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朝向數字化轉型已經成了中國IT服務市場的主旋律。云計算市場經過近十年的持續高速發展,折射出IT產業形態的主要定義者已經變成了云計算。云計算的全面普及已經觸手可及,有專家預測,云計算必將成為提升信息化發展水平、打造數字經濟新動能的重要支撐。這也意味著,企業邁向云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
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明確了到2019年,我國云計算產業規模將達到4300億元的階段性目標,并提出將推動云計算企業做大做強。
毫無疑問,云計算正迎來最好的時候。在有關政策的大力助推下,國內云計算已經進入“下半場”,正迎來一波新的變革。這是一個從互聯網到傳統行業的轉變,也是以產品、技術為導向,向云運營的轉變。在云計算領域,還有一股“清流”正以爆發式的增長打開一條新通路,這就是開源技術。
中國整體的云計算市場環境是良性的。經過7年的發展,OpenStack已經開始走向成熟,并逐漸成為IaaS的事實標準,比較適合企業級和電信級客戶做云計算部署。開源領域的業內人士認為,在這樣的背景下,盈利應該提上日程了。
圍繞OpenStack創業的本土廠商數量眾多,他們都在積極參與OpenStack社區,雖暫時還沒有進入黃金會員,但其影響力也逐漸凸顯。在5月初的OpenStack波士頓峰會上,像海云捷迅、云途騰、UMCloud、云極星創、ZStack等初創企業也有精彩的展示。
以成立于2010年的海云捷迅為例,以Openstack為核心,并且圍繞這個核心構建了一套全服務生態體系,其中包括了私有云、混合云以及超融合解決方案。
“2013年,公司研發團隊、運維團隊全力參與到客戶的項目中,項目越做越大后,反而不一定掙錢。”海云捷迅CTO李華感嘆道。對于海云捷迅這樣的技術型創業公司來說,人力成本的不斷提升、投資方的利潤回報需求,都迫使海云捷迅重新思考營收的問題。
李華認為:“只有真正將產品做好,才有可能掙到錢。對于OpenStack的發展來說,未來的方向一定是產品化。”
“產品化是OpenStack 發展的一個必然方向,今年必有一個爆發的過程。”李華表示。而現階段,Openstack相關企業還是以項目為重點,這種情況的弊端是人工成本的大量投入以及項目結果的不可控。而隨著越來越多云項目的落地,其利潤空間也會被逐漸攤薄。
李華表示:“基于開源產品進行業務創新的公司并不是以服務取勝,而是通過產品。因為通過產品,一方面企業可以更好地落地產品,另一方面也方便合作伙伴進行產品分銷。這可以說是兼顧了業務創新與商業模式。”
從產品技術層面來看,李華希望其產品能夠達到三個目標。
一是容器化。OpenStack容器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所謂的OpenStack容器化就是把OpenStack安裝部署在容器里面,然后能夠更好地彈性地擴展和實現資源的收縮,把OpenStack與容器做非常好的結合,更好地服務于客戶應用。OpenStack容器化不僅僅局限在資源的調度層面,還要深入到資源的管理層面。去年9月,海云捷迅已經發布了OpenStack容器化產品。
二是在容器化基礎上實現產品的標準化。如果客戶定制化要求比較高,那么投入產出很可能不成正比。
三是智能化,通過SaaS模式自動分析用戶的硬件參數。用戶只要在云端輸入一個IP地址和VLAN,點一下鼠標就可以完成整個的安裝過程。對于沒有運維人員的公司,在買了硬件后,只要安裝海云捷迅的軟件,即可滿足需求。比如,AWSTACK通過對日志等信息進行大數據分析,可以幫助企業在OpenStack中實現更加智能化的運維決策。
在OpenStack社區,各家企業起步點都不一樣,但是最終大家都融入進社區,通過開放的源代碼,讓有需要的企業最終獲得更多的方案,并且也不會完全獨占它。開源使用戶享有自由選擇的權力,而自由選擇也激發了用戶和廠商更多的創新,并且把創意再次分享出來,持續不斷地進步。或許,這就是OpenStack的魅力。
未來,OpenStack是否會一直“一帆風順”下去?開源云計算的價值幾何?未來誰將是主導者?誰又將是獲益者?這些問題期待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