部分,將不是市場競爭的焦點;而接入云之后,提供針對數據的和針對業務的服務,是更重要的。尤其是目前熱門的人工智能的前沿技術,其實都是通過基礎設施之上的能力交付來落地的——這也正是我們所說的‘AI即服務’。”

正因如此,在騰訊云,PaaS層的能力被突出地強調,譬如目前最熱的人工智能服務,其實主要通過PaaS層進行輸出和調用。騰訊云在PaaS領域的產品和能力,既包括騰訊自有的大數據、AI、安全、音視頻、即時通訊等在內的優勢能力,也有騰訊云與合作伙伴共建的其他優勢能力。在騰訊云上,用戶可以平等自由地擁有和使用這些能力,去真正創新和升級自己的業務。所以,馬化騰曾說“只要接入了騰訊云就等于接受和得到了整個騰訊平臺”。“從市場而言,PaaS層的需求越來越多越來越具體是大勢所趨。”騰訊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機會

中小云服務商的機會

從全球來看,云服務市場的IAAS服務由亞馬遜、微軟、谷歌和IBM領頭,在國內則由阿里云主導。那么,中小云服務商的機會又在哪兒呢?

對此,容聯云通訊創始人孫昌勛告訴記者:“目前巨頭們的優勢只是體現在底層和中層上面,這類服務是容易標準化的。立足于國內,雖然大型企業紛紛踏足云服務市場,但在IaaS市場之外,SaaS市場卻尚未有巨頭介入,或是沒有巨頭產出。而PaaS由于上下兩層的擠壓也一直未能夠得到很好的發展——這兩大市場將是中小型云服務商的機會。”

孫昌勛認為:“對中小企業來說,憑借自身市場或技術優勢、在某一細分市場內深挖才是唯一的出路。比如,容聯結合自身在通訊領域的積累和基因,發展而來的通訊云服務就是一個典型。另外,良好的運維服務也是中小云服務商能否成功的關鍵。”

所以,中小型云服務商完全可以從某一細分市場著手,通過在產品、品牌、價格、服務上的差異化優勢,來贏得客戶,贏得市場,從而在某一個領域立足。

的確,在上層的SaaS服務或者特定行業的PaaS層服務中,BAT這類企業是做不來的,而這就是中小企業的機會,就看最后誰切入得更準確。中小云平臺都是以解決垂直領域的各種問題而存在。雖然在整體覆蓋面上,他們的業務輻射范圍沒有BAT等企業那么的廣泛,但是論到專業性和解決方案的完整性,卻還是有著一爭高下的實力。

在孫昌勛看來,目前,在國內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認識到云計算是高效的,可以幫助企業節省成本、提高效率、提高他們最終的核心競爭力。近幾年, BAT巨頭也在不斷構建自己的云計算之路。云計算概念提了很多,但一定要切記兩點。第一,云計算概念是分工合作,在這個大生態圈里面,企業要做自己最擅長的事,一些基礎的能力和資源的問題可以實行拿來主義,分工合作投身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上,這樣企業才能做到快速發展。第二,在切入企業級服務市場時,一定要慎重甄別自己選擇的方向是否是高頻的剛需市場,痛點不痛,剛需不剛,是大多數創業項目的通病。

與容聯云通訊類似,UCloud也提出了發現增量市場,實現新的價值創造的三個原則,即首先關注行業熱點。通過關注行業媒體報道、數據分析報告、與客戶深入溝通等方式,了解用戶行業的發展趨勢、競爭態勢;其次,關注技術發展方向。技術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某些行業的發展方向,技術與商業結合,會更清晰地判斷出增量市場所在;再次,關注投資風口和資本市場動作。

目前,UCloud是國內最大的中立云計算服務平臺,強調中立的定制化的云服務。

觀察

“云”在重構商業形態

在劉松看來,未來云上承載兩個比較大的方向,一個是數字經濟,它包含了成社群經濟和共享經濟,這也是當前使用云服務最多的領域。另一個方向則是傳統企業的在線化互聯網化,包括制造業、農業、房地產業等傳統企業。

在這兩大領域里,把硬件換成云服務來提高管理的靈活性,降低成本,目前雖然占了很大的市場容量,但從根本上講,云的中長期價值在于要重構商業形態。而重構的前提則是互聯網化。過去十幾年來互聯網基本上是以消費類為主,實體經濟在供給側,在制造環節,流通環節,物流環節,包括政府治理這些環節還沒有互聯網化,所以,現在要做的是完成遷移到云計算這個基礎設施的過程,因為只有云和數據碰在一起,才能承載未來的商業形態。

以阿里云發布ET的工業大腦為例,云上面有大數據,大數據上面有人工智能,有了這些就可以幫助企業提高生產效能,這是企業以前的信息管理系統不能實現的。

比如在阿里云ET工業大腦幫助光伏企業協鑫提升良品率的案例中,阿里把協鑫目前生產線的數據放到云計算平臺上來,針對協鑫的業務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得出了當前影響它產品質量的關鍵因素是什么。同時在工藝方面,也分析了協鑫的工藝參數,分析出哪些工藝參數可能影響最后產品的良品率。結果發現協鑫的機器備件在使用過程中會存在勞損的現象,由此阿里云通過大數據分析對備件勞損和潛在故障的預測,設計了整個監控預警系統,并進行工藝調優,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幫助協鑫提升了1%的良品率。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一個幾百億產值的工業企業來說,如果提升幾個百分點,帶來的效益就會非常巨大。類似的案例還發生在很多光伏生產廠、橡膠制造廠等離散制造業企業里。在劉松看來,這是簡單的云替代所不能實現的。

“企業把離散制造業的所有參數給我們,因為機器比人的計算能力大幾百倍、幾千倍,尤其是復雜的計算模式。它把上千個參數拿過來以后,可以找到內在可以優化的規律,光伏生產里面導輪的壽命是最關鍵的要素,占整個質量的50%,我們就要對導輪的溫度和導輪什么時候更換做出一個決策。甚至于哪些供貨商的原料做出來的成品率更高,哪些供貨商原料做出來的成品率更低,我們都會做一些決策,對生產產生了一個促進。”

劉松形象地把這個稱為“暴力破解”。“雖然我們對某個具體的產業可能并沒有什么先天經驗,但只要把這些參數都拿過來,云計算就會破解出其中的問題。”而云計算的巨大機會也將誕生在這些產業里。

“在工業界,都是幾百億資產的重資產運行模式,如果數據進去,可能花幾百萬元可以解決幾個億的問題,這個回報率太大了。”劉松表示。

“今天我們做云的目的就是為了在未來讓數據驅動重構商業,數據的價值就是云這個游戲的下半場最重要的事情,我們稱它為數據智能。”劉松告訴記者。

有意思的是,在德國,云和數據的結合也正在被給予高度的重視。

劉松表示:“德國在工業4.0和大數據方面,他們更喜歡用傳感器上傳,用經驗模型去做對比,而我們采用的則類似于阿爾法狗的機器學習的方式,機器超越了人類原來的經驗和知識體系。比如說生產一輛汽車所有的參數我都拿過來,都用機器學習去發現關聯程度,由于阿爾法狗用在工業體系里面對工業知識的理解力非常強,它有超級的大容量的計算能力和算法關聯識別,可以發現人類發現不了的東西,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增量。”

總的來說,人工智能疊加智能制造的跨界重混將可能給我們帶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工業世界,暴力破解甚至有可能幫助中國在裝備制造產業里重新建立優勢,這也將是中國智造2025所擁有的一些新內核。

關鍵字:谷歌IOT云計算

本文摘自:中國經營報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江县| 金昌市| 孝昌县| 马公市| 紫云| 望奎县| 峨眉山市| 达尔| 阜平县| 满洲里市| 吴川市| 宜川县| 息烽县| 鹤山市| 牙克石市| 喀喇沁旗| 凤凰县| 惠来县| 永吉县| 辰溪县| 游戏| 海伦市| 姚安县| 宣汉县| 珲春市| 抚州市| 乐业县| 彭山县| 鞍山市| 平阳县| 巍山| 赤水市| 石门县| 黑水县| 三门峡市| 洪洞县| 安阳市| 奉节县| 达日县| 奉化市| 阳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