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作出重大的財務決策之前,大多數都曾深入研究過他們的選擇是否明智。例如,在購買或租賃一個新的住宅或辦公地點時,人們的決定取決于購買成本,地理位置,居住人數以及居住時間等各種因素。在企業確定哪些云模型適合他們的不同應用和工作負載之前,情況也是如此。他們應該仔細衡量選擇,以確定哪個云最適合他們的業務。
有趣的是,根據調研機構451 Research的研究報告,33%的IT最終用戶不了解他們的云成本或不知道如何控制成本。25%的用戶對云服務的使用沒有進行任何成本分析。這就像購買房產卻不知道其真正價值一樣。
在進行研究以確定哪種云計算適合企業業務時,其分析應包括不同云計算之間的成本比較,其中包括公共云和內部部署的私有云。當然,在確定云計算戰略時,成本不是唯一的考慮因素。就像購買房產一樣,一系列因素也會影響企業對云計算戰略的決策。這些因素包括企業現有的硬件,軟件和人員以及企業在敏捷性、安全性、性能、合規性以及監管問題方面的業務需求。
那么為什么這么多企業不知道公共云和私有云的真正成本?因為將這些云計算進行比較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企業在選擇公共云時,其定價是可知的(雖然它不斷變化)。相比之下,當企業在了解內部私有云的真實總體擁有成本(TCO)之后,就會有許多不同的考慮和選擇權衡。而企業在花費一定的時間研究,并確定對企業業務最重要的因素和各種業務需求之后,相信已為其業務做出了最佳決策。
以下是兩種確定私有云總體擁有成本(TCO)的比較方法:
1.快速方法
對許多企業來說,快速方法雖然基于一系列假設,并有一定的誤差,但卻能夠提供足夠好的成本比較結果。當企業的資源和時間有限時,或者只是需要快速簡單的估計時,選擇這種方法是適當的。
調研機構451 Research最近的一篇文章詳細說明了這種方法。這篇文章考察了用于評估私有云成本的兩個核心指標:系統利用率和人力效率。它使用一個簡單的方程將云計算價格指數應用于一組變量。該報告還展示了兩個企業用例:第一種是典型的用例,第二個是通過采用一些關鍵的效率因素可以實現提高效率的用例。而這增強了人們認為內部部署私有云有時比公共云成本更低的想法。
2.深入研究
深入研究的方法提供了更深層次的分析,允許更有針對性的洞察,并可以提供更多的比較選項:其中包括傳統IT、公共云、托管私有云以及內部私有云,以支持企業的云戰略決策。例如高性能計算需求,法規遵從性,安全性,獨特的工作負載布置要求等。要了解這些詳細的總體擁有成本(TCO),企業必須查看硬件、軟件、數據中心、人員以及業務的所有元素,而這些根據企業的情況來決定哪些因素最為重要。
許多企業通常轉向第三方機構尋求幫助,因為采用深入的方法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廣泛的專業知識。第三方機構可以使企業能夠定義、優化混合基礎設施。無論企業尋求快速成本比較還是深入分析,第三方機構都會利用其專業知識來規劃云戰略,幫助企業定義哪個云計算適合企業轉變為混合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