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發展速度總是讓人們驚詫,僅從2016年來看,不僅有新涌現出來的技術和概念,還有很多甚至十年前出現的技術在今年呈現爆發性擴張。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將2016年最火熱的IT技術盡收囊中,與各位做出分享,看看IT技術是不是在向細分化方向發展。
Docker不會替代虛機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Docker其實是一項十年前就出現的一種容器引擎,而在2016年容器/Docker受到國內外各大云計算供應商和基礎架構提供商爭相追捧,甚至一度有"趕超虛機"的趨勢。但是Docker等容器技術雖然出現很久了,但依然不夠成熟,尤其在隔離與安全性方面難以勝任。
Docker
雖然容器在輕量化方面擁有絕對優勢,但依然不夠成熟,企業多采用虛擬化與容器互補的方式,而未來,虛機與容器之間也不會形成相互替代的關系,企業各取所需應該是主要方向。
網狀網絡的理想很飽滿
2016年可以被稱作是網狀網絡的元年,憑借谷歌、網件等公司的大力支持,網狀網絡產品在美國市場大行其道,而國內無線路由市場似乎依然停留在11ac,甚至11n技術狀態下。
從國內市場來看,網狀網絡雖然已經在國外流行,但是國內廠商卻遲遲沒有網狀新品推出。網狀網絡的出現,不僅在技術上給各大廠商出了一道難題,在研發投入方面也將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受到資金投入難、技術瓶頸和應用場景匹配難的限制,網狀網絡快速落地仍有很大難度。
服務器模塊化更關注"普羅大眾"
服務器模塊化概念早已有之,主要應用在高端服務器之中,目的是滿足關鍵業務系統的特殊需求。而在今年,模塊化市場出現了明顯的下沉趨勢,國內出現很多企業提出低端服務器定制服務。
服務器模塊化下沉主要為了滿足中低端用戶,購買國外品牌整機價格昂貴,而簡單的DIY又無法滿足服務器性能需求,對中低端服務器進行模塊化設計能夠滿足企業個性化需求,同時方便后期的運維。
量子計算仍屬未來科技
量子計算最初提出與1981年,而如今的量子計算主要是因為人類第一個商用量子計算機Dwave和量子退火算法的出現而愈發火熱??纱蟛糠至孔訂栴}專家卻認為,量子退火算法并不能算成真正的量子計算。
雖然量子計算能夠在功耗和速度上蔑視目前的計算狀態,但是量子計算通常需要特定的算法,并不具備通用性,同時,以目前的IT技術水平來看,距離量子計算的真正實現還有一段距離。
微服務的化整為零
IT架構一直從all in one到近兩年熱門的微服務架構,技術不斷進步,微服務架構模式(Microservice Architect Pattern)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接受,而微服務所帶來的:復雜性可控、靈活可擴展、獨立部署和開發針對性強、低TCO等優勢讓微服務逐步崛起。微服務所采用的化整為零的概念,將復雜的IT部署,通過功能化、原子化分解,形成一種松散耦合的組件,讓其更容易升級和擴展。
AI沒那么容易覺醒
相信看過《機械姬》、《機器人》、《西部世界》等科幻題材影視劇的人,當聽說谷歌的Alphago擊敗了人類圍棋世界冠軍,相信一定會和馬斯克有一樣的恐懼感:AI會不會有一天統治人類?
從機器人四定律(附加第零定律)來看,這種顧慮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被提上日程,而目前的AI技術還絕對談不上對人類的統治,同時,有馬斯克等人建立的OpenAI也在致力于將深度學習系統進行公開化(開源)。有了制度和監督通道,相信深度學習和AI技術將在正確的方向上為人類服務,而不會突然覺醒。
全閃存的勝利
閃存因為對數據讀取方式不同于機械硬盤,兩者在速度對比上,閃存獲得了絕對的優勢。而閃存高性能、低延遲和高性價比方面的優勢,讓閃存在關鍵數據庫應用、VDI應用等對性能要求高的應用場景方面獲得青睞。對于之前閃存價格太高的詬病,也在今年,通過總TCO的算法得到了“澄清”。為此,國內外各大存儲相關廠商均推出了自己的全閃存陣列,希望在全新閃存市場上獲得份額。
VR不該只為娛樂
今年新推出的AR或者VR產品不在少數,大多圍繞游戲等消費領域,但是筆者認為,VR的優勢不應該僅僅體現在游戲的體驗升級,更要做到人機交互,甚至將VR擴展到工業場景之下,例如:網購、高危行業、房產和工業應用。當然VR的發展也與GPU的技術突破有著相輔相成之勢,VR的真正成熟仍然需要GPU等相關技術的突破和生態圈的完善。
快上車 自動駕駛汽車就要發車了
2016年,自動駕駛領域可謂是群魔亂舞各路廠商均希望搭上自動駕駛這班快車,而自動駕駛的實現自然與傳感器、AI、數據分析與處理器的成熟密不可分。根據谷歌、百度、特斯拉、英特爾和英偉達等企業的預測,最早2017年,最晚2021年,無人車將實現批量生產。為了趕上自動駕駛這列快車,很多公司也紛紛開啟收購、合作之路,自動駕駛戰略布局已經開啟,再不上車就來不及了。
5G還在路上
在中國的很多農村地區4G網絡還沒有得到普及,可是5G已經耐不住寂寞,希望獲得一席之地。而5G的確在應對高用戶峰值時,能夠提供更低的延遲、更高的可靠性、更高的兼容性同時兼備省電、靈活等特性。
無論是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還是視頻直播平臺的火熱,物聯網的大勢,都在推動著5G快速向前發展,2020年已經不遠,5G還在路上。